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葆之
創新并不一定帶來成功。所謂“創新”只是試驗,沒有人知道將來會不會成功。很多人誤以為,創新就是一些聰明人想得很清楚,早就預料到最后的成功結果。實際上,現實中的創新只是將一個想法試試看,通過兩三年慢慢調整,然后找到正確的路子。拿蘋果的創新為例,之前它有過許多在市場上失敗的先例。失敗的原因不是產品技術不夠強,而是市場上沒有需求。所以,創新很重要的因素,還要看市場的發展與需求。
很多試圖創新的中國人,目光其實很短淺,性格又保守,不愿意冒大險。相比之下,許多美國的創新者更愿意冒險嘗試新東西,創造一些新機會,這可能與美國文化有關。中國人顧慮較多,創新前常會問將會帶來的風險。如果當前還能賺錢,為什么要未雨綢繆。
真正成功的創新,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筆者做過創投,知道成功的公司一般需要五六年才會看到前景。不能說前面的時間是浪費的,那是必須投入的財力和精力,只有這么做了,才能找到比較好的方向往前走。創新就像孵蛋,成功的創新需要時間,需要投資,還需要創新者的不斷學習。在硅谷,每家成功公司的職員,不管職位多高,都會有一顆愛學習的謙卑之心,而不是自負地認為,做事情一定會成功。
另一個可能阻礙創新成功的因素是市場,而不是技術本身。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首先要看市場的需求。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都從商業界找做市場的人,因為他們能看清楚這個市場未來5年甚至10年的發展方向。一個投資公司每年投資的企業比例一般很少,這并不是說其他商業計劃被拒絕,而是創業投資最基本的原則是獲得更大的回報,這要求投資創新的人要瞄準市場,尤其是那些競爭還沒有太激烈的不成熟市場。
創新是在學校里學不到的。它是一種天賦,也是一種經驗,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怎么創新。現在中國創新者最缺乏的,是很有經驗的、了解相應行業、有全局眼光的商業大師,而不是技術專家。因為創新者不知道以后會面臨什么問題,不知道該詢問誰。而商業大師一般能看到,如果你創新,市場會有什么反映,需要多長時間,這對創新者是非常寶貴的。沒有經驗積累的創新,一般是不可能成功的。▲(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環球時報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