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博客、微博、個人主頁等網絡媒體日益深入生活,個人獲取、發布信息更加便捷,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媒體”。大眾傳播在自媒體時代有了新的面貌,曾經適用于傳統媒體的“擬態環境”理論也有了新的變化。本文通過思考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的發展情況,試圖揣摩“擬態環境”的現狀,把握自媒體傳播的趨勢。
關鍵詞:自媒體;擬態環境;微博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3-0095-02
一、簡述擬態環境理論
(一)李普曼的“擬態環境”
擬態環境是傳播學概念,由美國學者李普曼1922年在其著作《公眾輿論》中提出,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詞。在李普曼看來,擬態環境是由傳播媒體在人與現實環境之間插入的“信息環境”。它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擬態環境不是現實環境的客觀反映,是現實環境被傳播媒介重新組合之后的產物。二是擬態環境并非與現實環境完全分裂,而是建立在現實環境之上,融合于現實環境之中。
李普曼認為,擬態環境影響人對客觀環境的認識,與此同時影響人的現實行為。他說在書中寫道:“人們的行為是對環境做出反應。如果見諸行為,行為后果就不是出現在刺激行為的擬態環境中,而是在行為發生的真實環境中”[1]。在大眾傳播媒介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行為與三種意義上的“現實”發生著密切的聯系:一是實際存在著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二是經過媒體加工后產生的“象征性現實”,即擬態環境;三是存在于人們意識中的“關于外部世界的圖像”,即主觀現實。現代社會人們鮮有機會和客觀現實直接接觸,取而代之的是大眾傳播媒介營造的擬態環境,擬態環境的生成過程即媒體加工客觀現實的過程,受眾往往把擬態環境作為客觀現實本身來看待。李普曼指出了與此緊密聯系的重大問題:當傳播媒介被權力集團俘虜,成為在利益驅使下的代言人,誤導受眾對客觀現實的認識,將對輿論環境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情況既是如此,為什么一定要通過擬態環境來認識現實。李普曼說,“現實環境總體上太大、太復雜,變化太快而無法直接去了解。……然而我們必須在那種環境(現實環境)中行動,就必須以一個簡單的多的模式來重構真正的環境,然后才能掌握它。”借助媒介獲取信息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
(二)發展的“擬態環境”思想
郭慶光在《傳播學教程》提出的“信息環境”,亦指擬態環境,認為“信息環境并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再現的環境”[2]。
日本學者藤竹曉提出的“信息環境的環境化”概念是擬態環境概念的延伸,也稱作“擬態環境的環境化”。他指出,大眾傳播營造的“擬態環境”與現實環境之間差別很大,但由于人們長期根據媒介提供的信息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些行為作用于現實環境,使現實環境越來越被賦予“擬態環境”的特點,以至于人們已經很難在兩者之間做出明確的區分,擬態環境越來越有演化為現實環境的趨勢。
二、自媒體語境下的擬態環境
(一)自媒體的傳播特性
“自媒體”一說來自于2002年丹#8226;吉爾默(DanGillmor)提出的“新聞媒體3.0”的概念。他提出,1.0是指平面媒體、廣播等傳統媒體(oldmedia),2.0指在新技術支撐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報、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newmedia),3.0主要是以博客、微博、個人主頁、即時通訊工具等構成的自媒體(wemedia)[3]。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謝因波曼(Shayne Bowman)與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兩位聯合發表的自媒體研究報告中指出: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提供與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在中國最有代表性的自媒體托管平臺是騰訊Qzone和新浪微博。這其中,微博無疑是自媒體家族的新貴。它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大部分微博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時分享信息。迅捷方便的體驗與即時交互的特性讓微博的使用群迅速擴大,《2010中國網絡輿情指數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以騰訊、新浪為代表的微博用戶已突破1.8億人。
從自媒體誕生、發展、成熟的過程來看,它與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從點到面的傳播方式截然不同,傳統媒體是以單向傳播為主,傳者是占主動地位的,對信息進行了把關,受眾扮演的角色單一,所接受到的都是經過加工以后的信息,因此受眾會受到媒體的控制。自媒體是雙向甚至多向傳播,微博加入到自媒體時代,更加將自媒體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傳統的傳播過程是一個循環過程,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提出過著名的“5W”過程模式,即傳播過程由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受傳者和傳播效果五個要素和環節組成。自媒體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信息,同時通過媒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反饋的速度是任何媒介不能比擬的,往往加速甚至打亂了這個循環。
(二)自媒體對擬態環境的影響
1.受眾地位的改變對擬態環境的影響
馬爾庫塞提出,在發達工業社會,個人需求在表面的真實背后其實是一種虛假的需求,即是指那些因特殊的社會利益而強加給個人的需求。發達的資本主義制度操縱了虛假的需求,提供了滿足這些需求的手段,并用虛假的意識束縛民眾。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采訪報道的過程一直被掌握強大資源的新聞機構選擇性的加工,大眾傳播的過程成為壟斷的工業生產與銷售的過程,這也決定了大眾傳播媒介營造擬態環境的獨家權威。在今天,雖然大眾傳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自媒體的大眾互播模式已經登上歷史舞臺,并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自媒體的發展使傳播者和受眾兩者界限越來越模糊,尤其表現在微博中,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創造者、傳播者,同時又都是信息的參與者與受眾。微博帶來的不僅是媒介傳播方式的改變,在微博這一畝三分地上,大眾日漸代替傳統的媒介機構,成為傳播主體。此處需注意的是,傳播主體的位移并不代表受眾翻身解放。有人認為傳播主體的位移代表著傳播理念的平等,并認為自媒體的信息交流是自由的協商與博弈的過程,擺脫了擬態環境的束縛,對此筆者并不認同。傳播主體的模糊或位移,只是移除了大眾傳播媒介營造擬態環境的權威性,將權力散發給自媒體。自媒體將信息傳播碎片化,復雜的信息源帶來大量的信息但并不可靠。往往一條消息出現不到24小時就會被辟謠,謠言卻還在傳播,因此又導致信息流的混亂和失控。豐富的信息讓受眾無從考證也不愿考證,因而失去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僅憑表面內容判斷是非,用情緒化的語言甚至粗話發泄情感。因此擬態環境依然存在,對現實環境的影響也更加復雜和敏感。
2.自媒體“探照燈”照亮的民主
李普曼曾將報刊比做探照燈,“不停的照來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從暗處帶到人們的視域內”。現在同樣可以把這個比喻放在自媒體的語境下,微博里的“探照燈”即微博中的貴族,精英微博。精英微博的所有者多為現實生活中的公眾人物,是在一定范圍內具有重要影響、為公眾廣泛知曉和關注、并與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人物。如政府公職人員、明星、文學家、科學家、知名學者等等。自稱“微博控”的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在接受采訪時說,“粉絲達到一萬人就相當于辦一份雜志,達到十萬人就相當于辦一份報紙。”聽起來夸張,卻也反映了話語權分配不均的問題。話語權不僅指某人在某時某地自由的表達了某些思想,更是指思想的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精英微博粉絲眾多,言論覆蓋面也廣,就像探照燈,亮度大且引人注目。那么沒有動輒幾萬粉絲關注的草根微博,和“探照燈”相比只能算是人微言輕的“手電筒”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不足140字的微博尚未發亮就會被信息洪流沖走,看似平等的草根和精英仍然有不可跨越的鴻溝。另一方面,在傳播學中,經常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人,被稱作意見領袖。微博上的意見領袖們發布信息往往會一石激起千層浪,粉絲們一哄而上,又是轉發又是評論甚至會去相關人士的微博上留言或謾罵。這種群體非理性的行為不是自由民主的體現,主觀上是情緒發泄,客觀看來是視線被動轉移,更是對自身話語權的踐踏。精英微博比草根微博更有權力制造擬態環境,草根微博則應更具批判精神才不會被輕易操縱。
3.擬態環境加速環境化
傳統媒體所營造的擬態環境對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產生了很大影響并間接影響到現實環境,但由于傳播模式的限制,受眾對于其營造的擬態環境只能被動接受,使其影響力大打折扣。筆者認為自媒體營造擬態環境的特點表現在新和快兩方面。首先,由于自媒體的互播特性,新的擬態環境是一個可供受眾參與其中,信息互動的環境。自媒體擁有現實身份,更加貼近現實環境,參與起來也更加方便;自媒體審查制度更為寬松,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于是成為人們離開現實環境后最喜歡去的地方。其次,自媒體的即時性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過程和擬態環境的生成過程,并從側面豐富了信息量。
基于此,自媒體信息表現出數量龐雜、種類繁多、篩選困難等特點。美國學者約翰#8226;奈斯比特在《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一書中指出:“失去控制和無組織的信息在信息社會里并不構成資源,相反,它成為信息工作者的敵人”。表面上看自媒體優秀的機制和龐大信息量有利于滿足人們的信息需要,會摧毀傳統媒體建設的擬態環境,給人們帶來真相。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浩若煙海的信息流當中無法做出有效地選擇。不僅如此,自媒體和現實之間緊密的關系——比如每一個微博都有實名使用者——進一步加深了擬態環境對現實環境的影響:虛擬社區和現實社會都成為人生活的一部分,難言孰輕孰重,現實環境和擬態環境交叉并行,擬態環境在自媒體時代環境化的速度比以往更快了。
參考文獻:
[1]李普曼著.閻克文,江紅譯.公眾輿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鐘逸.自媒體時代,危機傳播中的議程設置[J].新聞世界,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