摘要:畜牧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扮演看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教之后,我國的畜牧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當前我國的畜牧在發展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的問題,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畜牧業的連一步的發展。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畜牧業 發展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S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140-01
引言
農業經濟我國國民經濟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畜牧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的農業發展情況。畜牧業對于增加農村和農民的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畜牧業獲得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并且逐漸的朝著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但是應該看到,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在我國農業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之下,我國的畜牧業在當前階段還存著很多的問題。如何進一步促進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成為相關部門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1 畜牧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1.1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畜產品加工業滯后
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幅員遼闊。但是由于我國具有大量的人口,這就使得我國的人均土地資源相對比較短缺,而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資源更是十分的匱乏,這就使得我國的畜牧業發展必須走一條節糧型的道路。但是,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的產業結構十分的不合理,內類產品中仍然以耗糧較高的豬肉為主,而其它的以草為主的肉類品種數量比較小,且畜牧業主要產品中肉類所占比重最大,蛋和奶所占的比重大致相當。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也加重了我國的糧食生產的負擔。
畜產品的質量相對較低,一些優質的畜產品的數量遠遠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特別是一些高檔的牛肉以及禽類產品。這些都使的我國的畜產品的加工行業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缺乏完善的產業鏈,各種加工的程度也比較的初級,附加值不高。
1.2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的發展,我國的畜牧業也取得了極大的進步,逐漸了建立起相應的繁育機制,但是尚沒有行程完整的繁育體系,不能夠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良種禽畜。由于在思想上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很多的兩種禽畜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導致大量的良種退化,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畜牧業的優良品質。
1.3 獸醫工作基礎薄弱,重大疫情時有發生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的發展,逐漸朝著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高度密集的養殖容易造成大規模的疫情爆發。當前訂我國的畜牧獸醫尚沒有行程完善的體系,特別是一些基層的獸醫隊伍比較的薄弱,很多獸醫站沒有配備足夠的獸醫。同時缺乏專業的設備和技術,這就使得在疫情的預防和應對上存在巨大的漏洞,一旦爆發大規模的瘟疫。往往會給一個地區的畜牧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1.4 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競爭能力弱
我國的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雖然能夠調動廣大農戶的積極性,但是應該看到,這樣做的同時也使得畜牧業的生產比較的分散,單獨的農戶很難進行生產以及設備的更新,大多仍然停留在人工養殖的階段。同時單個的農戶在進入市場的時候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往往處于弱勢地位,降低了產品的價值。也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
2 解決問題的對策
2.1 以畜牧業高新技術為支撐,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
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主要依靠擴大養殖規模來實現的,整個畜牧行業的科技水平不高,這就使得畜牧業的發展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持。這就要求加大對畜牧業的科技投入和開發的力度,通過高新技術不斷的培育優良的品種,提供產品的質量,同時也做好相關的疫情的研究和控制工作,為畜牧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繼續穩定發展食糧家畜飼養的同時,繼續加快奶業等草食家畜的發展。
2.2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針對我國畜禽養殖以農戶分散為=E體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密切產銷關系。加大對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積極培育具有強競爭能力的企業集團。進一步完善“龍頭企業+科技人員+協會+農戶”模式生產模式,使生產各環節的參與者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實現利益共贏。
2.3 加快推進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強化動物疫病防治工作
盡快恢復縣,鄉一級的獸醫組織,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加快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以動物的檢疫、檢驗為重點強化產地檢疫和畜禽流通的檢疫監督。建立健全我國動物疫病防治的長效機制,為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增加對基層動物防疫部門的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保證工作經費。積極推行和建立當地化的仔豬家禽繁育體系,實行自繁自養,減少外源性感染-加強牲畜販運監管,切實加強對畜禽販運和銷售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強基礎免疫,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加強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培訓,提高防疫人員技術水平,做好免疫注射工作。改善村一級防疫結構,每村設多名防疫員,提高防疫密度;要重視疫苗保存、稀釋和注射劑量要求,強化防疫責任管理。制定防疫目標,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防疫質量,提高畜牧業應對疫病風險的能力。
2.4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開辟各種融資渠道
為促進大通縣畜牧業經濟的有效發展,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出臺各種扶持政策,開辟各種融資渠道。不僅要明確大通縣畜牧業的發展思路與目標,而且要從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及畜牧業生產基地建設。同時圍繞區域特色,優先扶持對區域經濟起支撐作用的產業的發展,優先考慮對主導產業起較強拉動作用的大中型龍頭企業、養殖小區的建設,快形成區域特色鮮明的畜牧此產品加工企業帶和主導產品群。積極爭取畜牧業有息貸款和政策性貸款,多渠道爭取牧業發展礎礎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以項目爭取資金。采取國家、集體,個人投資的方法,擴大畜牧業的投資來源,鼓勵農牧民投勞投資。進一步實施畜禽良種補貼政策,積極將動物防疫經費支出納入常年財政預算,形成長效投入機制。
2.5 推進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畜牧業從傳統散養方式向遁度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式轉變。加強對敞養戶的培訓,建設畜禽標準化養殖科技示范戶,加人投入以促進散養戶的規模擴人和專業戶的標準化養殖模式形成。進行養殖小區養殖,采用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統一防疫、分戶飼養的管理形式,使養殖成為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畜牧業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