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簡介“項目教學法”的基礎上,分析了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和現狀,例舉了用“項目教學法”來設計物理實驗教學的新構想,并著重闡述了這種方法的教學優勢。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物理實驗教學 教學優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163-01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接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基于建構主義的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有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改變了傳統的三個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經驗為中心。所以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回顧物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物理實驗自始至終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原理和定理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遵守紀律、愛護儀器的優良品質。
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能更好地培養人的關鍵能力,使實驗教學的作用得以進一步拓展。本人以人教版全國普通高級中學教材《物理》(第二冊)中的“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教學為例,談談“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及教學優勢。
1 教學過程
用“項目教學法”設計“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的教學方案:
背景:學生在學完第九章“機械振動”知識后,根據教學安排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經過教師的簡要說明和提出要求后,要求學生自制單擺測定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項目:在規定的時間里用自制的單擺,測定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并將自制單擺改制成秒擺(周期為2秒的單擺)。
問題:如何自制單擺并較準確地測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如何將單擺改制成秒擺?
(1)選用制作單擺的材料(細線、重物)時應注意什么?
(2)單擺的周期與哪些因素有關?
(3)在實驗過程中應采取哪些方法來減小實驗誤差?
(4)要制作一個秒擺(周期為2秒)應怎么做?
收集信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學生要通過自我整理已學知識、同學間進行小組討論、請教指導教師等手段進行有關信息資料的收集。
制定工作計劃:各小組根據要求制定工作實施計劃,在計劃中應反映出工作應分幾步進行?怎樣分步完成?哪些環節是關鍵的應引起重視,各個環節如何銜接,多少時間內完成,需要采購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工量具或相關儀器設備,實驗過程應注意的事項,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分工等。
計劃決策:對學生制定的計劃,教師要適時要求各小組對計劃的要點進行交流,特別是制作單擺所選的材料,在測量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等,以達到互幫互學,共同提高,讓學生自我修正計劃,自我判斷決策。而教師只要掌握動態,及時反饋情況。
實施計劃:按既定計劃有序地進行實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著力于引導學生發揮創造能力,培養協作精神,有針對性地把已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驗操作過程中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其繼續發展培養出良好的情感、意志、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并成功地完成項目。
展示與評價:實驗完成,列實驗結果要進行展示與評價,這一過程分三步走:(1)小組自評:各實驗小組對本組的產品——自制的單擺,以及測量結果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對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找出實驗得失。(2)各小組間互評:各組上臺公開自評結果,特別要交流好各組制作過程中體會最深、收獲最大的成績與經驗或失誤與教訓,讓學生自我剖析,互相公開、公平、公正相待,這能激勵學生今后做得更好。(3)教師總結。教師的評價總結要體現學生在動手時,教師在積極動腦,收集現場信息。評價要從三個方面著手:①要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都在努力;⑦要從整個項目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簡述到讓學生知道教師始終在關心著、引導著、支持著;③同時也應指出學生在整個項目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努力的方向。
2 教學優勢
2.1 傳統實驗教學方法的弊端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教師每次實驗課還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根據教材講實驗目的、原理……然后學生照著現成的實驗步驟或跟著教師動幾下,取幾個數據,實驗就算完成了。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這個思維障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
2.2 “項目教學法”的教學優勢
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相比,“項目教學法”存在明顯的教學優勢,從整個項目完成的過程看,主要表現在:
2.2.1 準備階段
“項目教學法”在實驗前階段要求各小組收集信息,自行制定項目計劃,自行準備(采購)某些材料。這培養了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丁學生組織和執行工作任務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社會活動能力。
2.2.2 組織形式
“行為引導教學法”要求以團隊的形式完成項目,團隊成員分工協作,人人參與創造實踐活動。這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和在團體中合作共事的能力。
2.2.3 實踐過程
項目實踐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主持人、引導者的身份,因此學生本身則能更自主地去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因而能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這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2.2.4 結果展示
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展示,使學業能學會并充分利用展示技巧,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的歡悅,增強學習的興趣。這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2.2.5 結果評價
結果評價分自評、互評和專家(教師)評價三部分,評價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通過評價,能培養學生養成誠實的品性,培養學生的反省能力,培養與人交談的技巧和判斷能力。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行為引導型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不但可以訓練他們在工作中與其他同學協調、合作的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動手能力和推銷自己等方面努力實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