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瓦斯爆炸是煤礦安全一大隱患,充分認識其特性、爆炸條件,進而提出相應應對措施,是預防事故發生不得不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瓦斯 預防 舉措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085-01
一直以來,國家對煤礦安全都非常重視,這些年全國煤礦安全生產水平較前有較大提高。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分析這些事故,傷亡人數最多損失最嚴重者一是透水事故,二是瓦斯爆炸。如果堵住了“水”與“火”這兩塊,則煤礦安全事故可可大大減少。因而本文擬主要從預防瓦斯爆炸角度,談談如何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預防煤礦“火”患,防止傷亡事故發生,以求教于大家。
1 充分和科學認識“火”源及危害
煤礦開采,雖礦井掘進也有時需使用炸藥,但近年所發生的犬的煤礦爆炸事故,卻不來自炸藥,而來自瓦斯。瓦斯如何爆炸?爆炸的成因如何?研究表明:
1.1 礦井瓦斯爆炸是一種勢一鏈式反應
當瓦斯混合物吸收一定能量時,反應分子的鏈即告斷裂,離解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游離基。這種游離基具有很大的化學活性,成為反應連續進行的活化中心。在適合的條件下,每一個流離基又可進一步分解,再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流離基。如此循環往復,流離基越來越多,反應速度也越來越快,最后就可以發展為燃燒或爆炸的氧化反應。
1.2 爆炸物傷人成因
當瓦斯濃度為9.5%時測定的其爆炸的瞬時溫度為:自由空間內可達1850攝氏度;在封裝空間內最高可達2650攝氏度;在封裝和半封裝狀態下如煤井巷道為1850-2650攝氏度之間。其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保全爆源附近的氣體以極大的速度向外沖擊,造成人員作廢,破壞巷道和器材設施,揚起大量煤塵并使之參與爆炸,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1.3 反向沖擊力和二次爆炸
礦井瓦斯爆炸發生時,爆源附近氣體高速向外沖擊,爆源附近形成氣體稀薄低壓區,于是氣體又以高速反向沖回爆源地。反向沖擊的力量雖比正向沖擊的力量小,但因其是沿遭破壞的區域反問,其破壞性往往更大。如若反向沖擊的空氣中含有足夠的瓦斯和氧,爆源附近又仍有火源,則可造成二次爆炸,造成更大的殺傷力,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
2 深探“內因”形成的外部條件
煤礦瓦斯爆炸與否,關平以下諸條件:
2.1 本身濃度如何
一定濃度的瓦斯吸收足夠的熱能,就分解出大量的活化中心,完成整個氧化過程,放出一定熱量。如果放出的熱量超過周圍介質的吸熱和散熱能力,同時混合物又有足夠的瓦斯和二氧化碳,那么就會生成更多的活化中心,使氧化過程迅速發展成為爆炸,若參與反應的瓦斯濃度不夠,氧化生成的熱量懷分解的活佛中心都不足,則這一反應不能發展成為爆炸。但若瓦斯的濃度過高,而氧的濃度不足,不但不能生成足夠的活佛中心,而且因甲烷的熱容量較大,氧化生成的熱量為周圍介質所吸收,當然也就不會發展成為爆炸。因此,瓦斯爆炸具有一定的濃度范圍,這個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其最低濃度界限稱作爆炸下限,最高濃度稱為爆炸上限,在新鮮空氣中瓦斯爆炸界限一般為5%~16%。5%為下限,16%為上限。當濃度低于下限時,瓦斯遇火不爆炸,只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穩定的燃燒層;當高于上限時,在混合氣體內遇有火源不爆炸也不燃燒,但如有新鮮空氣混入時,可以在混合氣體與新鮮空氣的接觸面上進行燃燒。在新鮮空氣中含有5%的甲烷時,遇有火源,混合氣體中的全部氧和瓦斯都參與反應,是形成瓦斯爆炸的最適合條件。
2.2 當時溫度怎樣
點燃瓦斯的溫度一般為65~750℃。明火、煤碳自燃、電火花、吸煙、撞擊或摩擦產生的火花,煤礦井下所能遇到的絕大多數火源都足以引燃瓦斯。由于熱一鏈式反應時,大量活化中心的產生與形成需要一定的過程,達到爆炸濃度的瓦斯遇到高溫火源時并不能立即爆炸。這種需要心算一個很短時間才爆炸的現象稱為引火延遲現象,其引火延遲時間稱為感應期。感應期的長短與瓦斯的濃度與引火溫度以及壓力有直接關系。即除濃度以外,溫度是決定瓦斯爆炸與否的又一個直接原因!
2.3 現場氧氣含量如何
實驗證明,瓦斯爆炸的危險性隨混合氣體中氧濃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氧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下限緩慢增高,爆炸上限則迅速下降。氧濃度降到12%時,瓦斯混合氣體則失去爆炸性,遇火也不會爆炸。但在密封區則特別是火區內情況卻不同,其中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只有氧濃度很低時,才不會發生瓦斯爆炸。一旦重開火區或火區不嚴而大量漏風,新鮮空氣不斷流入,氧濃度達到12%以上,則仍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3 嚴格采取相應預防對策
針對瓦斯的如上特性,要杜絕煤礦爆炸事故發生,筆者認為需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預防瓦斯積聚:(1)注重通風。注意通風是防止瓦斯積聚的最主要方法,瓦斯礦井通風必須傳到有效、穩定和連續不斷,才能將井下滲出的瓦斯及時沖淡排出,保持巷道中空氣低瓦斯含量狀態。(2)及時處理局部瓦斯的積存。生產中容易積存瓦斯的地方是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頂板冒落的空洞內、低網速巷道的頂板附近,停風的盲巷和回采工作面邊界處以及采煤機附近。及時處理局部積存的瓦斯,是礦井日常瓦斯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預防瓦蜥爆炸事故,保證安全生產的關鍵所在。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向瓦斯積存地點加大峋或提高網速,將瓦斯沖淡排出,將甫巷和頂板空洞內積存的瓦斯封裝隔絕,必要時應采取投放瓦斯措施予以處理,放止事故發生。(3)抽放瓦斯,這是瓦斯涌出量大的礦井或采區防止瓦斯主要日,經濟有效的措施,應多予采取。(4)常檢查瓦斯濃度和通風狀況。平時要加強對瓦斯檢查員的教育,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法規規定的瓦斯檢查制度,嚴字當頭,堅持不懈,這是發現和處理問題,防止瓦斯爆炸的重要舉措,非常重要,麻痹大意不得!
二是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則是對一切非生產需要的火源,堅決禁絕。生產中可能發生的熱源,也必須來回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產生或限定其引燃瓦斯的能力,這叫管住火源,控制火點,防止災害從源頭發生!
三是提高警惕。在生產過程中,如能切實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充分發動煤礦的管理干部和職工,認真采取防止瓦斯積聚和引燃的措施,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否則,放松警惕,稍加忽視,仍有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一旦某一局部發生爆炸,應快速、果斷采取堅決措施,使其限制在局部地區,盡可能縮小其涉及范圍,不使災害漫延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