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王子熙
從“傷心到無地自容”到“我應該感謝這個世界,謝謝”,臺灣作家兼導演“九把刀”在一天之內態度大變。他曾“傷心”新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周末在大陸上映時被刪減,之后要“謝謝”的是這部在多國多地都是“限制級”的影片能在“最大的華語片市場”公映。在港臺電影界人士看來,“九把刀”嘴上的翻云覆雨只是個性使然,他的電影能通行華語圈偷著樂還來不及呢。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是九把刀2007年創作的網絡小說,去年他親自執導這部同名電影,創下港臺去年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該片描寫的是上世紀90年代臺灣一群高中生的懵懂愛情,勾勒出人們對那個時代的青春記憶。
兩岸三地對《那些年》的藝術價值并無異議,只是該片在大陸上映時做出了部分刪改,比如片中配角“勃起”被改名叫“大名”,主角柯景騰和父親在片中全裸鏡頭被刪,另外像大學室友“集體自慰”, 以大學浴室內“四腳怪事件”暗示同性戀以及操場上升起青天白日旗等也被刪。香港《明報》8日在報道中稱,“將自己的電影視為寶貝的九把刀對內地刪改版感到不滿,認為沒有給到內地觀眾更愛這部電影的機會,因此感到無地自容。”也有香港網友在電影論壇上發帖認為,主角在家“打手槍”的性暗示片段“消失”后,柯媽媽遞上一包紙巾顯得莫名其妙。
其實,片長近兩小時的《那些年》在大陸上映時只被刪減了約3分鐘。臺灣各界對此“不以為然”,臺電影界早在去年12月底得知大陸將上映此片時就認為,這類影片在并無分級制度的大陸上映不被刪減才是奇怪。另外臺灣媒體大多把九把刀“較真”看作正常,因為他“一向以反應夸張、語出驚人著稱”。
《那些年》稱得上臺灣電影的驕傲,不過該片在臺上映也曾“困難重重”。臺灣電影相關機構曾3次評定該片為“限制級”,這意味著沒有大規模放映的機會。即便如今影片風靡,也是被定為“輔導級”,即12歲以上的觀眾才可觀看。另外《那些年》在新加坡上映時雖一刀未剪,但被限定為16歲以上觀看。馬來西亞上映的版本則剪掉了“課堂打手槍”片段。在臺灣電影界看來,在尚無分級制度的大陸電影市場,相關單位基于風俗的考慮剪掉12歲以下兒童不宜的鏡頭是理所當然,“影片能上映已經是九把刀的幸運”。
其實九把刀早知道“打手槍”的鏡頭很難逃過各地審查機構的“剪刀”,但他仍在接受采訪時強調:“這部電影在各地受歡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男主角的屁股‘跨國界,不同文化的人看到他的屁股都會笑;二是真愛無國界,此片拍出對愛情的追求。”
《那些年》是否通過“露屁股”通行世界還不一定,不過他拍出的“真愛”已經征服了香港。香港《大公報》8日文章稱,《那些年》創下香港放映的華語片票房紀錄,這是30年未見的突破。港產片不再是香港票房冠軍已不是新聞,但如今比不上臺灣電影則令不少影人嘆息, “無可否認,香港電影界對新一代觀眾群的了解已經出現問題”。▲
環球時報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