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是發揮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對科技的引導作用。改革高校內部料研管理體制,完善服務體系,強化激勵機制。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走向正軌。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 科研管理體制 引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c)-0212-0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必須通過轉化,與生產相結合,使科技成果變成新產品或新技術。高等學校作為科學技術密集的生產實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起訴重要的先鋒作用。高校科技產業化的發展,已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成效顯著,既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學科建設的迅猛發展,同時培養了一大批創新人才。特別是產學研的緊密結合,使高校科技成果直接服務于企業,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推動了國民經濟快速穩步的增長。
雖然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就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需求來看,還遠遠不夠,許多優秀成果因種種原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轉化。
1 影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因素
1.1 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認識有局限性
據統計,高校每年大約產生20000項科技成果。從近些年高校申請專利數量和科技成聚轉化數量對比來看,高校很多科研成果都沒有被充分利用,與我國高校的科學研究沒能有效面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不無關系。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許多教師在中報科技項目時,過多地強調個人研究必趣,沒能充分考慮國家和社會需要,使得很多獲得專利的科技成果存放在“檔案柜”里,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部分科研人員把研究成果神秘化并“秘而不宣”;或把產業化資金當作科研經費使用等等。造成科技成果無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2 高校科技管理體制上的制約
高校現行的滿負荷的教學科研管理體制分散了教科人員從事科技開發的精力,以獲得的項目數,出版的專著數,發表的論文數,獲獎的成果數為主要依據的高校職稱評審制度也阻礙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僵化的用人機制使科技工作者疲于奔命,無暇顧及成果的進一步開發,研究成果缺乏向成熟技術、產品轉化的資金資助體制的支持。
1.3 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不健全
由于科技工作行承擔大量教學與科研任務,在科技成果轉化方而更多地依賴中介服務機構。在我國,高校成果產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尚不發達,為企業和高校科技工作者提供的信息、法律咨詢服務有限,資產評估缺乏權威性。同時,人們對中介機構發揮的作用沒有深刻的認識。
1.4 缺乏有力的資金支持
從國家層面上看。國家和銀行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科目,科技成果轉化及其支撐條件的建設滯后的狀況制約科技成果的轉化;從社會層面上看,缺乏規避風險的有效機制,使政府和企業的資金不敢放手投入高校的成果轉化。
1.5 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高校具有其他組織機構無可比擬的人才優勢,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中堅力量。但是,從事科研活動和科技產業化工作的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的正當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時,會極大地影響了科研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一些教師也擔心科技產業化工作失敗后會影響到自己作為教師的相關待遇,因此不愿意參與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
2 發揮科研管理部門的引導作用。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解決扼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瓶頸的辦法,首先要加強思想認識,理順高校產權關系,改革高校內部科研管理體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平臺,完善服務體系,提供優良的資金保障,強化轉化的激勵機制。
2.1 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體制,積極引導高校教師進行科學研究
高校要根據學校的自身情況制定相應政策,合理安排工作量,使教師和科研人員可以利用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專門從事科研工作。包括深入企業調研,到企業兼職合作研究,進行產品開發,做工業性現場試驗,創辦高科技企業,促進科研和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具體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第一,高校教師在完成額定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的情況下,可以自由的進行科學研究,做好科技成果不斷完善和推廣轉化工作。第二,允許承擔有應用前景科研項目科研人員申請暫不承擔教學任務,全力投入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津貼可以在科研經費或成果轉化取得的收益中列支。第三,支持科研人員創辦科技企業、到企業兼職、技術入股。科研人員可以申請留職創業,工資和各項津貼由本人承擔,并向學校交付一定費用,使用學校知識產權的支付相應費用。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工作后,允許他們回到高校,競爭上崗。高校科技管理部門要建立適當激勵機制,既有利于大學寬松的,自由的研究環境,又有利于隊伍的整合和學科的交叉,能產生新的生長點。對高校現行的管理方式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
2.2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高校科研面向市場
要加強高等學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鼓勵高校科研人員積極從事技術發明,并通過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等形式,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高校科研從源頭做起,在課題立項時對有開發前景的項目建立檔案,進行追蹤管理。以產業化為目標,確定科研課題,轉化科研成果。這就需要我們要進行大量的調查工作,一方而探入了解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和應用方向,進行成果產業化的可行性分析和市場前景預測;另一方面,對一個需求技術的企業要進行實地調查,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只有這樣高校和生產企業之間才能產生紐帶。
2.3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該加強成果轉化后的技術服務意識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在轉化成果的過程中,是連接高校科研技術人員和企業的橋梁,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要協助科研技術人員幫助企業進行人員培訓,對企業職工進行繼續教育,提高其素質。對轉化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進行現場指導,要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建立自己的技術跟蹤服務隊伍,不斷地開發出新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為企業進行技術服務。
2.4 建立一支離水平的高校科研管理隊伍
管理是一門科學,身為科研管理人員,首先就要懂得科學研究。要對本領域科研的基本知識、發展動態,發展前景以及國家對該領域的方針、政策有所了解。同時科研管理人員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綜合素質;既有創新性思維,又有獨當一而,妥善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善于理解新的觀念,探討新的問題,交流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注重學習新理論和總結新經驗。科研管理部門要自己走向市場,要求科研管理人員不僅要作好內部工作,而且注重對外宣傳本單位的科技成果,這對于增強本單位的信息流量、整體活力很重要。具有一定的公關和交際與社會溝通能力,是將科研成果向企業推廣過程中應該具備的一項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