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張爭奇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存在著明顯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多數病人遺留不同程度的軀體和傷殘,因而如何提高腦卒中病人的生活質量,已成為腦卒中病人治療的主要目標。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憂傷或郁悶,是對喪失、失望所產生的負性情緒反應,是目前阻礙卒中病人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重要因素。腦卒中后31.2%~63.1%的病人可發生抑郁[1]。PSD對病人恢復健康有消極影響,它降低康復治療的效果,延緩神經功能缺損和認知功能恢復,使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增長住院時間,明顯增加死亡率。2005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腦卒中后抑郁癥病人90例,45例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合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克林奧)聯合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腦卒中合并抑郁癥病人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齡46歲~78歲(54.0歲±9.26歲),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會議通過標準,并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并符合(CCMD-3)[1]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8分。其中腦梗死60例,腦出血30例,初次腦卒中76例,再次卒中14例。有意識障礙、明顯失語、失認、癡呆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患及其并發癥,既往有精神障礙及陽性家族史者除外。按照年齡、性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HAMD評分隨機配對將所有病人隨機分治療組及對照組,各45例,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疾病種類、抑郁癥的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腦卒中常規治療及心理治療,心理干預措施是支持性心理治療加認知療法,主要是讓病人充分發泄情緒,并給予鼓勵、支持、講解腦血管病常識并進行疏導,緩解病人緊張、害怕心理,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治療組使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1片,2次/日,克林奧3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 L~500 m L靜脈輸注,2周一療程。對照組使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1片,2次/日。兩組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8周采用HAMD評定兩組療效。
1.3 評價指標 采用HAMD評定抑郁狀態,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8周各評定1次,并進行對比分析。HAMD24項評分≥8分為輕度抑郁,≥20分為中度抑郁,≥35分為重度抑郁[2]。記錄治療前后HAMD抑郁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后8周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Barthel(Barthel index,BI)指數評定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由3名神經內科醫生完成。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如果符合正態分布,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2.1 兩組治療前后HAMD、NIHSS及BI評分變化(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NIHSS、BI評分變化( ±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NIHSS、BI評分變化( ±s) 分
組別 n HAMD NIHSS BI治療組 治療前 4536.03±4.96 8.20±2.25 52.12±14.18治療后4510.21±3.781)2) 4.26±1.941)2) 72.26±14.281)2)對照組 治療前 4536.43±5.28 8.31±2.13 53.28±12.69治療后 4521.68±4.02 6.38±2.08 60.03±13.8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出現頭痛1例,未影響治療,繼續用藥后癥狀消失。對照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出現。
卒中后抑郁發生率為31.2%~63.1%,是影響預后的一項重要因素[1]。腦卒中后抑郁還常伴有認知功能損害[3],直接影響病人的神經功能恢復和生存質量[4]。PSD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在卒中后抑郁發病的生化機制上,有學者認為腦卒中的性質、部位與抑郁的發生無明顯關系,而病程、肢體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與抑郁的發生有非常顯著的關系[5]。即隨著病程的延長,肢體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抑郁逐漸好轉。多家研究報道均支持腦卒中后抑郁是生物、心理及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6]。從生物機制角度講,PSD的發生與大腦損害后的神經生物學改變有關:因為去甲腎上腺素能和5-羥色胺能神經元胞體位于腦干,其軸突通過丘腦及基底節到達額葉皮質,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時,可影響區域內的5-羥色胺能和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通路,導致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含量下降而導致抑郁。近來有學者利用PET對腦卒中病人的腦代謝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后抑郁病人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神經遞質下降,支持本學說。從神經解剖機制講,腦內病變部位與PSD是否有聯系仍是最有爭議的問題。最近很多研究未能證實PSD與左半球(或左額葉)受損之間的關系,而認為PSD與功能性抑郁相同。也有研究認為左額葉和雙顳葉局部血流低灌注也與抑郁的發生有關。從社會心理機制上講,有學者認為卒中后家庭和社會的支持、經濟狀況、運動功能、參與家庭和社區活動能力的改變,以及就業能力的改變等均可導致病人心理平衡失調、產生抑郁。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是兩種活性成分氟哌噻噸和四甲蒽丙胺,大劑量的三氟噻噸主要拮抗突觸后膜的多巴胺受體,降低多巴胺能活性;而小劑量三氟噻噸主要作用于突觸前膜多巴胺自身調節受體(D2受體),促進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使突觸間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而發揮抗焦慮和抗抑郁作用。四甲蒽丙胺是一種雙相抗抑郁劑,可以抑制突觸前膜對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的再攝取作用,提高了突觸間隙的單胺類遞質的含量。兩種成分的合劑具有協同的調整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產生良好的抗抑郁作用[7]。克林奧能增強腺苷和環磷酸腺苷(c AMP)的作用,降低氧耗。能抑制c AMP磷酸二酯酶,使c AMP數量增加。同時它為哌嗪類藥物,具有弱鈣離子阻滯作用,通過阻止Ca2+跨膜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內,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腦血管擴張,從而緩解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克林奧通過提高腦血管的血流量,改善腦的代謝。肢體運動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為病人增加自信,減輕了抑郁。另一方面,在缺氧環境下克林奧可選擇性刺激5-HT神經元,促進5-HT的產生,從而改善腦卒中導致的抑郁癥狀,提高認知水平,改善人際關系,在心理上找回自我,回歸社會。克林奧既能明顯改善卒中后抑郁狀態,同時又能緩解神經功能缺損,二者相輔相成改善病人預后,提高生命質量.兩藥聯用,療效顯著,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
[1]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5;377.
[2]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403-406.
[3]House A,Dennis M,Warlow C,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and mood disorder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stroke[J].Psychol Med,1990,20:805-814.
[4]高政,劉啟貴,姜潮.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3):1890-1891.
[5]孫鳳環,趙明忠.60例腦卒中患者抑郁情緒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健康及心理雜志,2002,10(4):312.
[6]高紅,陳靜.腦卒中后發生抑郁的相關因素[J].黑龍江醫學,2002,6(13):13.
[7]夏鵬飛.黛力新治療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癥48例臨床觀察[J].湖南醫學,2000,17(5):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