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23日文章,原題:走向全球要先從國內做起 雙邊投資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上周訪美的重要議題。盡管最引人關注的是夢工廠與中國方面簽署的協議,但人們對投資的另外一個方向——從中國到美國——依然眾說紛紜。與公眾的普遍看法不同,中國在這方面的命運更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美國目前吸引的2.3萬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中,中國僅占不到1%?;跀灯鹨l爭議和被政治化的交易,中國官員通常將投資規模較小歸咎于美國施加政治阻力。但此類抗議掩蓋了關鍵問題,中國亦有亟須改善之處。
中國潛在投資者經常誤判美國政治形勢。備受爭議的幾個投資案例使許多成功案例淡出人們的視野。自2009年,中國投資者的足跡已遍布全美38個州。只有少數投資遭受國家安全評估,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發電和航空在內的大多數中國投資都已獲得美國批準。
中國官員需要提醒本國企業,只要規范流程就能順利對美投資。但問題是中國官員本身就極有可能過分糾結于失敗案例。除改變看法外,中國還需切實全面改革對外投資流程。中資企業仍面臨資本管控和繁冗的海外投資審批手續。許多投資失敗的原因是遭到國內監管部門的否決。中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成功將取決于中國放松產業政策管控并給予它們更廣泛的海外試驗空間。
深化國內政策改革還有助中國擴大對外投資。更嚴謹的企業管理制度以及與國際商業規范接軌,將使中資企業更易于進軍發達經濟體。企業透明不僅有益于緩和外界對此類投資的政治顧慮,還能增強中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北京還需要考慮赴海外投資的企業類型。國企向來是中國海外投資的主力,但民企將在對發達經濟體投資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但無論是國內投資還是海外投資,國企顯然享受更多政治支持,更容易獲取資金和更快通過投資審批。
中國的對外投資不僅有利于本國經濟,也有利于接受投資國。走向全球是中資企業學習與外國企業競爭的必經之路,從中獲取的許多經驗也能應用于國內。北京既承受不起放棄投資美國,也無法承擔拒絕實施國內改革的代價?!ㄗ髡叩俾濉す嚷鯐斪g)
環球時報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