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博實名制16日開始生效。”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根據去年12月頒布的微博管理規定,從3月16日起,未通過身份認證的微博用戶將不能發言、轉發,只能瀏覽。外媒紛紛議論“阻止未經認證的用戶發帖,究竟會給中國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有歐洲媒體認為,微博實名制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階段性舉措,但也有媒體說,不少中國本土微博網站將難以抵擋實名制這股“寒流”,很快會被網民拋棄。俄羅斯《真理報》則引述俄內務部特種技術措施局局長阿列克謝·馬西科夫的話稱,希望俄羅斯也能實施類似措施,“如果你是一名誠實、守法的公民,登記真實姓名有什么可擔心的”?
BBC報道稱,中國主要的微博服務提供商如新浪、搜狐、網易、騰訊早前都推出了用戶認證措施。從3月16日起,未通過身份認證的微博用戶將不能發言、轉發,只能瀏覽。新浪此前預計,截至16日,會有六成用戶完成實名注冊。但《環球時報》記者16日晚11時嘗試用早前在新浪微博注冊的非認證用戶名發帖,結果顯示發表成功。
據俄《真理報》16日報道,中國決定采取微博實名制,是因為匿名消息危害社會。去年年底,俄羅斯一些網民利用網絡煽動示威活動,俄羅斯內務部特種技術措施局局長馬西科夫也曾提出過類似建議,“如果你是一名誠實、守法的公民,登記真實姓名有什么可擔心的”?俄東正教大牧師恰普林也對匿名發言提出批評。他認為,網絡匿名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一些人匿名發表言論煽動民族仇恨,實行實名制后可有效對網絡實施監控,避免社會動蕩。
俄“新聞”網站16日報道稱,俄“中央”咨詢公司領導人沃羅比耶夫表示,俄羅斯早晚會借鑒中國實名制經驗,“因為許多恐怖分子一直在利用網絡從事犯罪行為”。他表示,雖然俄羅斯有許多反對者,但實施實名制是必須的。
不過,俄國家杜馬信息政策和技術委員會主席謝爾蓋·熱列茲尼科夫表示,俄羅斯沒必要借鑒中國這一經驗,“這將限制言論自由,同時可能泄露網民個人資料,而這些資料是受到法律嚴格保護的”。名為阿塔加莫夫的俄羅斯網民在博客中表示,在俄羅斯實施實名制十分困難,“這首先需要對整個社交網進行監督,但俄羅斯政府并沒有這樣做”。
BBC16日分析稱,中國目前有多達數億的網民,這讓中國政府不得不重視互聯網輿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不過,實名制引起的反對聲音一直存在。報道稱,一些知名微博用戶相繼離開新浪微博。
美國《福布斯》15日引述中國網站的警告稱,政府要求微博實名認證可能打擊中國最具人氣的社交網絡服務的使用量。總部設在美國的“Wired”在線雜志16日刊登題為“實名制對中國微博‘活躍的世界造成威脅”的文章。該報道稱,“微博在中國打開了其他地方很少存在的公眾討論空間,但實名制可能很快改變這一切”。
雖然歐美媒體大肆鼓吹實名制的弊端,但不少西方國家政府都在討論網絡實名制的具體實施。據《紐約時報》報道,英國政府去年曾考慮將推特(Twitter)變為實名制社交網絡,“推特實名制是英國政府就如何控制社交網絡犯罪征集民意后,募集得來的提案”。英國首相卡梅倫還表示,如果人們利用社交網絡從事暴力活動,那么他將被剝奪使用的權利。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稱,德國聯邦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對博客等社交網絡提出批評。他要求結束網絡匿名制的現狀,“網絡實名制”必須要有法律保障,“全球網絡都應該清晰、真實、可靠”。德國分析人士認為,因為網絡政策由德國內政部制定,弗里德里希的要求很可能會變成現實。美國政府官員去年透露稱,白宮正在考慮推出名為《網絡空間可信任身份認證國家戰略》的草案,借由建立“身份生態系統”,組建一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美國版“網絡實名制”。
日本朝日電視臺16日稱,中國開始對微博實施實名制管理,但對已經注冊微博的用戶,沒有強制要求重新登記身份。“中國政府的這一動作是為防止網絡上出現煽動國民的言論,是為維護社會穩定而采取的舉措”。日本富士電視臺當天稱,微博實名制可能會引發中國民眾的反對。但據《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了解到,日本很多用戶都是通過手機上網,在購買手機時,政府實施“一機一號一人”政策,因此用手機上網、發微博都可以確認身份。專家稱,雖然日本政府尚未實行網絡實名制,但通過IP地址備案和手機實名注冊等方式,“網絡實名制已在日本悄然普及”。▲
環球時報201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