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穎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目的在于通過精品課程建設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筆者認為,要提高精品課程資源的使用率,不僅需要精品課程制作者的深入思考,對已有的精品課程的內容進行分析,還需要對精品課程的使用者進行調查。本研究以任課教師為調查對象,針對國家精品課程的應用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希望通過調查高職學校對于國家精品課程的應用現狀,為今后各級精品課程和數字化資源的共享和使用提出有用的建議,并了解高職教師在數字化資源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哪方面的服務。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河北省保定市兩所高職學校的教師。共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所有的數據在Microsoft Excel2003軟件中進行百分比分析,得出結論。
(一)教師對各級精品課程的了解程度
通過對教師最初了解到精品課程的渠道的調查,通過學校介紹的占81.5%,通過同事或他人推薦的占14.8%,通過搜索引擎的占3.7%。
通過教師對精品課程的了解程度的調查,聽說過的占22.2%,見過的占18.5%,親自訪問過的占18.5%,仔細瀏覽過的占33.3%。
調查發現,100%的教師了解精品課程,81.5%的教師最初是通過學校介紹了解到精品課程的。說明學校在教師群體中宣傳推廣的力度也較大,由于精品課程的建設涉及到每位教師的工作,因此有51%的教師親自訪問過或者仔細瀏覽過精品課程。
(二)教師對精品課程資源的使用情況
通過對教師使用精品課程資源的使用頻率的調查,每天多次使用的占0%,每天一次的占4.5%,每月1~3次的占4.5%,不定時,需要時訪問的占90.9%。
調查發現,9%的教師經常使用精品課程資源,90.9%的教師只是在需要時訪問。由此看來,目前精品課程的使用狀況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精品課程不能吸引教師,網絡上的精品課程共享程度不高,學校對精品課程的建設和使用沒有硬性要求。
通過對教師使用精品課程資源實際獲得的幫助的調查,節省備課時間和精力占27.3%;參考其教學方法和設計思路,改進自己的教學的占77.3%;直接使用這些課程進行教學的占0%;獲得便利的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占77.3%;提高了教學效果的占45.5%;參考其中的實驗、習題、作業及答案的占13.6%;了解與本課程相關的資源的占13.6%;了解其它學校的較優秀的相關課程情況的占18.2%;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只是和最新研究動態占22.7%;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的占9.1%;為自己申請精品課程做準備的占4.5%。
調查發現,77.3%的教師認為使用國家精品課程可以參考其教學方法和設計思路,改進自己的教學,以及獲得便利的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45.5%的教師認為提高了教學效果,沒有教師直接使用這些課程進行教學。由此看來,大部分教師認為使用精品課程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精品課程在這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教師對國家精品課程資源類型的需求
通過對教師利用最多或幫助最大的精品課程資源類型的調查,利用教學大綱的占22.7%;利用教案的占72.7%;利用課堂講義 (或課件)的占45.5%;利用課堂視頻的占63.6%;利用作業及答案的占4.5%;利用試題及答案的占13.6%;利用參考文獻目錄的占9.1%;利用實驗、實例或演示的占9.1%;利用圖片、flash等素材的占4.5%;利用拓展資源的占4.5%。
調查發現,教師在平常利用最多的精品課程資源是教案、課堂講義和課堂視頻,說明教師最為關心的還是精品課程的教案能否為自己的教學服務,能否通過借鑒精品課程的講義提高課堂效果。由于各學校教師使用的教材不盡相同,所以利用作業及試題的人數不是很多。通過對教師最經常使用的精品課程內容的格式的調查,使用視頻 (如WMV、AVI、rm 等)的占 24.3%;使用音頻(如 MP3、midi等) 占3%; 使用文檔 (如txt、pdf或 word等)占8.7%;使用網頁(如html等)的占0%;使用動畫演示(如flash等)的占13.6%;使用電子書的占0%;使用Ppt等演示文稿的占50%。
調查發現,教師在使用精品課程網站時最想獲得的資源格式是PowerPoint文檔,約占50%,其次是視頻,約占24.3%;在高職院校實訓課比較多,教師對視頻內容和動畫演示類型使用的比較多。
(四)影響教師使用精品課程效果的因素
通過影響教師使用精品課程效果的因素的調查,獲取有用資源的便利程度占63.6%;訪問權限占59.1%;網頁訪問速度占18.2%;資源內容的豐富程度占18.2%;資源的形式及格式占4.5%;資源的適用性占27.3%。
從影響教師使用精品課程效果的因素調查來看,相當高比例(63.6%)的教師認為“獲取有用資源的便利程度和訪問權限”是最影響教師使用的因素。另一個因素則是“網頁訪問速度”。許多教師上網點擊最多的就是 “授課錄像”、VCD視頻教材和CAI課件,盡管在開發過程中使用了流體技術,但仍然由于帶寬有限而導致網絡堵塞現象。
通過對教師期望國家精品課程資源所作的改進的調查,認為課程內容應該保持及時更新的占22.7%;提高資源訪問或獲取的便利程度的占72.7%;提供一些答疑、交流和反饋平臺的占9.1%;進一步開放課程資源,增加可下載內容的占36.4%;進一步豐富精品課程的內容和形式的占9.1%;認為應該提高精品課程的適用性的占36.4.
由于63.6%的教師認為“獲取有用資源的便利程度”是最影響使用精品課程的因素,相對應的72.7%的教師最期望改進的也是 “提高資源訪問或獲取的便利程度”。現在的精品課程有很多內容不能下載,36.4%的教師期望 “進一步開放課程資源,增加可下載內容”。
(五)教師對各校教師之間資源共享的期望
通過對教師期望共享資源的方式的調查,期望能瀏覽,不能下載的占4.5%;期望能瀏覽,下載,但下載后使用者不能修改的占4.5%;能瀏覽、下載,且下載到本地后可根據需要修改的占90.95;認為的無所謂的占0%。
通過對資源共享后,教師比較關心的內容的調查,期望其他教師能提供相關資源的占50.%;期望得到其他教師的使用情況反饋及建議的占22.7%;希望得到持續建設與運行的經費的占1%;期望有關工作能夠折算成教學工作量的占8.1%;希望專業職稱評定時同等條件下優先的占13.6%;希望專業技術等級得到提高的占4.5%;希望網絡、實驗室等工作條件得到改善的占9.1%。
通過調查發現,100%的教師認為各校教師之間有必要共享資源,90.9%的教師期望資源共享后,能瀏覽、下載,并且可以修改;資源共享后,50%的教師希望其他教師提供相關資源,22.7%的教師關心“其他教師的使用反饋及建議”,說明大多數教師期望通過共享得到更多的資源,并且改進自己的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效果。
(一)加大精品課程實際應用的力度。教師應用精品課程是有意識轉變教學角色,變知識的傳輸者為學生的指導者的過程。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應該著眼于基礎教學資源的處理,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討,而不能停留在重復性工作上。因此,應該重視精品課程實際應用。
(二)加大精品課程的開放性、共享性。根據教育部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03]3號),國家精品課程應該按照規定上網并向全國高等學校實行免費開放。但是,筆者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點擊的眾多課程中仍然存在該頁無法顯示、找不到服務器、無法鏈接到數據庫、找不到網頁、無法查看網頁等問題。部分課程出現網絡不通、無法找到文件、網頁跳轉速度過慢、非本校用戶不能下載等問題。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在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就很少對課程進行維護。這完全背離了教育部開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沒有真正起到實現資源共享的作用。大多數教師都希望能有一個開放、良好的精品課程的共享平臺,方便同類課程教師交流資源建設的經驗、交流本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而且希望這個統一的、全國范圍的精品課程網站能夠為教師提供網站維護的服務,教師只需要提交資源而不用再操心網站維護的問題。另外,很多教師希望能在資源建設上得到技術支持,這樣教師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設計教學內容。
(三)良好的網絡環境是影響精品課程使用的最直接因素。目前,建設和使用精品課程的網絡環境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精品課程的計算機輔助課件、視頻教材的網速過慢,耗時太長,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的要求;在利用網絡實施精品課程學習、教學等過程中,由于網絡的不穩定性,影響教學計劃的實施。因此,需要有一個較好的精品課程網絡服務器,不斷地進行后續的技術維護。
[1]宋佳琪,鄭燕林.國家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現狀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5):94.
[2]秦煒煒,焦建利.國家精品課程評價研究之內容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9):64.
[3]龔志武.關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狀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