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測井曲線對比圖是煤田地質(zhì)勘探測井報告中的重要圖件,它揭示了勘探區(qū)煤巖層的變化規(guī)律及煤層分布情況,直觀、可靠,是煤層對比不可缺少的圖件之一。文章主要介紹了利用ClogPro和MapGis制作測井曲線對比圖的過程及實際應用效果。
關(guān)鍵詞:測井曲線對比圖 ClogPro和MapGis 煤巖層對比 標志層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1(a)-0022-01
利用測井曲線進行煤巖層對比是煤田地質(zhì)勘探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手段就是編制測井曲線對比圖。測井曲線對比圖是煤田地質(zhì)勘探測井報告中的重要圖件,它揭示了勘探區(qū)煤巖層的變化規(guī)律及煤層分布情況,直觀、可靠,是煤層對比不可缺少的圖件之一,通常由ClogPro和MapGis軟件制作完成。
1 ClogPro的作用
ClogPro V2.0是一款比較實用的煤田測井處理程序,它在制作對比圖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解釋鉆孔地質(zhì)剖面,確定煤層的深度及厚度。
(2)定義對比圖版式,在WindowsXP環(huán)境下執(zhí)行ClogPro程序,生成LogDraw窗口,在“工具”菜單中選擇“出圖版式”,在“出圖—版式定義”窗口中增加一個“對比圖版式”(程序規(guī)定版式名稱);版式構(gòu)成一般分為兩種,即曲線放在柱狀一側(cè)和曲線放在柱狀兩側(cè)。設置測井曲線時,要求各個鉆孔的測井曲線的橫向比例盡量選擇一致,最好不要出現(xiàn)超格現(xiàn)象。
(3)定義煤號信息,在“解釋”菜單中選擇“屏幕解釋”,在“屏幕解釋”窗口中選中解釋柱狀,點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設置煤號”,點擊“添加”按鈕,在“設置煤號”窗口輸入煤層起止深度和煤層編號。
(4)設置標志層名稱,在“屏幕解釋”窗口中選中解釋柱狀,點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設置標志層名稱”,在“改變標志層名稱”窗口準確輸入標志層信息(地層界線、砂巖及煤層編號),并以此畫對比連線。
(5)定義對比圖所需的鉆孔,在“對比圖”中執(zhí)行對比圖生成程序“Map Contrast”,點擊“輸出MapGis圖”,打開對比圖參數(shù)文件(后綴為.ac)進入對比圖輸出窗口,如果是“新建文件”,按“取消”按鈕;在對比圖輸出窗口中“庫文件”內(nèi)添加所有參與對比鉆孔的信息后,輸入保存輸出文件名稱;點擊“確定”按鈕后,生成三個MapGis明碼文件,后綴分別為.wat,.wal,.wap。
2 MapGis的作用
MapGis 65是地礦系統(tǒng)常用的制圖軟件,在煤田測井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將MapGis明碼文件轉(zhuǎn)換為MapGis圖形文件,運行MapGis主程序,選擇“文件轉(zhuǎn)換”功能,進入MapGis轉(zhuǎn)換程序;選擇“裝入MapGis明碼文件”功能,裝入后綴為.wat文件;重復裝入.wat的步驟再依次裝入.wal,.wap文件;再分三次分別換名存為后綴為.wt,.wl,.wp的三個點、線、區(qū)圖形文件。
(2)編輯圖件,運行MapGis主程序,選擇“輸入編輯”功能,進入“MapGis編輯子系統(tǒng)”,在“MapGis編輯器”窗口選定“新建文件”,裝入MapGis的點(.wt),線(.wl),區(qū)(.wp)文件并顯示,即可進行修改或輸出。
3 效果
如白巖子礦區(qū)煤6、煤7、煤8的局部地質(zhì)特征(西部南北方向),效果還是蠻好的。參與對比的鉆孔有三個:204(485~635m)、205(10~210m)、206(160~290m);對比曲線采用視電阻率、長源距伽馬伽馬和自然伽馬三種,放在柱狀的一側(cè);標志層為煤6、煤7、煤8。
4 意義
測井曲線對比圖制作完成之后就要對其進行地質(zhì)解釋(即煤巖層對比),如確定煤層層位,分析和研究煤巖層的變化規(guī)律等。由于同一層巖石在同一勘探區(qū)內(nèi)其巖性和物性基本相同,相鄰兩個鉆孔的測井曲線形態(tài)也大體相同,這是利用測井曲線進行對比的基礎。而物性標志層則是進行煤巖層對比的主要依據(jù),對比之前首先要了解和熟悉礦區(qū)的地質(zhì)-地球物理特征,然后確定對比標志層,再根據(jù)標志層的曲線特征和其在各個鉆孔中的變化情況,研究煤巖層在整個勘探區(qū)內(nèi)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取得可靠的煤層對比資料。標志層可以是物性特征明顯的砂巖、石灰?guī)r或泥巖,也可以是煤層本身。一般采用曲線形態(tài)特征法、異常幅度寬度法、層間距法或?qū)娱g組合規(guī)律法進行對比。測井曲線對比圖是煤田地質(zhì)勘探中利用測井資料進行煤巖層對比的重要圖件之一,成果直觀、可靠。
5 應用
在甘肅省環(huán)縣甜水堡南部井田煤炭資源精查階段,對先期開采地段的13個鉆孔(東西向①1901、1902、1903;②2304、2301、2302、2303;③2701、2702、2703;④3101、3102、3103)的測井資料進行了煤層對比工作,取得了較為可靠的煤層對比資料。
甜水堡南部井田含煤地層為侏羅系延安組(J2y),一般由泥巖、粉砂巖、細砂巖、中粗砂巖、炭質(zhì)泥巖和煤層組成,地質(zhì)編號煤層10層(組),(大多數(shù))煤層具有中-高電阻率、低放射性、低密度、高時差、自然電位負異常的曲線特征,為可靠劃分煤層提供了依據(jù)。其中煤3、煤4、煤5、煤6物性特征比較明顯,是很好的標志層,易于識別和對比,對比曲線采用視電阻率、長源距伽馬伽馬和自然伽馬三種。各標志層(煤層)的物性特征如下:
煤3 伽馬伽馬曲線反映比較明顯,呈“指形”單峰異常;因頂板為中細粒砂巖,視電阻率曲線和自然伽馬曲線反映不太明顯,視電阻率呈較明顯的似“乳頭狀”單峰異常、自然伽馬與頂板呈下擴上斂的“正松塔形”異常,物性特征明顯,易于對比。煤3與底板中的煤4相距較近,通常成對出現(xiàn),易于識別,是主要標志層。
煤4 有偽頂、偽底存在,三條曲線都有明顯的異常反映。伽馬伽馬曲線呈“指形”單峰異常、視電阻率呈較寬的“劍形”單峰異常、自然伽馬呈“U形”單峰異常。煤4與頂板中的煤3組合特征明顯,易于對比。
煤5 有偽頂、偽底存在,曲線呈雙峰異常,結(jié)構(gòu)明顯。視電阻率為一大一小相間的雙峰異常(鋸齒形)、伽馬伽馬曲線呈“燕尾形”雙峰異常、自然伽馬曲線與伽馬伽馬曲線反向?qū)ΨQ相對應,曲線特征明顯,易于對比。
煤6 薄層狀煤組,一般有3個單個煤分層組成,曲線均為“錐形”單峰異常或尖脈沖,通常三峰成組出現(xiàn),總體呈不規(guī)則“E”形,曲線特征明顯,易于識別定位,是主要標志層。
由以上煤層物性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煤3、煤4、煤5、煤6組合特征比較明顯,易于識別,只要先判斷清楚煤3、煤4、煤5、煤6在各個鉆孔中的位置,也就能判斷出煤2(上推)、煤7(下推)的位置了。再依次推斷出煤1、煤8、煤9、煤10的位置,各煤層的層位問題也就解決了。在整個含煤段內(nèi),煤6的物性特征最明顯(三個分層總體呈“E”形),易于對比;其次是煤3、煤4的組合特征比較明顯,在其層段內(nèi)二者相距較近,通常成對出現(xiàn),易于對比;再就是煤5的“燕尾形”雙峰異常特征,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煤5在整個井田內(nèi)比較穩(wěn)定,是主要標志層,也是該井田的主要煤層。
總之,在煤田地質(zhì)勘探中用ClogPro煤田測井處理程序和MapGis制圖軟件編制測井曲線對比圖,效果良好、實用,而且利用測井曲線進行勘探區(qū)煤巖層對比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