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SAH)屬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血液外溢到腦脊液中造成的常見的神經科急癥重癥之一,有較高致殘率及致死率[1]。現代醫學的進步,有相當多的患者能得到及時救治,但仍有相當部分患者可能有遠期認知功能障礙,病人的功能狀態受損,影響日后工作及生活質量。國內外均有學者嘗試aSAH預后的危險因素建模分析,以便未發病時早期預防,發病后早期治療,減少aSAH帶來的不良后果。本研究回顧性收集本院老干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間經臨床確診為aSAH的9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別對動脈瘤是否多發、年齡、高血壓、意識障礙史、Hunt-Hess分級等危險因素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收集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頭顱CT明確診斷且發病3 d內入住我科的aSAH患者,經腦血管造影(DSA)確診為aSAH,均為第一次發生aSAH。經診斷為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顱內動靜脈畸形,外傷后假性動脈瘤患者或病例資料不全者予以剔除。符合條件98例,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齡29~78歲,平均(58.26±10.28)歲。所有入選患者均行動脈瘤夾閉術,其中入院3 d內手術69例,3~14 d手術29例。單發動脈瘤48例,多發動脈瘤50例。動脈瘤總個數165個,分布于前循環者共80個,后循環85個。合并有高血壓或入院時血壓高于正常者86例,糖尿病21例,慢性支氣管炎9例,其中并存>2種疾病者15例。
1.2 方法所有入選患者在入院后3 d內登記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住院時間、血壓、血脂、血糖等。并進行相關檢查,記錄動脈瘤位置、是否多發、腦血管痙攣、進行Hunt-Hess分級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等多項指標測定。以出院(或死亡)時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CS)評估預后,GCS評分1、2、3、4、5分分別代表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輕度殘疾、基本恢復。臨床預后參照文獻分類分組標準[1]:GCS評分4~5分為A組(恢復良好),GCS評分1~3分為B組(臨床恢復不良或死亡)。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統計軟件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篩選采用Stepwise法。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依據GCS評分作為分組變量,分別對分類變量進行檢驗,其中年齡、動脈瘤是否多發、血壓、Hunt-Hess分級、APACHEⅡ評分、入院手術時期等6項指標與aSAH預后有顯著相關性(P<0.05)。患者性別、動脈瘤的位置、腦血管痙攣、腦積水程度、意識障礙史等5項臨床指標無顯著相關性。見表1。

表1 aSAH患者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n,%)
2.2 多因素分析以患者恢復效果為應變量(y不佳=1,y良好=0),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年齡、動脈瘤是否多發、入院時高血壓分級、Hunt-hess分級、APACHEⅡ評分、手術時期等6個變量納入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模型篩選方法采用Stepwise法。模型檢驗(χ2=59.608,P<0.01)說明所建立的回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最后納入模型的因素包括年齡、動脈瘤是否多發、Hunt-Hess分級、APACHEⅡ評分。

表2 aSAH患者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通常蛛網膜下腔出血一般是指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而80%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且老年患者發病率明顯高于中青年患者[2-3]。且aSAH起病多比較急驟,患者自身缺乏應對心理,易延誤治療時機,故對aSAH早期預后危險因素展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aSAH預后影響因素較多且復雜,但各家研究結果均有不同,提示各預后危險因素均有差異。文獻報道較多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動脈瘤是否多發、Hunt-Hess分級、APACHEⅡ評分、意識障礙史、血壓[4-5],與本研究的獨立危險因素稍有差異。本研究顯示年齡、動脈瘤是否多發、Hunt-Hess分級、APACHEⅡ評分與預后顯著相關,意識障礙史、血壓為非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可能與老年aSAH癥狀非典型及病例資料偏倚有關[6]。老年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同于老年人腦實質內血管出血及非老年人aSAH。老年人多有腦萎縮,顱內容量相對較大,顱內壓增高緩慢,頭痛癥狀不典型,嘔吐相對少,早期輕微癥狀可能被忽略,再者,部分老年人伴有老年性癡呆,發生意識障礙及性格改變可能被誤認為與老年癡呆有關。一般可認為年齡越大,體質及抗病能力差,再加病前腦、心、肺、腎等伴發病多,出血后康復能力及預后差[7],因此,年齡可作為影響預后的顯著獨立危險因素。多個動脈瘤多發瘤體不規則且多有管壁更薄,較單發更容易出血,文獻報道≥2個瘤體出血,危險性顯著增加[8]。Hunt-Hess分級及APACHEⅡ評分是對危重患者的疾病狀態較為客觀的評價方法,在預測死亡危險度和危重患者的轉歸有較大參考意義,國內外研究文獻多支持Hunt-Hess分級和APACHEⅡ評分做為預后獨立危險因素[3,9-10]。
本研究提示動脈瘤是否多發、年齡、APACHEⅡ評分、Hunt-Hess分級是aSAH預后獨立危險因素,但由于研究樣本量偏小、統計資料的不均勻性及試驗設計的不足,可能還存在多種局限性。總的來說,aSAH患者的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工作中應在循證醫學研究結果基礎上,綜合患者具體情況,慎重對待高齡等高風險患者,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減少病殘率和病死率,改善預后,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
[1]時忠華,周岱,王中,等.術前因素對顱內動脈瘤手術預后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6,11(4):230-231.
[2]Van Gijn J,Kerr RS,Rinkel GJE.Subarachnoid haemorrhage[J].Lancet,2007,369(9558):306-318.
[3]Wintermark M,Ko NU,Smith WS,et al.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utility of perfusion CT and CT angiography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J Neuro-radiol,2006,27(1):26-34.
[4]Sandalcioglu IE,Schoch B,Regel JP.Does 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 influence outcome?Analysis of 169 patient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4,106(2):88-92.
[5]Naval NS,Stevens RD,Mirski MA,et al.Controvers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6,34(2):511-524.
[6]賈建平,江漢秋.老年腦出血的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07,21(4):220-222.
[7]遲兆富,高靜.老年急性腦卒中的診治[J].實用老年醫學,2006,20(3):154-158.
[8]姚繼國,孫曉江.顱內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臨床預后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8):1582-1584.
[9]錢進先,李磊,虞正權,等.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早期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0,30(4):297-300.
[10]劉光健,何圍厚,朱飛奇,等.174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生存率及死亡的相關危險因素歷史性隊列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4):3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