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英 胡 哲 曹紹雄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華佗醫院,526040)
中藥封包結合康復操護理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效果觀察※
黎偉英 胡 哲 曹紹雄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華佗醫院,526040)
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炎性病變,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以女性肥胖者多見,它的發病多與損傷、營養狀況、氣候因素以及患者的職業等因素有關,臨床以膝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自2009年起,我院充分發揮中醫傳統特色,采用中藥封包結合康復操護理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60例,臨床研究發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減輕,活動功能好轉,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及可隨訪的門診病人,符合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診斷標準[1]的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齡44~73歲,平均60.8歲;病程3個月~13年;單側24例,雙側36例,共96個膝關節。
采用中藥封包結合康復操護理法。中藥封包法又稱燙熨,即熱敷法。中藥處方:乳香15g,獨活30g,羌活20g,牛膝20g,沒藥15g,松節20g,寬筋藤30g,當歸20g,自然銅15g,蘇木30g,虎杖30g,續斷20g,川芎15g,防風20g,骨碎補20g。痛甚加川烏頭10g;冷痛甚加肉桂10g;熱痛喜冷者加生大黃30g,銀花藤30g;腫脹嚴重者加豨薟草15g,澤蘭15g,半楓荷20g。上方中藥加工成藥粒作封包外用。裝入25cm×25cm的布袋內,扎緊袋口,使用時將藥袋放入蒸籠內隔水蒸30min后用毛巾包裹放于患膝,用適當力度來回推燙。開始時溫度高,采用提起放下方式,用力輕,速度快,至藥包溫度降低,減少提起頻率,稍加用力,溫度適合時敷于患處,待藥包溫度變冷時更換藥包。燙熨溫度以皮膚溫熱舒適不燙傷為度,防止燙傷,每天2次,每次30min,藥包可重復使用3天。
使用中藥封包前先評估患者皮膚完好程度,確保無皮損。糖尿病患者慎用中藥封包。老年患者因其皮膚溫覺感受降低,可多加一層毛巾,在使用中藥封包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局部皮膚的顏色,同時詢問患者對溫度的感受,避免燙傷。治療后若局部皮膚出現紅腫、水皰、丘疹、瘙癢等過敏現象,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每次敷完藥包后,結合康復操護理,具體步驟如下:
1.直抬腿練習:仰臥位,伸直下肢并抬離床約30°,堅持10s后緩慢放下,休息片刻再重復訓練,每10~20次為一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另外可在踝部綁縛適量的沙袋進行練習,并隨力量增強逐漸增加沙袋的重量。
2.靠墻半蹲練習:靠墻站立,膝、髖關節彎曲不小于90°,作半蹲狀,堅持10s后站起,休息片刻再下蹲,每10~20次為一組。
3.不負重下肢關節主動屈伸:仰臥,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下肢屈膝屈髖使大腿盡量靠近胸部,然后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
4.股四頭肌力量訓練:仰臥位,將膝關節伸直,繃緊大腿前面的肌肉做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每次收縮盡量用力并堅持長時間,重復數次,以大腿肌肉感覺有酸脹為宜。
值得注意的是,在關節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時應以休息為主,避免上下樓梯、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行走時應使用拐杖以減輕關節負擔。在關節疼痛腫脹有明顯改善時才適宜做上述鍛煉,且鍛煉最好在康復醫生定期的指導下進行。
療效評定:參照Lequesre的評估方法在治療前對每位患者的膝關節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進行逐項評分,3個療程(10次中藥封包結合康復操護理為1個療程)結束后再進行1次測評,治療前后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中醫認為,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由于中年以后肝血腎精虧虛,筋骨失于濡養,加之外傷、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的侵襲,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組織變性而發本病。本病屬于中醫學“痹證”、“骨痹”、“膝痹”等范疇,為肝腎不足,筋脈失養,加上外傷,長期勞損及風寒侵襲,瘀滯血脈,痰濕蘊阻關節所致。病因病機為“本痿標痹”。封包中藥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寒、止痹痛的功效。以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為本,感受風、寒、濕、熱,氣滯血瘀為標。故用續斷、骨碎補補益肝腎,強筋骨;當歸補血活血;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藥下行;獨活、羌活、松節、蘇木、寬筋藤、防風均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之效;虎杖能祛風利濕,散瘀止痛;乳香、沒藥、自然銅、川芎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諸藥合用,能補肝腎而強筋骨,祛寒濕而散腫痛,活血脈而通經絡,使陽氣恢復,寒氣得散,血脈流通,氣機通暢,經絡得以溫煦,筋骨得以濡養,腫脹、疼痛諸癥可隨之消失。熱敷法具有良好的活血消腫止痛、溫經散寒、祛風通絡作用,局部熱敷直接作用于膝關節,起效迅速。
研究表明,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患者膝屈、伸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使疼痛消除,膝伸肌肌力仍較正常下降,而且肌力下降可以出現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之前。膝屈、伸肌肌力的下降可直接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周圍韌帶、肌腱等組織的強度下降,可進一步降低膝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失穩可造成脛股關節、髕骨關節面應力分布異常,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與發展。因此,無論是從阻斷肌力下降、關節失穩和疼痛這三者之間的惡性循環,減緩關節損害的發展方面考慮,還是以提高膝關節功能為目的,肌力訓練都不可缺少。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與伸膝肌肌力的大小密切相關,膝關節肌力的增強有助于下肢功能的改善[2]??祻筒倏梢杂行У赜柧毠伤念^肌及膝關節周圍的其他肌群,減輕肌肉抑制,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強化股四頭肌肌力,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中藥封包結合康復操護理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療效明顯,痛苦小,無明顯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草案).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11):702-704.
[2]吳毅,白玉龍,楊曉冰,等.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膝屈伸肌力與功能的相關研究.中華物理醫學雜志,1997,19(4):204.
※ [基金項目]:廣東省中醫藥局立項課題(編號2010087)
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