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者應該充滿人文的情懷,從過去與未來,理想與現實的結合處,努力為文明的升華提供智慧的支持,這是真理的價值所在,學術因之得以長存。在人類學術進步的潮流中,那種極端自私、偏狹的人,不可能真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的報刊出版單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為1954年創建的《歷史研究》編輯部。目前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等“一報六刊”,為中國學術研究、學術報刊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文是本刊記者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總編輯高翔進行的專訪,在本刊 20周年刊慶刊發,以饗讀者,以表祝賀!
高翔,男,四川綿陽人,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總編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中國青聯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聯誼會副會長、中國期刊協會常務理事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高翔長期關注明清史研究,在政治史、理學史和觀念史等方面多有創見。主要論著有《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專著)、《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專著)、《在歷史的深處》、《略論清朝中央權力分配體制:對內閣、軍機處和皇權關系的再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道路》等。在做學問的道路上,他始終堅持:“必須站在歷史的制高點和時代的制高點做學問。學問之道,不可能不回答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離開這個根本問題,講學論道,不管辭藻多么華麗,多么高深,都是空的,都是皮毛”。
記者:作為一個擁有30余年歷史的雜志社,她的歷史是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縮影和集中體現,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的發展歷程。
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4年至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的前身為1954年創建的《歷史研究》編輯部,在毛澤東的親自指示下,其辦刊方針為“百家爭鳴”,這就注定了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引領學術前沿的神圣使命。第二階段為成立與發展時期,從1979年至2005年。進入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正式成立,1980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創刊號正式出版。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適時編輯出版多種刊物。1980年創辦《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83年,開始翻譯出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0年,創辦《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這些刊物目前已成為學術理論界舉足輕重的刊物。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舉辦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研討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勞分配研討會”等有重要影響的研討會,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章。第三階段從2006年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實現了新的騰飛。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為深入貫徹黨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指導方針,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于2007年創辦了《中國社會科學內刊》(后改名為《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著眼于對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探討,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提供決策參考。2008年開始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7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創刊儀式。《中國社會科學報》的創辦,標志著中國第一份全國性哲學社會科學專業報紙的誕生,奠定了“一報六刊”的編輯出版格局,實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事業新的騰飛,為新時期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新的廣闊平臺。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被納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報》由原來的周二刊改為周三刊、《中國社會科學》由雙月刊改為月刊,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取得跨越式發展。
記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發展中,形成了目前“一報六刊”的格局,請您介紹一下這“一報六刊”各自辦刊特色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的特色欄目。
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實行報刊編輯一體化,因此“一報六刊”各具特色又是一個有機整體。
《中國社會科學報》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出版,面向全國理論界、學術界的大型綜合性理論、學術報紙?!吨袊鐣茖W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扎根學術、服務中國、面向未來,堅持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國際性、悅讀性的有機統一,傾力打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最精良的報紙?!吨袊鐣茖W報》關注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矚目熱點、難點、焦點和前沿問題;堅持理論創新,鼓勵學者在堅持科學精神和科學原則的前提下,運用新方法,開辟新領域,提出新觀點;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倡坦誠、平等、說理充分的批評與反批評,支持和扶持學派的形成與發展;注重對國內外社會思潮、學術動態的分析和評介,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持弘揚優良的學風和文風,強調實事求是,鼓勵嚴謹治學,提倡深入淺出,注重返博為約。目前,《中國社會科學報》已被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納入學術評價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報》擁有新聞聚焦、獨家報道、特別策劃、西部縱深行等特色欄目。新聞聚集欄目堅持正確方向,牢記使命,聚焦國計民生,營造優良學風,自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的大局。獨家報道欄目以學者的眼光、記者的敏銳,深入現場,權威解讀,力求找尋失落的記憶,破譯文明的密碼,留住身邊的歷史,啟迪人類的未來。特別策劃欄目站在時代與學術的制高點,心系國家、胸懷天下,銘記歷史,關注現實,放眼未來,縱論古今中西,激發理論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西部縱深行欄目以人文的情懷、社科的視角,觀察和記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生態保護、文化學術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展示西部大開發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構想,描繪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西部人文風情,呈現民族團結的祥和景象。
《中國社會科學》是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雜志,主要發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性、創新性、交叉性學術論文,涵括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各學科領域,自創刊以來,一直被學界公認為代表當代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水準的最權威學術期刊,在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涵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教育學、文藝學、語言學等各學科以及跨學科研究的論文、調查報告、學術綜述等。經過多年的辦刊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平實的獨特風格。2011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獲我國新聞出版行業最高獎項——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這是中國出版政府獎首次設立期刊獎;同年,《中國社會科學》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改為月刊。
《歷史研究》是中共中央“中國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倡議創辦的歷史學專業刊物。毛澤東同志就創辦《歷史研究》提出以“百家爭鳴”為方針研究歷史。百家爭鳴、實事求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是《歷史研究》編輯部始終堅持不懈的辦刊方針和不斷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本刊主要發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史學理論、史學史、各種專業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還刊登史學研究動態、讀史札記和史學著作評論等。2009年,《歷史研究》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的殊榮。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是擇優推介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類期刊,其學術背景深厚,涵蓋范圍廣泛。它強調學術品位,突出問題意識,倡導理論創新,兼及新知趣味。為開拓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新境界,擴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影響,它力求綜合反映對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有深刻見解的學術成果,敏銳追蹤對社會科學研究具有引導作用的前沿課題和熱點問題,積極關注基于科學批判精神并在學術層面展開的爭鳴與評論,精心提煉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的論著精華。在廣泛收集、嚴格篩選和著意梳理信息的基礎上,它已形成集學術性、前瞻性、批判性、對策性為有機整體的辦刊風格。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類英文學術期刊,創刊于1980年。它關注世界發展趨勢,面向海外讀者,介紹中國學者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傳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動態和學術研究信息,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服務。
《國際社會科學雜志》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49年創辦的一份綜合性社會科學期刊(季刊),使用英、法、德、俄、中、西班牙六種語言在世界范圍內發行?!秶H社會科學雜志》的中文版創刊于1983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負責翻譯、編輯、出版。這本雜志最突出的地方,是每期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這些話題通常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普遍性。
記者:“一報六刊”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學術成果的推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請您介紹一下“一報六刊”在選稿、審稿、用稿中的側重點和要求。
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貫徹“雙百”方針,積極倡導理論和學術創新,弘揚實事求是的學風和嚴謹樸實的文風,努力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吨袊鐣茖W》與一般專業刊物不一樣,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第一,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對于重大現實理論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必須推動學術界進行創新,對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學術話題展開深入思考,努力建構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第二,偏重交叉學科、新興學科,推動不同學科的對話和交流。這是《中國社會科學》和專業刊物很重要的區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近年來和復旦大學組織了史學和哲學對話,和上海財大組織了哲學和經濟學對話,促進了這幾個學科之間的交流。第三,扶持邊緣學科,比如像心理學、教育學乃至軍事學,我們要適當加以扶持。第四,加強重大國情調研。我們要推動學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實了解國情,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理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為確保期刊堅持正確的政治理論導向、學術導向和學風導向,保持較高的學術質量,在審稿方面嚴格實行三審制度、交叉審稿制度、匿名審稿制度、匿名審稿回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記者:《中國社會科學》被學術界評為“哲學社會科學前沿成果的重要發布平臺”、“中國最高水平的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您是如何理解雜志對學術發展的影響力的。
高翔:《中國社會科學》所發表的大量學術研究成果對繁榮和發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吨袊鐣茖W》在不同時期不斷推出新人新作,成為當代中國培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學術帶頭人的搖籃。
《中國社會科學》的努力方向是,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在世界發出中國學術的聲音,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主流學術展開平等的有尊嚴的對話。
記者:一份優秀的期刊,離不開優秀的編輯隊伍,請您介紹一下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對編輯的要求,以及您認為一個優秀的學術雜志編輯應有的素質。
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一直保持著一支高水平的編輯隊伍。目前在職的專職編輯人員中,絕大多數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編輯人員的專業背景覆蓋哲學社會科學各主要學科。學術編輯應做思想家、學問家和社會活動家。期刊編輯隊伍是我們很重要的一支科研力量,期刊編輯工作是一項科學事業。學術期刊對編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個真正優秀的主編或編輯部負責人,要有更加寬廣的視野,應該是復合型人才,是思想家、學問家和社會活動家。
第一,他是思想家。優秀的編輯要有自己的編輯理念,明白刊物的使命、定位,清楚所在學科的發展方向。因為優秀刊物承擔著學術引領任務,既然是引領就要有思想,要在學術思潮前面跑,而不是跟在后面。他一定是思想家,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是正確的見解,是符合學術發展規律的見解,而不是錯誤的見解,不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好的編輯是公共學術話題的提出者,因此必須是思想家,能夠駕馭這個學科,能夠回答這個學科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等問題。
第二,他是學問家。優秀的編輯必須站在歷史的制高點和時代的制高點。首先是歷史的制高點上,編輯必須對學科發展歷史、學術淵源流變有準確、全面的了解。其次是時代的制高點,編輯要清楚時代對這個學科的需要,學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以及相關學科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對所有基礎知識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做到沙里淘金、點石成金。
第三,他是社會活動家。一個優秀的編輯決不是書呆子,而是學術的領軍人物、組織者。他對學術發展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能把國內外學者集中起來,圍繞學術問題實踐自己的編輯理念。如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舉辦馬克思哲學論壇已經十屆了,這個論壇提出的主題就是下一年馬哲研究的主題,這就體現了對學術的引領。
為適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工程的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將著力建設一支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從2012年開始,開展“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基礎知識系列講座”。
記者:當前學術界對學術不端行為深惡痛絕,作為一份權威期刊的總編輯,您對提高我國學術健康發展有何建議。
高翔:改革開放30余年,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取得長足進步,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20世紀末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人文社會科學界卻頻頻出現違背學術道德,無視學術規范的種種不端行為。盡管絕大部分學者對此持批評態度,近幾年學術界以及學術管理部門為了遏制不正之風的蔓延,也相繼出臺了各種條例、規范,但是形形色色的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依然存在,敗壞學風,阻礙學術的繁榮與發展,在學界乃至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我們認為,學術期刊作為學術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凈化公共學術平臺,維護正常的學術生態,倡導優良學風,促進學術事業的健康發展,承擔著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責任。為此,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發起,參加第七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的五十家學術期刊響應,共同發表如下聲明:
一、簽署本聲明的學術期刊將在公共學術平臺上筑起一道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防火墻,聯手抵制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二、從本聲明公布之日起,凡向簽署本聲明的學術期刊投稿的文章如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者:一稿多投、抄襲剽竊、重復發表、虛假注釋、不實參考文獻,一經發現,立即撤稿(包括已通過終審的文章)。三、參加本聲明的學術期刊將相互通報行為不端者的有關情況,并在各自刊物上對其曝光,揭露其欺騙行徑,清除其不良影響。四、凡被發現有任何一種學術不端行為者,簽署本聲明的學術期刊將在十年之內拒發其任何文章,以示懲戒。
本聲明旨在向學術界傳遞我們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積極倡導優良學風,努力為學術創新營造良好氛圍的決心。我們相信,只要學術界行動起來,學術不端行為定會無處藏身。當然,一紙聲明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禮樂百年而后興,“百年士氣需培養”。端正學風、扶持正氣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事業。我希望我們的同行們在堅持科學精神、推動學界自律上,密切配合,堅定前行。要鼓勵學者堅持做人、做事、做學問相統一,老老實實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扎扎實實地做學問。要在學術界培育浩然之氣,倡導正直之風;弘揚嚴謹治學,杜絕浮躁虛華。要鼓勵學者以敬謹的態度對待學問,將科學研究作為千秋之事,堅持對歷史負責,提倡獻身學術,提倡坐冷板凳,提倡一絲不茍,反對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虛浮不實;反對追奇獵艷、戲說惡搞、夸夸其談。要鼓勵學者心懷天下,志存高遠,不為虛名所誘,不為近利所動,腳踏實地,厚積薄發,使我們的研究成果真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使我們的學者有品位、有尊嚴,使我們的學術界一歸蕩平正直之道,大興求實謹嚴之風,成為真正值得為世人景仰的凈土。
記者: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我們的學術事業將會得到越來越繁榮的發展,請您談談十二五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的發展規劃,在繁榮學術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雜志社及其報刊的綜合競爭力,形成國際影響。
高翔: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迎來大好發展機遇。實施創新工程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一流的學術質量,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中國社會科學報》(含《中國社會科學》)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首批試點單位,全社同志眾志成城,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雜志社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將圍繞“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做大做強《中國社會科學報》”這一中心工作來展開,同時兼及《中國社會科學》相關工作?!啊吨袊鐣茖W報》(含《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動我社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用人機制、考核機制、采編體制,大幅提高《中國社會科學報》和《中國社會科學》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力爭在5~10年內,將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建設成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資訊的權威集散地、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高端發布平臺、中國學術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
隨著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的實施,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正在逐步建立覆蓋全球的特聘記者網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與美國維思里安大學聯合舉辦了首屆中美學術高層論壇,這是中、美學術界進行平等而有尊嚴對話的標志性會議。
展望未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的領導和關懷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等“一報六刊”,將繼續致力于發展成為反映當代中國最高學術水平的國際知名學術名刊,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高端發布平臺和展示窗口,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忠誠、敬業、奉獻的精神,創造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