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中信所《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為統計源,對《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010年間的被引用情況,即被引論文、被引頻次、被引篇數、即年指標、影響因子等的分析。從中發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客觀真實地評價其辦刊特色,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及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為期刊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理論依據。
關鍵詞: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引情況;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3-0115-02
一、引 言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三種期刊。《唐都學刊》創刊于1985年(雙月刊);《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于2005年(雙月刊);《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98年(季刊)。《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西安聯合大學學報》改版的。《西安聯合大學學報》創刊于1998年,為季刊,一、三期為社會科學版,二、四期為自然科學版,2004年合校后,《西安聯合大學學報》改為雙月刊,一、三、四、六期為社會科學版,二、五期為自然科學版。從創刊到2004年每期均為112頁碼。2005年正式改版為《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沿用原《西安聯合大學學報》國際標準刊號。2005—2006年每期頁碼112(雙月刊),從2007年改為每期128頁碼(季刊),延續至2008年。2009年頁碼仍為128頁,又還原為雙月刊。本刊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學術第一的辦刊方向,突出本校特色,實施精品戰略,求真務實,刊發了許多優秀的學術論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每門學問都運用了一定的方法,或遵循特定的方式來回答自己或他者提出的問題[1]。文獻計量學當然也不例外。文獻計量學既是一門關于文獻統計的學問,也是一種獨特的計量分析方法[2]。本文運用文獻計量方法,以《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010年出版發行的34期期刊作為計量源,以中信所《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為統計源,對該刊的被引情況等進行了綜合性的統計分析,從中發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并客觀評價該刊的辦刊特色,為刊物的進一步發展及相關學科研究動向提供一定參考。
二、被引情況分析
對期刊被引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確定期刊中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核心著者,并找出期刊的不足之處為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本人將本期刊上單篇被引十次以上的論文稱為“高被引論文”。從表1可以看出,2006年“高被引論文”達到五篇,2005和2007年均為三篇。從高被引論文這個側面來分析,2005、2006、2007年這三年期刊質量較高,特別是2006年的質量高于2005年和2007年。那么,2008年、2009年、2010三年沒有高被引論文,原因有二:一是論文被引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被引量與時間是成正比的,要達到一定的被引量需要時間積累;二是論文發表之后,兩年內被引的幾率和被引次數是最高的,再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引的幾率和被引次數會越來越低。所以,兩年是被引論文的最佳時間段。2008年已經超過了最佳時間段,2009即將越過,2010年在時間段中,由此看來,2008年、2009年、2010三年高被引情況不容樂觀。
(二)總被引頻次及篇均被引頻次。反映期刊被引情況的主要指標有被引篇數、篇均被引次數、總被引頻次等。期刊篇均被引次數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所載論文的質量,篇均被引次數越高,說明期刊所載論文質量普遍較高或高質量論文較多;而被引篇數不僅決定于期刊所載論文的數量,更決定于論文的質量,只有高質量的論文較多,才有較高的被引篇數;總被引頻次可以顯示該期刊被使用和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3],總被引次數值越高,該期刊的影響力越大。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的篇均被引次數最高,達到3.18,說明這一年期刊論文質量較高。2009年、2010年篇均被引次數較低,一是因為2009年、2010年發文數量較多,分別達到222篇和224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項指標的提高;二是受被引滯后性規律影響,發表論文時間越長,被引的次數和幾率會越高,2009年和2010年,隨著時間積累,片均被引次數可能會有所提高。被引篇數由2005年最高的130篇由前到后依次遞減到2010年的20篇,這種情況充分印證了論文被引受時間因素的作用這個規律。2009年和2010年的發文數量較多,一般來說,發文數量越多,被引的幾率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年的被引篇數指標肯定會提高。從總被引頻次來看,2006年的指標最高,說明該年度本期刊影響力較高。
表1 2005—2010年高被引文獻論文統計
(三)期刊影響因子。目前,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方法主要是用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簡稱IF,是指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它可用于測度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學術水平就越高,影響力就越大[3]。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隨著互聯網多媒體的普及和作者引文意識的增強,以及各期刊不斷提高規范要求,絕大多數期刊的引文率都在提高,這就導致期刊的影響因子在原來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都在穩步提高。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是學術類期刊發行量有限,只有大學圖書館閱覽室保存較齊全,很大一部分作者由于受條件限制,很難接觸到各種期刊,從而導致過去普遍引文率較低;二是多媒體互聯網技術的發展,2000年期刊上網后,隨著電腦的普及,查閱資料非常方便,直接或間接地使得期刊引文率得以上升;三是隨著各期刊對引文要求越來越規范,科研人員的引文意識也增強了,注重對別人科研成果的利用。從而致使期刊的引文率上升。所以說評價一個期刊的影響因子。不能只是縱向比較,還要與同類同級別的其他期刊進行橫向比較,這樣才是比較科學的。
表3 2005—2010年發文數被引篇數以及影響因子
(四)期刊的即年指標。即年指標=該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的被引次數/該期刊當年發表論文總數,這一指標描述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用于表征期刊的即時反應速率[4]。一般來說影響期刊即年指標的因素有這么幾點:1.編輯人員要關注學科發展,接受新信息,選編出的論文觀點新穎,前瞻性強,代表本學科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論文會很快引起讀者的關注和興趣,迅速被摘引的幾率很高,即年指標會提高;2.期刊出版后,應盡快將電子版發往中國光盤版雜志社、萬方數據等機構,盡快上網。將紙質文本第一時間寄到訂閱者及交流者手中,讀者看到期刊的時間越早,被摘引的機會就越多,即年指標就高;3.網絡等多媒體的發展,為人們閱讀期刊,查找資料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時效性,這項惠及了全社會的科學技術,對期刊的即年指標的提升也功不可沒。從表4可以看出,除了2005年的即年指標為0外,2006—2010年的即年指標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這主要反映了編輯人員在關注學科發展、接受新信息等方面有了較大的起色,特別是在發行郵寄這個環節上,有關人員認真負責,準確無誤地迅速將期刊文本郵寄發送到訂閱者或有關機構手里,包括紙質版本和電子版,充分體現了時效性,為本期刊即年指標的提高貢獻了力量。
表4 2005—2010年被引即年指標
三、結 語
綜上分析,《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六年來發展的主要情況有兩點:(一)文化底蘊厚重,辦刊成效顯著。《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作為西安文理學院的對外窗口和名片,近年來發展迅速,影響力不斷擴大,反映出學院深厚的文化積淀,也是學院發展進程的有力佐證。(二)明確前進方向,爭取更大成績。通過分析,我們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著者和編輯還要長期不懈地奮斗,盡快提高期刊的質量層次,使之早日進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
參考文獻:
[1]李昊青.淺析信息法學研究方法中的價值與效率維度[J].圖書館學研究,2008(9).
[2]邱均平,張凱勇.1999—2003年《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的文獻計量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1).
[3]唐圣琴.2004—2009年貴州大學四種學報被引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4]馮春明.論文寫作與編排規范手冊[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