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日本人愛吃面,各地的吃法也有不同。在巖手縣的盛岡,吃面不但要喊號子,而且還要吃上百八十碗。
“碗兒蕎面”是盛岡的特產。記者來到當地一家面店,只見一名年輕的女店員手里托著一個大托盤,上面擺滿了裝著面條的紅色漆碗,她走到兩名顧客面前,一邊高聲喊著號子,一邊把碗里的面條倒進客人的碗里。另外幾個服務員也在一邊喊著號子:“鏘!鏘!再來一碗!加油!”客人迅速把碗中面條吃進去,然后服務員就會再倒進去,并把空碗擺在客人面前,直到托盤中的碗都倒空,她再去廚房,取來同樣一個托盤,再喊起號子讓客人吃。就這樣,男客人最后吃了100多碗,女客人吃了80多碗。面前的桌子上擺滿了碗,場面很熱鬧。
其實這種“碗兒蕎面”每一碗的數量很少,也就一口。據說通常的一把面條,大約可以分成15碗。而且為了最后統計方便,店員要把客人吃過的碗擺成15碗一摞。按照店里規定,吃了超過100碗的人可以獲得一個精美的獎牌。正在這時,記者的面條也上來了。伴隨著號子聲,店員開始倒面了,一碗接一碗,吃得還真起勁兒。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多吃,就不能喝湯,而是要把湯倒在面前的一個漆桶中。記者旁邊的一位男性已經吃了100多碗了。后來,雖然他連連高叫吃飽了,但是年輕的女店員卻不放過他,還不斷端來面條,喊著號子倒在他的碗里。原來,吃“碗兒蕎面”其實吃的是個熱鬧和有趣,也是店家和顧客斗智斗勇的游戲。規定是,一托盤15碗都吃完了之后,在店員去廚房取面時,客人是不能蓋上碗蓋兒表示吃飽了的。必須當著店員的面兒才能蓋碗,店員則不能讓客人的碗空著,吃進去了,馬上就要再倒上一碗。最后,客人為了能蓋上碗,只好在店員去廚房取面的時候,把碗蓋拿好,并用手指夾住,等店員端著面來了,再僅僅留個狹窄的縫,吃一口,馬上蓋住。即使這樣,因為顧客只能單手操作,所以還是被機靈的店員接連倒進去了好幾碗。終于在一片笑聲之中,男客人蓋上了碗蓋兒。接下來大家開始數碗,看誰吃得最多。
“碗兒蕎面”起源于當地的婚喪宴席。每到這時,很多人要在一起吃飯,而且當地的蕎麥面條因為質優量少,所以顯得貴重,婚喪宴會待客時才吃。當時由于條件有限,沒有大鍋,無法一次煮很多面條。為了讓大家都有吃的,就把一次煮出來的面按照人數分好,然后再端上來。這樣的吃法到了現在演變成一邊吆喝,一邊吃的獨特文化。這種食文化只有巖手縣才有,而又以盛岡而聞名。
每年,巖手縣還舉行“碗兒蕎面全日本選手權”比賽大會。據說曾有一個人一下吃了559碗,創下紀錄。▲
環球時報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