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中國大陸并無帶有“跨年”字樣的節目存在,如今的跨年晚會已有央視和16家衛視隆重參與。湖南衛視在無意中創造了跨年這個黃金強檔,并且打造了以演唱會為主要形式的跨年晚會。各家電視臺在無法與央視競爭春晚收視率的情況下,退而選擇了跨年時間段展開收視率的爭奪和品牌形象的塑造。中國人向來有守歲的習俗,西元年大多只被當作普通的一天而被人們忽視。那么,跨西元年是何時開始的?湖南衛視在跨年晚會發展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的。
關鍵詞:跨年晚會;衛視形象;品牌價值;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3-0041-02
2011~2012的這次跨年對央視來說,是非常值得記錄的開始。央視和眾多衛視的跨年晚會,給全國觀眾帶來了一場空前的視覺盛宴。與此同時引發的跨年爭奪戰形成了一個引人矚目的跨年景觀,十多家衛視在這期間為跨年而忙碌著。各種各樣的跨年形式相繼成熟,圍繞跨年展開的一系列明星資源爭奪戰,宣傳造勢拼比戰等,都制造了不少跨年話題,跨年似乎已經成為那個特定時間段的媒介事件[1]。
一、中國大陸跨年的時間界定和緣起
雖然央視十幾年來都將新年晚會安排在元旦當晚,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年。電視媒體的跨年晚會應該是在西元年末12月31日晚,由電視臺和政府為喜迎新的一年到來而舉辦的,并伴有一個儀式化的倒計時環節。
經仔細分析,跨年概念在電視媒體的第一次模糊出現是在是在2000年即將到來之際。當時稱為“跨世紀”。這一年,中國加入了全世界迎接千禧年的跨世紀盛典。1999年12月31日,由ABC直播報道中國北京中華世紀壇和上海外灘在零點前后五分鐘的跨年盛況。當晚,中國的電視媒體向觀眾們首次展示了中央領導人走上街頭與百姓一起慶祝跨年的場景,和全球各國依次跨入新千年的慶祝場景。
瞻前觀后,“跨年”一詞的出現,是在2005年12月。在此之前,所有與西元年變更有關的晚會都被稱為“新年晚會”,播出在新年第一天,并以傳統的綜藝晚會形式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跨年晚會誕生于湖南衛視,并以演唱會的形式取得了認可和成功,開辟出春晚和中秋晚會之間的另一個黃金檔期。
2005年12月31日,湖南衛視現場直播了一檔節目,“MZONE快樂中國 2005/2006跨年演唱會”,這標志著跨年晚會進入新時期。
二、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發展歷程
跨年演唱會是跨年晚會的主要形式,是湖南衛視一直沿延至今的跨年方式,誘因在于2005年那場轟動全國的“超級女聲”。吸取2004年的經驗,2005屆超女在迅速制造諸多歌星的同時,超女的專場跨年演唱會被推上歷史舞臺,成為媒體的營銷和包裝方式。
央視—索福瑞調查數據顯示,“MZONE快樂中國 2005/2006跨年演唱會”,在全國18個城市主要頻道節目收視前十排行中,占有一席可觀的位置,也是跨年晚會歷史上的一個奇跡。雖然在同一時間段還有央視一套的“2006新年音樂會”與之競爭,但與湖南衛視的顯著成就差別甚大[2]。
2006年,湖南衛視舉辦了“2006—2007快樂中國諾基亞跨年演唱會”,收視率為2.45%,市場份額占到7.23%。雖然在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一,但并無超越前一年的輝煌成就[3]。
2007年“快樂男聲”的成功,同年制作了“湖南衛視2007-2008快樂中國NOKIA跨年演唱會”。該場晚會央視-索福瑞數據收視率3.15,市場份額9.56%,同時段排名第二,成為了湖南衛視2007年所有節目中的收視至高點。
2008年元旦開始,政府規定元旦放假三日,跨年晚會逐漸被其他衛視重視起來。2008年12月31日,湖南衛視的“2008—2009快樂中國跨年演唱會”全國平均收視率3.9%,收視份額10.82%。同時段第一。同年,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加入跨年行列,自此打破了湖南衛視壟斷跨年時間段的局面。之后的幾年,“跨年”概念從無人問津突然變成一塊搶手的蛋糕。跨年也變成了各大衛視在“春晚”時段無法與央視競爭之后,重點打造的一檔節目。
雖然在2009~2010年的跨年演唱會收視排名上,湖南衛視和江蘇衛視各執一詞。但據央視-索福瑞的12月份節目收視排行榜來看“無處不玩樂江蘇衛視諾基亞跨年演唱會”比“快樂中國2009—2010跨年演唱會”就略勝一籌。2011年,跨年晚會也出現了湖南衛視與江蘇衛視分別宣稱自己是冠軍的現象。
在2011~2012年的跨年夜,16家衛視的跨年演唱會紛紛結束。在央視索福瑞25城市的收視統計中,湖南衛視以3.58%的收視成績奪冠,收視份額達到10.29%,江蘇衛視憑借3.25%的收視率屈居第二,首次舉辦跨年晚會的央視以2.15%的收視率排名第三。雖然各臺跨年晚會褒貶不一,但是已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大衛視又各處奇招比拼創意,如東方衛視的3D燈光秀等。
三、年輕化、國際化和狂歡化的跨年晚會
究竟是叫跨年晚會,還是跨年演唱會更合適呢?傳統的跨年晚會即為元旦晚會,普遍以綜藝晚會的形式存在著。央視的元旦晚會嘗試過“小品相聲”專場、大賽,貌似定位明確,實則曇花一現。央視隨即用“大賽”和“頒獎晚會”跨年,觀眾仍不買賬。各省級電視臺在元旦跨年的時段,也大都停留在綜藝晚會的層面,但效果不理想。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跨年晚會在紐約曼哈頓,從1904年12月31日開始,那里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活動內容就是眾多著名歌星走上臨時搭建的舞臺獻唱,人群在燈光絢麗的廣場上熱舞高歌。跨年晚會和其他晚會的區別在于,它更加適合走年輕化、國際化和狂歡化路線。
從湖南衛視啟用“超級女聲”三強選手演唱做主打節目,推出的“跨年演唱會”概念之后,跨年演唱會的形式漸漸固定下來,成為之后跨年晚會的主要形式。縱觀湖南衛視的跨年演唱會歷程不難發現,跨年演唱會相較其他形式更加年輕化、國際化和狂歡化。而這個綜藝大臺成功的跨年晚會經驗也在被各家衛視模仿或借鑒。
跨年晚會普遍年輕化,年輕人是跨年晚會的主要受眾,因為8090后的年輕人相對容易培養新的收視習慣。狂歡化則是跨年晚會的另一個成功的要素,跨年晚會的狂歡感來自于國際化的跨年理念。西方的跨年演唱會都會在街頭舉辦,志愿者并當場派發禮品,舞臺上與舞臺下充分互動。央視曾經轉播的維也納新聞音樂會之所以不成功,也就是因為沒有加入狂歡的元素。
跨年晚會與春節聯歡晚會相比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兩者在全國的收視率相比,跨年晚會的收視率還相對較低,但較為相近的收視率也反映了各家電視臺競爭的激烈。除夕看春晚已經在中國形成了收視習慣,所以央視春晚的競爭感不強。而跨年晚會爭奪的優勢在于,將觀眾細分,在爭奪主要收視群體的同時,拉攏各自的觀眾群。跨年給了各大電視臺提供了有利的競爭環境。
四、各省跨年需尋求新定位
跨年晚會激烈的競爭局面,讓各家衛視開始在同一平臺同一時間進行節目的推廣,同時也暗示著全媒體時代的電視品牌營銷的開始。衛視品牌的價值就代表了觀眾對該品牌的信賴度和忠誠。各個衛視利用跨年晚會的契機,通過全媒體推廣與觀眾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就是品牌價值建立的過程。跨年也變成了更復雜的挑戰,如果衛視品牌宣傳打動了觀眾的心,那么觀眾自然甘愿成為受眾,并幫助品牌進行內容傳播,推進收視率和收視期待[4]。衛視通過跨年晚會塑造自己衛視的品牌形象,這反過來也有利于晚會的創新和發展。
跨年晚會的是各個省臺的全新的品牌推廣領域,同時,鑒于其在新年第一時間,它還有助于各省臺的新年定位。雖然跨年晚會容易被定為成年輕化狂歡化的跨年演唱會,如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等,但很多家省級電視臺并不太適合這樣的定位。央視的加入對跨年晚會的資源占有非常強勢,本著演藝明星取勝的各臺應該更加注重尋求自己的特色,盡量避免與央視競爭相同資源,同時也防止跨年晚會太過同質化。如2010~2011年云南衛視的“地球之聲云南衛視大型跨年公益晚會”,安徽衛視的“2011國劇盛典”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2011—2012跨年夢想盛典”集等都具有本臺特色并且取得了非常好收視效果,在各自省會城市里均排在了湖南江蘇衛視的跨年演唱會之前。
跨年晚會是一場比較小眾的晚會,晚會沒有承載傳統的節日概念,也不需要多種節目樣式去照顧所有的觀眾,完全可以將單一的節目樣式一貫到底,讓喜歡這類節目的人一次看到過癮,加入互動元素達到狂歡目的,到最后都結束在一個儀式化的倒計時中。各衛視發揮各自的特色,做年度盤點或推出新人新節目,選擇走文化路線或者公益路線等。也有各大衛視之間進行跨地域合作,結合優勢資源、共享市場資源等。
湖南衛視經歷了七年的嘗試之后,成功地定位了以“快樂中國”為主題的跨年演唱會,有經驗的衛視已經漸漸開始有自己的定位,初次加入跨年隊伍的衛視也都在探索新的道路,跨年盛宴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參考文獻:
[1]丹尼爾#8226;戴揚,伊來休#8226;卡茨著.麻爭旗譯.媒介事件——歷史的現場直播[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2]楊毅可.地方電視臺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 聲屏世界,2001(1).
[3]陳宏.論地方電視臺改革與發展戰略[J].傳媒透視,2000(5).
[4]李倩玲等著.轉向:無界限傳播你做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