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艷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的機制建立和運行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因而如何健全和強化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不但關系到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更關系到國民經濟秩序的穩定。本文將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有關強化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對策。
多數中小企業不重視內部控制環境的改善,從而出現了內部控制環境紊亂的現象。 主要表現在:①管理層對內部控制意識淡薄,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可有可無,盡管有些中小企業建立了內控制度,但是內部控制也沒有嚴格執行,僅停留在“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給人看”的表面文章上,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從根本上流于形式。②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很多中小企業雖然在形式上設置了公司治理結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等,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了各管理層級的工作職責,但在公司治理結構的實際運行中,內部人為的控制現象嚴重,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發揮。③企業文化建設意識薄弱。在我國中小企業中,企業文化建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即使規定出各種規章制度,也難以形成良好的執行氛圍,沒有很好地將企業制度與文化、習慣、行為標準結合起來。④內部審計職能弱化。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些企業雖然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企業對于其運行情況的監控幾乎全部依賴于外部審計,難以正確評價各職能部門和員工的工作績效,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大多成為“紙上談兵”。
風險評估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又一環節,也是風險管理決策的基礎。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要參與市場競爭,必然要面對風險。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的改變,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但我國中小企業缺乏的就是這種風險評估機制,許多公司風險管理組織框架不健全,企業董事會中沒有風險評估委員會,有些企業即便有風險評估委員會,也由于風險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使得企業的風險評估機構形同虛設,難以保證企業的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機制發揮其應有的效率。
信息分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外部信息有助于企業了解環境,掌握市場抓住機遇;內部信息有助于企業了解自身實力,掌握企業內部營運狀況。目前很多中小企業信息流通不順暢,基本沒有信息溝通渠道,企業內各階層和企業外部相關者之間的信息難以及時地溝通,影響了內部控制的有效開展。雖然也有一些企業建立了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但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效果難如人意。由于企業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傳遞存在著障礙,信息的真實性和有用性就很難保證,從而造成了企業提供的信息失真現象。有些企業甚至為了某些原因操縱信息,制造虛假信息,層層虛報信息,制造出企業經營業績的大量泡沫,使管理者失去科學理性決策的依據。
控制活動是管理層的指令得以實現的有效保證,是使內部控制得以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活動是針對關鍵控制點而制定的,目前我國多數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全面,未覆蓋所有的部門和人員,未滲透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和各個操作環節上,未有規范的授權審批的制度,沒有將不相容職務有效分離,還有的企業存在著預算管理不規范,崗位權限不清的現狀,因而內控效果不佳。
內部監督分為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企業應當根據內部控制規范及其配套辦法,制定出有效的內控監督機制,明確內部監督機構與其他內部機構在內控監督中的職責權限,規范內部監督機構的程序、方法和要求。為了加強企業監督,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但如此龐大的監督體系對中小企業的監督是無法面面俱到的。內部控制的監督還依賴于企業自身的日常監督,但許多中小企業的內部監督機構設置不完善,職責權限設置不明晰,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信息及各級管理部門的績效,管理層因而可以操縱內部監督機構的監督結果,這樣的企業雖然有內部監督機構,其職能卻難以有效發揮。
內部控制的核心在于人。企業內部控制不僅要求管理者對內部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也要求企業員工有自覺的內部控制意識 。而從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的內控現狀來看,盡管有些中小企業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從管理者到普通員工都沒有把內部控制作為一項規范化的管理程序很好地執行,導致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因而中小企業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認真學習《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規范指引,建立起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內部控制知識的培訓,使其了解和掌握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掌握自身的工作崗位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為全面實施內控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
合理的組織是內部控制的保障,公司治理構成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中小企業要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等公司治理結構,為建立起職責分工、崗位分離、授權控制等內部控制的實施提供基本組織框架;規范公司決策機構董事會的職責和權限,提高董事會成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道德水準,加強董事會的管理職能,將董事會建成真正獨立行使權利和承擔責任的機構,保證企業董事會的內部控制決議切實貫徹實施,積極地推行獨立董事制度,切實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使全體股東及其他利益團體的利益真正受到保護;要強化監事會的監督職能,保證其有足夠的獨立性,使監事會成員行使其監督職能時,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問題,可以通過相應的程序和渠道及時制止和防范,真正起到監督的作用;明確各級管理層的內部控制的職責和范圍,從而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修養和價值觀,既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補充,又是實現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培養積極向上、凝聚力強的團隊,一方面有利于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另一方面有利于內部控制的良好執行。所以企業要創造一種適合本企業實際、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視內部控制的企業文化,逐步培養員工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同感,建立起員工與企業之間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的關系,形成企業特有的文化氛圍。將這種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的標準、制度、規范等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內部控制成為員工的工作習慣,而不是壓力。
企業管理的動機,主要是追求長期的利潤,在不斷的競爭中,必然面臨風險,風險處理不當,必將造成企業經營的失敗。因而進行風險評估,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所在。中小企業應當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進行適當的風險識別,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進行必要的風險應對,使風險得到有效地控制,從而提高企業實現管理目標的機率,減少風險企業對企業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的威脅,使風險造成的損失最小化。
企業的信息系統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項要素,也是企業內部控制過程的一部分。 任何控制活動的進行都是建立在對信息利用和處理基礎之上的,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營運的狀況和組織中發生的事情,因而中小企業應當重視對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統,加強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建立起各種信息溝通渠道,包括內部渠道、外部渠道、向上的渠道、向下的渠道和橫向的渠道,以保證信息的搜集、儲存、加工、輸出和使用等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行,向企業內各級主管部門的人員、其他相關人員,以及企業外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提供信息,使之組成全方位的信息系統網絡來滿足經營管理對信息的需求。
首先,要建造良好的企業業務循環流程。將業務流程中劃分為若干個控制環節,確定各環節的控制目標,將企業整體目標層層分解,做好業務循環流程的標準化和專業化控制。在流程的關鍵點重點控制,一般環節常規控制,保證企業全方位的內部控制實施。其次,做好崗位分工和授權批準。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實用的不同崗位,明確各崗位審批程序和相應責任,合理區分各項業務和事項的權限范圍。對不同崗位的員工,根據其崗位特點和經營管理的需要,實行不同的授權批準范圍,其管理者和員工都要在其授權審批職責權限范圍內行使其權限,從而保證企業的各項經營業務有章可循,各項經濟活動均在可控狀態下運行。再次,要加強預算控制。企業預算從編制到實施,應該保證企業員工的“全員化”。同時企業應當以年度預算作為基本依據,將年度預算細分為季度、月份等時間進度預算,通過實施分期預算控制,實現年度預算目標。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起步還比較晚,要依據《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和規范指引,圍繞五個要素來構建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中小企業需要在內部控制的完善中,在構筑內部控制基本框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企業全員的內部控制理念;不斷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增強風險意識;建立一整套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日常控制、強化內外部監督;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從而加速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積極作用。
[1]王秀麗.史玉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想[J ].會計師,2010 .7
[2]于小鐳.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實務指南與講解.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
[3]湯 玲.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建設問題研究 現代商貿工業2010.24
[4]楊克芳,黃國俊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與改善建議.中國農墾2010.12
[5]王穎馳,王燕.再議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國農業會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