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2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安保公司登場 當前,海外中國工人面臨安全真空。北京力圖加強對出國工作和旅行的本國公民的領事服務和保護。在美國撤出伊拉克,并準備從阿富汗撤軍后,中國私人安保供應商從危險中看到商機,瞄準海外市場。
但全球私人安保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資企業憑什么考慮雇用本國安保公司?原因之一在于價格。這是中國一個屢試不爽的優勢。據知情人士說,中國的私人保安月薪在3000元到6000元人民幣,遠低于許多西方供應商的出價。技能也是一個因素。中國安保公司的大多數員工可能曾是特警或“雪豹突擊隊”的成員。另一個賣點是可靠。對于中資企業來說,當地保安往往不可靠,易受到復雜的地方和部族政治影響,而本國保安更值得信賴。
在今后可能涉及中國海外公民的危機中,中國安保承包商可能會出現,為本國公司和工人提供武裝保護。但中國公司參與海外私人安保的增加也會帶來諸多戰略影響。首先,中方安保人員與當地人發生武裝沖突的可能性會很大。一旦發生此類事件,當地人很可能將私人保安誤以為中國軍隊,從而引發針對中國在當地利益的暴力。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即如果中國的私人保安在某個沖突區大量被殺,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比如,在蘇丹、伊拉克或阿富汗,中國的保安若遭到當地叛軍的伏擊,北京準備采取懲罰性措施嗎?北京會尋求美軍協助嗎?
更廣泛地講,即便制定了相關法律,涉及中國海外私人安保承包商的事件,也會帶來法律和外交方面的重大挑戰。比如,如果中國安保承包商在蘇丹或伊拉克犯罪,中國的反應很可能是秘密將其帶回國內審訊。這反過來幾乎肯定會強化一種看法,即東道國軟弱,允許中國人享有治外法權,損害當地人對公正的渴望。
最后,對于小企業主來說,他們負擔不起私人安保服務。這樣那些想給中國或者東道國“找事”的組織就會以這些企業主為目標,讓北京陷入多種麻煩中。▲(作者安德魯·埃里克森和嘉伯·柯林斯,汪析譯)
環球時報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