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本報特約記者 劉 弘
2月1日,臺灣“立法院”就“正副院長”人選投票,現任“院長”、國民黨籍的王金平以無可爭議的優勢擊敗綠營推出的人選獲得連任,“副院長”之爭也以藍營勝利告終。有分析稱,這是“大選”后藍綠兩大陣營的第一次對抗,從結果看,藍營取得小勝,但這同樣宣示著兩大陣營的對立在未來4年將持續上演。
王金平成任期最長“院長”
據臺灣《聯合晚報》1日報道,臺灣第八屆“立委”當天報到并投票選出新任正副“院長”。為此,國民黨推出現任“院長”王金平搭檔資深“立委”洪秀柱,民進黨則推出資深“立委”許添財和葉宜津角逐,并得到“臺聯黨”力挺。選舉還未開始,濃重的硝煙味已開始彌漫。報道稱,此前一天,國民黨中央由黨主席馬英九親自舉行“固票會議”;民進黨也進行甲級動員。2月1日上午,民進黨還舉行黨團大會,約束所有黨籍委員不準跑票。
新一屆“立法院”共113席“立委”,國民黨64席,民進黨40席,親民黨和“臺聯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結果王金平以68票擊敗許添財的43票,五連霸“立法院長”寶座;洪秀柱以69票對43票,順利當選首位女性“副院長”。《聯合晚報》分析稱,王金平從1999年到2016年長達17年任“國會議長”,不但是任期最長的“立法院長”,這項紀錄恐怕后人也不易挑戰。文章還介紹說,王金平對數字的敏感以及對預算掌握程度令人印象深刻,而他最大的特質是調解能力,對人、事、物觀察入微,“即使藍綠對立最嚴重的時候,民進黨、臺聯仍賣王金平三分情面,(王金平)號稱‘政壇內,無敵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投票過程中還發生一個小插曲:上午投票選正“院長”時,藍營出現兩張無效票,引起轟動。原來,兩名國民黨“立委”誤將王金平和洪秀柱同蓋在一張選票上。當天下午,民進黨團干事長潘孟安得意地向媒體表示,投票前他對2名國民黨“立委”說,“立法院”選舉規則已經改變,要一次蓋兩個人(正副院長)才算數。沒想到,騷擾戰術成功。
綠營:“不會再任由國民黨一手遮天”
雖然國民黨在藍綠選后首次對陣中獲勝,但未來在“立法院”的路并不平坦,綠營已經發出強力挑戰。親綠的《自由時報》1日稱,民進黨與“臺聯黨”將聯合展現“新作為”,包括推動“立委”選制變革等“憲改”工程,并將蔡英文的十年政綱等列為優先法案。文章稱,民進黨上屆“立委”選舉僅獲27席,本屆增加到40席,一舉突破1/3。民進黨“立委”柯建銘稱,這一比例的實質意義在于,未來民進黨在“立法院”每個委員會都能選出自己的召集委員,更能發揮監督力量;至少可以在爆發重大爭議時,立即安排該負責的“首長”前去“立法院”進行項目報告,“不會再任由國民黨一手遮天”。此外,按照規定,1/3以上的“立委”可以申請“釋憲”,而過去4年來有許多重大“憲政”爭議時,都因民進黨“立委”席位不足無法申請。
《聯合報》1日還預測說,“新內閣與新國會將上演精彩好戲”。文章說,新“內閣”成員中不少人過去在政壇曾與“立委”交手,例如新任“財政部長”劉憶如選前與綠營隔空交火,“現在新仇加舊恨,未來國會勢將激蕩出不少火花”。有分析稱,未來馬英九當局要在兩岸政策上更進一步,不管是深化經濟合作,甚至觸及政治談判,研議加入區域經濟體系或擴大美國牛肉輸臺等,都必將引發朝野激烈對抗。尤其國民黨席位從上屆的3/4優勢變成只占1/2強,民進黨甚至已可單獨提出“修憲”案,“未來國民黨將不再獨霸立法院,國會議事的運作也更有看頭”。
藍營整合出現好苗頭
其實,從馬英九接見美國對臺關系高官薄瑞光而蔡英文拒絕見面,就可看出藍綠對立的戰火已深入島內各個層次。《聯合晚報》1日的一篇特稿指出,民進黨選擇漠視整個世界變局,凡與北京互動者,似乎都自動成為它的敵人,于是馬英九、華盛頓和北京成為“三合一”的敵人。拒見薄瑞光似乎意味著民進黨正準備走一條非理性的純教旨路線,“臺灣在整個世界浪潮之中,不過是一葉扁舟,我們只能順著波濤,小心翼翼地求取生存的策略……我們沒有耍狠潑辣的空間”。
對藍營來說也有好消息。多年來,在“立法院”一直有“綠營團結、藍營松散”的問題,藍營每每在投票時出現“立委”缺席甚至違反黨的決策的情況,這也是藍營在“立法院”的表現被詬病的主要原因。而這次只跑了兩票,而且還是“疏忽”所致,盡管跑票者立即道歉,國民黨仍給予黨紀處分,顯示國民黨已經有“鐵的紀律”,未來將能夠有效掌握“立法院”多數。此外,親民黨原先未對“支持洪秀柱”做最后決定,但最后投票顯示國、親仍是一家,這對藍營整合來說是一個好現象,也為未來馬英九推動各項法案和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礎。▲
環球時報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