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商業門戶網站在我國網絡新聞傳播中占有優勢地位,現有法律法規并不允許其自采新聞,并對新聞來源作了嚴格的限定。本次調查發現,商業網站的原創新聞已經接近全部內容的三分之一,且超過新聞網站新聞原創比例,商業網站通過各種途徑已經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采訪權限制。本文認為,對商業門戶網站新聞采訪權限制已經意義不大,逐步放開商業網站采訪權,將其納入到日常的新聞管理之中更有利于對網絡新聞的管理。
關鍵詞:商業門戶網站;采訪權;新聞來源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3-0038-03
互聯網的發展逐漸改變了新聞傳播業的生態,網絡新聞的發展成為顯像,商業門戶網站在國內影響力遠超新聞網站已是不爭的事實。
一、研究背景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28次互聯網調查顯示,我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4.85億人,是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其中網民網絡新聞的使用率為74.7%,用戶規模超過3.62億[1],網絡新聞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但與國外以具有傳統媒體背景的新聞網站在互聯網新聞傳播中占主導地位不同的是,在我國,沒有傳統媒體背景的商業門戶網站在網絡新聞傳播中占有優勢地位[2]。
根據中國網站排名網的數據,刊登網絡新聞的網站在國內綜合排名前50名中有:騰訊(1)、新浪(3)、搜狐(4)、網易(6)、鳳凰網(7)、新華網(21)、中華網(32)、中國網絡電視臺(41)、人民網(47)。商業門戶的排名遠遠高于新聞網站。其中,騰訊三個月平均獨立訪問者人數是在新聞網站中綜合排名第一的新華網獨立訪問者人數的12倍,可見兩者差距之大[3]。
為了更好的管理網絡新聞,國務院新聞辦和原信息產業部在2000年年底頒布了《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并在2005年修訂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大體上將刊載新聞的網站分為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兩類:新聞網站是指新聞單位設立的刊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單位,新聞網站具有與原有媒體一樣的新聞采編權;另一種則是非新聞單位設立的轉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實際上主要是指商業門戶。
《規定》對商業門戶網站要求較為嚴格,除了必要的備案、資金、辦公場所、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新聞編輯人員配置外,還對商業門戶網站作了兩點限制:一是轉載新聞信息或者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應當轉載、發送中央新聞單位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新聞單位發布的新聞信息,并應當注明新聞信息來源,不得歪曲原新聞信息的內容;二是不得登載自行采編的新聞信息。同時,該規定還對“新聞信息”一詞作了限定,是指“時政類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4]。這使商業門戶網站在傳播新聞信息的活動中承擔了兩種角色:一是轉載新聞時是官方認可的專業新聞機構;二是在刊載原創娛樂、體育、科技等新聞時,商業網站是民間業余新聞組織。商業網站既可制作非時政類新聞又無采訪權的制度悖論,使得它兼具專業新聞機構和民間新聞機構的雙重性質[5]。
二、調查方法
通過對目前互聯網的觀察,新浪網在國內網絡新聞傳播中影響力最大,而網易由于“無跟帖,不新聞”、“做有態度的新聞門戶”等口號的提出,與新浪、騰訊、搜狐此類新聞網站有相當大的不同,并且在國內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本文選取這新浪和網易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另外,由于商業門戶與新聞網站雖然性質不同,但是它們提供的新聞內容和服務都是基本相同,因此本文在此還將新聞網站中訪問量最大的新華網作為參照。
通過觀察與對比三家網站的欄目設計,本文以新浪網的欄目設計為藍本,統計了各網站首頁新聞、財經、軍事、娛樂、體育、科技頻道板塊每天更新內容的來源。調查統計的時間為2011年8月29日~2011年9月7日間8個工作日。鑒于網絡新聞更新主要時間為上午的特點,筆者以每天下午13︰00各網站首頁顯示的內容為準。
新聞來源以新聞頁面中標示的新聞來源為準;統計的范圍包括相應網站各頻道位置的鏈接,包括圖片鏈接和文字鏈接,但不包括僅以“圖集”、“視頻”為標題的鏈接;如果標題鏈接為新聞專題,則計該專題頭條的新聞來源。
除了將所收集到得內容來源進行記錄之外,本文將它們歸為四個大類:轉載新聞,轉載于其他媒體的新聞,包括傳統媒體和其他網絡媒體;原創新聞,標明網站來源為網站自身的新聞,包括解讀式的新聞專題;用戶制作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一般 “是指讀者、聽眾、網民等以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制作、發布、傳播各種信息,傳播與分享日記、知識、資訊、技術、體驗和觀點的內容等”[6];在這里指是由網民制作并發布、在被調查網站首頁上每天呈現的內容,包括論壇帖子、博客和微博等;其他括沒有標注新聞來源、鏈接為廣告或商業活動等內容。
本次調查在設定的時間和范圍中,共跟蹤3446條鏈接,其中新浪網1181條,網易1145條,新華網1120條。
三、發 現
通過對收集到的各網站鏈接內容來源的分析,發現無論是商業門戶新浪、網易還是新華網,其原創新聞都接近全部內容的三分之一,并且新浪網與網易的原創率略高于新華網(表1)。新華網轉載新聞比重最大,達到67.50%;在利用用戶制作內容方面,新浪最多,新華網最少;新華網中沒有標明來源或者鏈接為廣告、活動的比例最少,網易最多。這表明即使商業網站被禁止自采新聞,但實際上商業網站的新聞原創率總體上已經高于具有新聞采訪權的新聞網站。新浪、網易采用用戶制作內容和沒有標明來源較多(均超過10%),新華網所采用的新聞來源更為規范。
表1 新浪、網易、新華網不同內容所占比重
網站\\類別轉載新聞原創新聞UGC其他
新浪53.94%31.92%10.25%3.90%
網易58.86%30.48%6.46%4.19%
新華網67.50%28.21%2.86%1.43%
表2是新浪、網易和新華網原創新聞在各頻道分布的具體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新浪的體育、娛樂和科技頻道原創率很高,網易的體育、娛樂頻道原創率較高,新華網的新聞與體育頻道原創率較高。三大網站橫向對比下,新浪與網易新聞頻道的原創率遠遠低于新華網,新浪網與新華網在社會頻道中的原創新聞都為0,新浪與網易的娛樂新聞原創率都超過了50%,三大網站的體育新聞原創率均較高。
表2 新浪、網易、新華網各頻道原創新聞比重
網站
頻道新聞財經軍事社會科技娛樂體育深度
新浪12.06%9.09%12.21%056.30%61.08%78.70%—
網易20.56%30.23%5.63%—28.40%54.55%59.60%16.80%
新華網48.60%23.57%25.33%011.11%21.47%45.37%—
根據調查發現,三大網站轉載的新聞來源,分布最為廣泛的是新浪網,總數為148家媒體(包括網站),隨后是網易(129)、新華網(128)。從被轉載媒體的覆蓋范圍來看,新浪網的新聞來源來源于全國性媒體與來源于地方媒體的比重相當,而網易、新華網的新聞則多來自全國性媒體(表3)。在三大網站轉載新聞的其他來源中,新浪和網易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直接來自政府部門、機構和企業,而新華網這樣的情況非常少。
表3 新浪、網易、新華網新聞來源中全國性媒體與地方媒體的比重
網站/類型全國性媒體地方媒體其他
新浪48.82%48.51%2.67%
網易70.88%26.89%2.23%
新華網67.46%31.88%0.66%
按照地方媒體所屬的區域進行分析發現,新浪網轉載了國內26個省市自治區媒體的新聞、網易轉載了19個地區的地方媒體,新華網轉載了22個地區的媒體。新浪、網易所轉載的地方媒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其中新浪轉載的區域媒體份額超過5%的有北京(30%)、廣東(14)%、上海(14%)、江蘇(7%),網易轉載區域超過5%的有北京(34%)、上海(17%)、廣東(12%)、重慶(6%)。新華網轉載中超過5%份額的地區有廣東(20%)、北京(19%)、江蘇(10%)、四川(7%)、上海(7%)、遼寧(6%)、陜西(6%)、湖北(6%)、湖南(5%)。總體上看,新浪網轉載新聞覆蓋的區域最廣、新華網較為均衡。但是被調查的三家網站都沒有轉載西藏、青海、內蒙古、吉林、甘肅、貴州以及澳門、臺灣地區媒體的新聞。
從新浪、網易、新華網各自引用其他媒體排名前20名的情況看(不包括被調查的三家網站),《京華時報》、《新京報》、《人民日報》、人民網和中國新聞網都位列其中。新浪網所引用的媒體最符合《規定》的要求,即為傳統媒體或新聞網站;網易引用排名前二十的來源中有手機中國、中關村在線這樣的垂直門戶網站,這類網站原則上來說也沒有新聞采訪權,屬于不合格的新聞來源;新華網引用排名前二十的來源中包括了新浪網、騰訊網、搜狐、雅虎等商業門戶網站。
根據以上的數據,可以將這次調查的發現總結為以下幾點:1.商業門戶網站原創新聞的比重已經接近總量的三分之一,不低于新聞網站新聞原創率;2.商業門戶網站原創新聞主要集中在體育、娛樂和科技方面,時政和社會新聞原創最少;3.商業門戶網站新聞來源數量總體與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相當,但商業門戶的新聞來源在區域上更為集中,無論是商業門戶網站還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其所關注的區域都有盲點;4.商業門戶網站直接將政府部門、機構和企業作為自己的新聞來源;5.商業門戶網站成為新聞網站重要的新聞來源。
四、討論:商業網站采訪權是否應逐漸放開
從這次調查的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政府對商業門戶網站網絡新聞的管理已經出現了一些空洞。特別對網絡新聞采訪權的限制,不僅沒有有效阻止商業網站的原創新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將互聯網新聞排除在了正常的新聞管理之外。
商業門戶網站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自采新聞。一方面,商業網站建立自己的采編隊伍。例如,在財經、科技、娛樂、體育等方面的報道上,新浪、網易、和訊網等都有自己的這些方面的新聞采編隊伍。因為《規定》中的“新聞信息”是指“時政類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并沒有限制財經、科技、娛樂、體育等新聞。另一方面,商業門戶還通過其他途徑獲得采訪權。
如在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奧會期間新浪網拿到了奧運會采訪證;在國內2008年新浪網北美站拿到了奧運會的采訪證,這意味著新浪網擁有了采訪證。商業門戶網站還通過與傳統媒體或國外媒體合作變相獲得采訪權,如組成報道聯盟,如網易、騰訊和多家報紙電視臺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組成了奧運報道聯盟;在世博會期間也有類似的世博報道聯盟等。通過組建報道聯盟,商業網站獲得了采訪資格。
另外商業網站時常以網友互動、網友反饋等形式行新聞采訪之實。這里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在世博會期間,商業門戶網站都會有自己的“專訪”或者“會客廳”,對世博會館長、負責人等進行訪談,而且商業門戶網站用戶制作內容的采用比例比新華網高出許多。
在《規定》嚴格限制的時政新聞與社會新聞方面,商業門戶網站基本上嚴格執行了不得采訪的規定,但這并不是完全處于法律法規的外部壓力所致。以“盈利”為第一目標的商業網站往往是“寧愿小心謹慎也不愿遭到政府懲罰”[7],面對政治風險較大的時政新聞,商業網站寧愿只轉載官方媒體的新聞承受同質化詬病,也不愿因政治錯誤導致不必要的商業風險。而社會新聞則是由于過于分散,商業網站自己采寫的成本會遠遠高于從其他媒體購買新聞,因此也沒有多少原創的動力。即使《規定》對商業網站時政和社會新聞不做限制,商業門戶也不會在這兩個方面有多少突破。
商業門戶網站成新聞網站來源使得網絡新聞轉載出現“逆轉”現象。根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商業網站只能夠轉載、發送中央新聞單位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新聞單位發布的新聞信息,并應當注明新聞信息來源,不得歪曲原新聞信息的內容;不得登載自行采編的新聞信息。但是實際情況是,商業網站不僅自己采訪、制作了新聞而且被官方所認可的新聞網站轉載,這一過程實際上也將商業網站原創新聞合法化。
其他的商業網站如果轉載了這一內容,實際上就是直接轉載了商業網站的原創新聞。而且在科技頻道,新浪、網易已經直接從一些垂直門戶網站轉載其原創內容,這些垂直門戶也是商業性質,沒有采訪權。網絡新聞的轉載活動已經突破了《規定》所設計的從“新聞網站”到“商業網站”這一單向流程,而是呈現出各自之間互相轉載的雙向互動。
因此,《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雖然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國內的網絡新聞,但是它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標。目前商業網站這種兼具專業新聞機構和民間新聞機構的雙重性質,反而時常導致國內網絡新聞管理失序。因此已經有研究者呼吁逐步放開商業網站新聞采訪權限制[8],以便將商業網站新聞活動納入到新聞法規的管理之下,本文也贊同這一觀點。
從本次調查中筆者還發現,無論是商業網站還是新聞網站,它們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一些“新聞貧瘠”的地區。除了由于政治原因之外,地理和經濟條件可能是這些網站忽視它們的原因。筆者認為,商業網站自身沒有動力、也沒有義務去刊載這些地區的新聞,但是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則有必要去關注被商業門戶忽視的地區。
另外,在調查過程中,筆者明顯感覺出新聞網站有正在向商業網站靠攏的趨勢,這在娛樂與體育頻道最為明顯。本文認為,在目前新聞網站仍然承擔較重的宣傳任務時,如果過于考慮經營,則可能會出現既沒承擔好宣傳任務,又做不好經營的雙輸局面,新聞網站明確自身定位是問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OL].網易科技,2011-07-19.
[2]高鋼,彭蘭.三級力量作用下的網絡新聞傳播——中國網絡媒體結構特征研究[J].國際新聞界,2007(6).
[3]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中國網站排名網調查[OL].中國網站排名網,2007-02-26.
[4]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部: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J].中國信息界,2005(18).
[5]劉津.商業網站自制新聞面臨的制度困境——試析“陸游宮外孕”傳聞中商業網站的新聞報道[J].國際新聞界,2010(6).
[6]田智輝.新媒體傳播——基于用戶制作內容的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7]胡泳.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黃毅娟,王衛明.奧運報道中商業網站的采訪權問題[J].新聞記者,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