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現行課程仍然沿用的是傳統的學科層次分類,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部分組成,其中專業課程的學科職能性最強。在公共學科基礎上,能夠獨立培養學生本專業的一種技能的課程,比較容易轉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但若干門課程甚至還附帶專業基礎課內容的幾門課程,才對應一種職位技能,那么這種基于培養技能的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就比較難以開發。其難點在于如何取舍、融合原有課程,達到高職教育中提出的“適度、夠用”的原則,如此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和明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內涵,使之更符合課程整合與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四維內涵”
(一)以行業發展為導向
職業技術教育有自身的規律與特點,其教學內容和方法應當滿足和達到職場工作任務所規定的行業能力標準。因此職業院校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和方法必須建立在行業的需求基礎上,從制定能力標準、構建課程體系、開發教學材料到選擇教學方法,鑒定、確認學習者能力等環節和過程,都必須以行業發展需求為先導來開展、實施。
(二)以職業標準為依據
以職業標準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建設課程體系,服務于行業、針對于職業、圍繞于能力培養、滲透于職業技能證書,挖掘實際工作過程與職業標準相關的具有普遍性的元素,不僅讓學生知道某項工作怎么干,而且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干什么,走出培養“人肉機器人”的“專職”培養,走向真正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
(三)以學生能力為本位
“以學生能力為本位”是以行業能力標準為依據開發課程和教學材料,幫助、指導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在職場中的工作崗位技能,規范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鑒定學習者的能力,不只考核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個人的實做能力在工作場所的展示,使得課程中包含的相關知識、技能和品質與行業、企業崗位工作的必要能力無縫銜接。
(四)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中心
在開展“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全方位地注重開展“以人為本”的彈性教學設計。“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中心”,通過開發、設計各種人性化的教學材料、教學活動將傳統的“以教師教學過程為中心”的教學轉化為“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中心”,使教師更佳關注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主動學習的態度,在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二、專業課程工作系統化的內容構建
(一)明確定位,整合課程
以行業發展為導向,以職業標準為依據適當整合專業基礎課,并加大整合專業課的力度。兼顧理論與實踐內容,以技能證書的獲取作為專業課整合的目標。
(二)理實一體,任務驅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實際工作過程升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技能能力的綜合,通過具體任務涵蓋可拓展性的能力來驅動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學習的目的。
(三)完善系統,探索銜接
銜接體現的是教育系統化,高職課程的銜接指的是與中職、應用型本科相關課程或能力的銜接。
利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以任務的資訊、準備過程探索課程與基礎、前沿知識的銜接;以任務的拓展與應用探索課程內容與后續課程的銜接。
(四)三方評價,量化考核
理論考核與教師評價:理論考核采取以職業技能標準為依據,以筆試的形式配合過程考核在學習領域中進行,也可在課程最后統一進行以模擬技能證的理論考核。
過程考核與學生評價: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由學生小組完成的任務由學生進行組間互評和組內自評。
實踐考核與第三方評價:由企業案例驅動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上可能遇到的問題作為實踐考核,并由第三方給予評價。
(五)建設資源,共享資源
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建立多媒體形式的教學資源庫,尤其要豐富企業案例資源和工作過程系統化資源,為共享教學資料、方便學生學習、拓展社會培訓奠定基礎。
三、結論
本文通過我校部分專業課程改革的經驗,總結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四維內涵”,并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進一步改革中,關于課程內容構建應注意到問題和解決的建議。對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解、實施是不斷的循環過程,只有做好這塊實驗田,高職教育才能走出自己的輝煌之路。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