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2007年初第一家村鎮銀行-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成立以來,由于其“低門檻”的特點,村鎮銀行在各個省市相繼成立。村鎮銀行的成立為破解城鄉二元難題,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支持三農服務提供了重要途徑。但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和相對復雜的金融環境,村鎮銀行從誕生之初就必須面對優惠政策缺失,征信系統滯后,認同度低等困難。因此,村鎮銀行要想肩負起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農村經濟建設的重任還任重道遠。
【關鍵詞】村鎮銀行現狀 對策
一、村鎮銀行成立的意義
(一)有助于填補農村金融空白,增加農村金融供給
農村金融歷來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撤并以及貸款權限的上收,導致農村資金大量流失,而郵政儲蓄銀行雖然在農村地區設置大量營業網點,但其只吸收存款而極少投放貸款,使其成為農村金融的抽水機。作為我國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一項創新之舉,村鎮銀行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金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對于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能夠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競爭,打破壟斷,逐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效率低下,產品單一,受眾面小的不利局面
在我國,農村信用社一直在農村地區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在貧困山區,農村信用社是農民唯一可以用得到的銀行。村鎮銀行成立以前,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體系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村鎮銀行的成立,更多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廣大農民在選擇金融服務時有了更多的選擇。村鎮銀行的設立還可以促進農村金融體系的內部競爭,通過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促進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改善服務質量,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三)引導各類民間資本健康、合理、有序發展。調動一切因素服務三農,為農村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由于個人和民營企業可以在法律允許的情況入股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的資金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民間非法借貸的發展。使我國的農村金融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定位偏離服務“三農”目標,服務范圍難能“一心為農”
村鎮銀行的成立的根本宗旨是服務“三農”,支持新農村經濟建設,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但是,村鎮銀行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法人必然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目標。而受到整體金融環境的影響,村鎮銀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矛盾和沖突也就不可避免。村鎮銀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發展也呈現“不村鎮”趨勢,部分村鎮銀行的工作中心也開始向縣城傾斜,服務對象也更傾向于中小企業。
(二)吸儲困難,營運資金緊張
首先,村鎮銀行作為新生事物,社會認同度低,缺乏品牌價值,農村居民普遍感到陌生,更愿意將錢存在知名度更高的農信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其次,村鎮銀行網點少,很多村鎮銀行只有一個孤零零的網點,很難形成規模優勢。最后由于費用有限、系統落后,產品單一的因素影響,村鎮銀行很難吸引儲戶的眼球。
(三)監管力量薄弱,監管難度大
村鎮銀行“低門檻”特征給“嚴監管”要求帶來了很大障礙,一方面,我國縣一級監管人員少,監管任務重,隨著村鎮銀行數量和網點的增加,這種嚴峻的局面會越發嚴重;另一方面,由于農村金融監管法規滯后,監管手段單一,而各村鎮銀行的經營規模和業務復雜程度不同,經營管理模式各異,要根據每一個村鎮銀行的經營特點制定不同的監管措施,則更是難上加難。
(四)人才、技術、系統相對落后
由于村鎮銀行一般地處農村,又是新鮮事物,因此在吸引專業人才方面有著較大劣勢。這導致對一些專業要求高、收益大,但同時風險也大的業務難以開展。受技術落后的影響,銀行卡和貼現方面的業務也無法辦理。此外,大部分村鎮銀行沒有加入大小額支付清算系統和賬戶管理系統,無法辦理異地資金往來等業務,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三、我國村鎮銀行發展對策:
(一)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應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
村鎮銀行是帶著支持農村經濟的帽子產生的,它的出現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因此地方政府應在財稅方面給予村鎮銀行一定優惠,應和其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一樣享受免征所得稅和減免營業稅的各項優惠政策。特別是對支持農村經濟有突出貢獻的村鎮銀行則應由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或是優先給與財政性存款等,以鼓勵村鎮銀行加大對“三農”的資金投入。切實發揮國家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監管部門要將村鎮銀行的支農情況納入考核體系,引導村鎮銀行業務向農業領域傾斜,大力改善支農服務,支持新農村建設。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吸儲力度
首先,村鎮銀行應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其服務宗旨、特點,提高社會認知度,增強公眾向村鎮銀行存款的信心。而且村鎮銀行還應積極參與到積極參農村養老保險金的發放等社會公益福利事業中來以提高村鎮銀行的影響力。第二,村鎮銀行應積極開發更多融資渠道,如發行債券、票據等。第三,制定長遠規劃,逐步擴大規模,增加網點數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客戶將閑置資金存到村鎮銀行。
(三)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優秀人才。
金融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的競爭,村鎮銀行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而銀行的這種高風險特性,更需要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村鎮銀行應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員工薪酬,吸引優秀人才,提高企業競爭力。
(四)加強監督管理
金融監管部門應嚴格控制村鎮銀行的市場準入,審查股東成分,建立健全監管指標體系,加強村鎮銀行貸款投向監督,對偏離“三農”的市場定位及時糾正。
此外,村鎮銀行還應在產品創新,業務拓展和市場定位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證實現服務“三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廣文,李樹生.農村金融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2]應宜遜.我省村鎮銀行發展狀況考察.浙江金融,2009(2).
[3]孫雪梅,李鴻建.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個案研究[J].經濟縱橫,2009(7).
作者簡介:袁秀麗(1968-),女,山西省高平市人,研究方向:經濟金融。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