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購買100架F-35隱形戰機被澳大利亞看作是在地區競爭中與中國和俄羅斯研制的殲-20、T-50等第五代戰機對抗的重要籌碼。然而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月31日報道,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史密斯透露,由于服役時間一再拖延,澳大利亞正重新評估相關采購項目。
報道稱,按照生產計劃,澳大利亞在2014年前后僅能接收到12-14架F-35戰機,而不是原計劃的100架。澳大利亞最初2架F-35將計劃于2014年進行生產,用于澳大利亞飛行員訓練。而剩余戰機要在2018年前后才能交付澳空軍形成戰斗力。因此澳大利亞政府正考慮要么要求美國優先向澳提供F-35 戰機,要么采購其他先進的過渡戰機以應對未來澳空軍戰力不足的“空窗期”。
澳大利亞之所以對F-35的服役如此急迫,是由于澳軍方在有關采購第五代戰機項目上的爭議由來已久。2007年時任澳大利亞空軍副司令皮特·克瑞斯就曾指出澳大利亞空軍應該考慮采購F-22,而不是F-35。此后隨著俄制T-50、印俄聯制FGFA及中國殲-20等第五代戰機項目的先后曝光,澳大利亞不少防務專家擔心,澳大利亞采購F-35戰機并不能確保國家的空中安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防務專家卡洛·庫珀宣稱,“在非美制戰機(俄羅斯 T-50戰機及中國殲-20戰機)將占據數量優勢的區域環境中,唯一一款可以完全與之相抗衡的是美國的 F-22戰機。而在遭遇T-50戰機或者殲-20戰機時,F-22以外的任何其他戰機都可能會遭到難以承受的戰斗損失。”更糟糕的是,F-35 戰機研制和生產進度屢次拖延,供應嚴重不足,美防長帕內塔不久前宣布F-35生產計劃將再度延后終于讓澳大利亞難以忍受。
與澳大利亞相比,中俄研制的第五代戰機卻不斷傳來進展順利的消息。俄新網1月31日稱,俄戰術導彈武器公司總經理鮑里斯·奧布諾索夫表示,為T-50配套研發的多種新型導彈系統將在2012-2013年間完成。其中包括射程為15-250公里的Х-31ПД高速機載反雷達導彈,主要用于摧毀防空系統的雷達站;正在研制的Х-35УЭ型導彈是一種反艦戰術導彈,可從戰機、直升機和艦艇上發射,他說:“這確實是獨一無二的產品,我沒聽說其他國家有具備類似性能的同類產品,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美國人。”РВВ-МД則是射程40公里的空空導彈,可在近程高速機動空戰中命中空中目標,具有極高的抗干擾能力。俄羅斯compulenta網站2月1日宣稱,中國可與美國F-22型戰機相抗衡的殲-20隱形戰機研制順利,將在幾年內開始正式生產,讓中國成為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第五代戰機的國家。
《防務新聞》引用澳大利亞國家戰略政策研究所防務專家安德魯·戴維斯的話稱,如果美國不能確保澳大利亞優先得到F-35 戰機,澳大利亞當局將不得不盡快先向美國采購一批美制F/A-18F“超級大黃蜂”多用途戰機,以應對第五代戰機大量列裝之前的空軍力量存在的“空窗期”。(李曉東 柳玉鵬)
環球時報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