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李 勇 本報特約記者 丁良恒
動蕩不安的敘利亞局勢日益走向“內戰”邊緣,美國兩名老牌共和黨參議員強烈支持“武裝敘利亞反對派”,稱有助于推翻敘政府并進一步削弱伊朗。但俄羅斯21日明確表示,強烈反對“大規模軍事干預敘利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也表示,尊重敘利亞人民的自主選擇,不贊成對敘利亞實施武力干預或強行推動所謂“政權更迭”,希望在阿盟框架內通過政治對話解決敘問題。美國《赫芬頓郵報》援引一些觀察家的分析稱,西方軍事干預不會有圓滿結果,最可能的結果是被卷入一個無休止的地區沖突中。美國打伊拉克的“后遺癥”至今還在影響中東安定,把“基地”“恐怖主義的種子”播撒到敘利亞。
敘各地21日又發生了規模不等的武裝沖突,政府軍采取毫不手軟的鎮壓措施,傷亡數字不斷攀升。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1日下午報道,敘政府軍對敘第三大城市霍姆斯的軍事打擊進入第18天,位于該城的“巴布·阿姆魯”區遭到多日來“最為猛烈”的炮火襲擊,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敘反政府人士揚言“將戰斗到最后一滴血”。
與此同時,由阿盟成員國倡議、北非國家突尼斯作為東道國主辦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將于24日舉行,美國表示派代表參加。但俄羅斯21日表示,不會參加這一所謂的“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俄外交部在推特上建議“聯合國派特使前往敘利亞,以幫助協調安全和人道主義援助”。由于敘當局的禁令,目前只有紅十字會可向敘境內一些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此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與格雷漢姆都表示,在敘局勢向“內戰方向”演化時,應該為敘反對派提供自衛性質的軍事援助”。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20日在“俄羅斯24”電視臺節目中表示:“我不認為,大規模軍事干預迫在眉睫。”他強調,如果阿盟和西方國家“正面進攻”敘政權,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更大流血沖突,可能導致敘利亞崩潰,這將對整個地區產生影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1日也表示,不贊成對敘利亞實施武力干預或強行推動所謂“政權更迭”。
俄媒體援引伊朗媒體的消息稱,土耳其和以色列已派遣特種部隊進入敘利亞境內。上周,49名負責培訓敘反對派武裝的土耳其軍人被敘軍方抓獲。有報道稱,土耳其一度與敘利亞就釋放軍人展開談判。但敘方稱,釋放條件是土耳其交出在其境內的敘叛逃軍人,不允許“敘利亞自由軍”把土耳其作為活動和培訓基地,不允許武器流入敘利亞。阿拉伯電視臺稱,土耳其官方21日否認有49名軍人在敘遭抓捕。
但“中東在線”分析說,事實上,處于“暴風眼”的敘利亞成了各國間諜的樂土,不但土耳其間諜活躍,海灣國家、以色列、西方國家的間諜也大量置身其間,各方暗戰空前加劇。“阿拉伯人在線”網站21日透露說,敘少數派——阿拉維派精英已做好準備,誓死捍衛國家政權,否則江山被反對派推翻,遜尼派掌了權,他們將會受到血腥報復。有報道說,已經有包括重型武器在內的各種裝備開始往巴沙爾家鄉運送,那里是敘利亞當權的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的最后堡壘。
敘亂局還為“基地”組織提供了一次“重整旗鼓”的機會。《今日美國報》援引美國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的分析稱,有跡象顯示,“基地”武裝分子已滲透到敘反政府武裝中,使得后者的反抗行動變得越來越暴力化。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也表示,本月早些時候發生在敘第二大城市阿勒頗的自殺性爆炸襲擊,帶有鮮明的“基地”色彩。一些美國防務分析家開始擔心,敘沖突會演變成區域性的暴力沖突,并導致該地區宗教、教派間緊張對立升級。文章援引前中情局官員布魯斯·里德爾的話稱,盡管“基地”在伊拉克遭到重創,但仍有相當實力,而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地”組織可能屬于同一個指揮體系。這些專家擔心,一旦他們在敘利亞得勢,可能會“反向輸出”,讓敘利亞成為又一個策動地區暴力恐怖活動的源頭。文章援引美國專家的話稱,這個危險前景可能讓美國及其盟國變得更加頭疼痛。
美國《赫芬頓郵報》稱,軍事干預敘利亞為時尚早,因為敘利亞政府軍和預備役部隊超過50萬,擁有上萬輛坦克和裝甲車輛,4000多具地空導彈發射架和完善的防空系統,且反政府據點零星分散,控制區狹小,和政府軍犬牙交錯,任何外部軍事干預都難免誤傷反政府武裝或平民,而從海上、空中提供武器裝備很可能導致地區武器擴散,將造成嚴重后果。文章稱,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后遺癥至今還在影響中東地區的安定,西方是否做好了迎接“后巴沙爾時代”的準備?▲
環球時報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