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立,盧榮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060)
目前工程測量中常用GPS法、導線法和三角形網法布設次級控制網[1]。在花莞高速公路測量項目中,由于首級控制點間距離較遠(5 km左右),通視條件差,使用導線法、三角形網法布網難度較大,費時費力,且精度難以滿足要求,故使用GPS法布設一級控制網。
目前,很多單位使用RTK進行一級導線測量,并通過一定的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首級控制測量的嘗試[2]。從點位精度看,RTK能滿足城市一級導線5 cm的點位精度要求[3]。但 RTK測量的點位是相對于其基準站的,無法保證RTK各觀測點間的相對關系,會出現點位精度符合要求,但相鄰點距離誤差超限、常規測量不能閉合等情形,網絡RTK同樣存在該問題,如何使用GZCORS布設一級控制網值得探討。
花莞高速公路線路走向為“白云國際機場-知識城-增城-增莞深高速”,已經進行了西段(約 36 km)首級控制測量工作,首級控制網使用GZCORS基準站作為起算點沿道路走向布設,每隔 5 km左右布設一個控制點,全部采用強制對中觀測墩,位置分布如圖1所示。
為滿足花莞高速公路地形測量、施工放樣的需要,設計每隔約 800 m加密一個控制點,編號為I1、I2、……I38。GPS快速靜態模式特別適合數量中等,相距數百米的控制點加密或散點定位,其速度可較常規測量提高一倍以上,故使用該方法進行次級控制網布設[4]。次級控制點點位選擇應考慮與首級控制網的銜接、與相鄰控制點通視、適合GPS觀測、易于保存、便于施工測量中應用等因素。若使用首級控制點作為次級控制網起算點,GPS網形較差,可靠性不強,因此采用“雙參考站一次上點法”[5],利用GZCORS基準站布網,將兩臺GPS接收機做參考站,剩余GPS接收機做流動站,雙參考站與GZCORS基準站間同步觀測并進行數據解算,流動站以參考站為起算點使用快速靜態模式測量。由于參考站與GZCORS基準站同步觀測時間可達數小時,數據精度高,且參考站位置選擇靈活,可以縮短流動站與參考站的距離,在較短的時間內可獲得高精度基線,提高了工作效率。
“雙參考站一次上點法”作業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控制點分布及“雙參考站一次上點法”作業模式圖
GPS快速靜態測量的原理是通過接收機接收4顆以上衛星信號,解算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通過衛星在地心坐標系的位置確定接收機在該坐標系中的位置,從而解算出多個接收機的相對位置,達到相對定位的目的[6]。
在該項目中使用4臺天寶R8雙頻GPS接收機進行測量。測量時首先選擇兩個合適的位置(A1、A2)架設參考站,與GZCORS基準站同步觀測。考慮后繼測量需要,參考站應選在點位穩定,易于保存的地方。參考站離未知點距離控制在 10 km以內為宜,在未知點上架設GPS接收機,兩臺流動站盡量架設在相鄰控制點上,獲得獨立基線。每時段觀測 20 min,結束后移動到另兩個未知點上進行下一時段的觀測。
當參考站距未知點超過 10 km時,根據線路走向及待測點位置分布重新選擇參考站位置,進行下一組觀測。參考站移動后,先重測1~2個上組參考站上測過的控制點,方便進行不同參考站間控制點的精度評定。該項目花費兩天時間,進行兩組觀測,共完成一級控制點測量38點,重合點兩點,快速靜態參考站4點。
平差計算時分級進行,首先以GZCORS基準站為起算點對快速靜態參考站平差,然后以平差計算后的快速靜態參考站為起算點進行一級控制網平差。
(1)快速靜態參考站平差計算
對快速靜態參考站觀測數據預處理后進行基線向量結算,數據準確可靠,基線、同步環、異步環均滿足限差要求。為了與首級控制網統一,將快速靜態參考站數據加入首級控制網中,以GZCORS基準站為起算點重新進行平差,平差后快速靜態參考站最弱點A1的點位精度 X方向為±0.37 cm,Y方向±0.53 cm,Z方向±0.70 cm,精度與首級控制點相當,達到三等GPS控制點精度,可以作為一級控制網的起算點。
(2)一級控制網平差
外業測量結束后,對兩組觀測數據分別進行預處理及三維無約束平差;分別使用平差后的參考站作為起算點進行二維約束平差。平差后最弱點I38的點位精度X方向為±0.87 cm,Y方向±1.36 cm。最弱邊為I37~I38,基線長為 783.291 m,基線比例殘差為2.55 ppm,滿足相關規范的限差要求。
變換參考站位置后,對上組已經測量的控制點I19、I20進行重復觀測。根據快速靜態測量原理[7],離參考站越遠點位精度越低,在兩組觀測中I19、I20兩點均位于最遠處,可以反映整個控制網的精度。不同參考站測量I19、I20兩點點位較差如表1所示。

不同參考站重復點點位較差表 表1
由于快速靜態參考站與GZCORS基準站聯測,同步觀測時間較長,且進行了整體平差,參考站的精度較高,采用不同參考站布設的控制點精度沒有明顯差別。
在一級控制網布設完成后及施工放樣測量中,多次使用徠卡TS30全站儀(測角精度0.5″,測距精度 1 mm+1 ppm)對一級控制網進行檢核,重點檢核了首級控制點與一級控制點、非同步觀測控制點間的距離,并以全站儀距離為真值,計算相對精度,結果如表2所示。

全站儀檢測對比表 表2
以全站儀邊長為真值,計算邊長中誤差:
在花莞高速公路次級控制網測量項目中,采用快速靜態測量模式,利用“雙參考站一次上點法”布設一級控制網,解決了傳統測量方法通視條件差、測量過程復雜等問題,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經過檢核,該方法布設的一級控制點與首級控制點精度吻合,可以滿足相關規范及花莞高速公路設計施工要求。
[1]GB 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S].
[2]袁崢,崔逍,萬宏德.網絡RTK在寧波機場快速路工程首級控制網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11(10):32~34.
[3]賈彬,劉彥祥.雙基站雙采樣RTK測量在布設一級導線中的應用[J].海洋測繪,2008,28(5):53~55.
[4]閆崇勛,閆振華,崔家立.GPS快速靜態定位與全站儀導線幾何水準對比試驗精度分析[J].城市勘測,2010(1):56~58.
[5] 吳惠豐,劉文建,鄧思勝.基于GDCORS的GPS作業模式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08,6(4):39~42.
[6]謝建春,陳同峰,宋朝輝等.GPS快速靜態定位技術在地籍調查中的應用[J].地礦測繪,2010,26(4):22~24.
[7]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