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平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 潮州 521011)
2012年3月24—25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筆者有幸學習了4個課題(“職業學校教師課堂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中職學生心理分析”、“團隊拓展訓練”、“德國行動導向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受益匪淺。
衛生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教師是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醫學以人為本,醫學教育中的專業教師,必須具備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所要求的專業化素質,保障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筆者在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任教26年,深知缺乏專業化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想培養出實用技能型人才就如“紙上談兵”。
當前,廣東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師資主要是醫學院校醫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以及部分醫院一線的醫生和護理人員,經過崗前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短期培訓,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和相關課程的試講,就可以成為專職或兼職教師。顯然,大多數醫學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教育,缺乏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培訓,而是在實際工作中,以跟帶方式進行培養,這種培養模式因缺乏系統的、基礎性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使醫學教師專業拓展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1.2.1 新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方面 新教師往往不能把握教材,教學活動很難順利開展。主要表現:(1)知識的傳授方面。對本教材的知識點、各知識點間的聯系以及知識點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層次不能很好地把握。(2)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以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如何把能力培養落實到教材具體的知識點上,對于醫學新教師來說比較困難。(3)知識點中重點與難點方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對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的把握密切相關,而新教師大多來自于醫學院校,對中職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和學習能力較差等特點了解不足,導致不能準確把握知識點中的重點與難點。
1.2.2 新教師職業適應方面 新教師入職后,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職業適應問題。主要表現:(1)生活習慣的適應。新教師要樹立新形象,嚴格按照教師的職業規范,盡快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從醫護人員到教師的蛻變。(2)心理壓力的調節適應。來自醫學院校的新教師,沒走向病房,卻走上了講臺,極不適應由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傳播者,這種角色的轉變給新教師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缺乏穩定的心態。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新教師參與實驗教學具體可分3個階段:(1)前兩個月主要是了解實驗室環境,熟悉實驗物品的安置,協助實驗員做好實驗用物的準備,并且一周聽課至少8節以上,做好聽課記錄,課后及時與老教師溝通;(2)后兩個月在做好實驗用物準備的基礎上,學習老教師規范的技能操作演示,嘗試參與實驗課的輔助帶教;(3)下一學期在各方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室的準備、實驗課的輔助帶教、實驗室物品的管理、開放實驗室的管理等。通過一學年參與實驗室的管理與循序漸進地進行實驗帶教,有助于提高新教師的實踐技能。
為了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增強臨床技能熟練操作意識,更好地為今后實習搭建雙向平臺,新教師必須定期與臨床接軌,全面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如一名合格的衛校護理教師(雙師型)必須具備扎實的護理專業理論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較強的護理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既能從事護理教學工作,又能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新教師定期進行實踐技能培訓,能根據臨床最新的操作規程制定學生的技能考核標準,使考核更加規范、更符合臨床要求。“臨床教學”與“課堂教學”相互結合,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使實驗教學更貼近臨床,從而提高了學生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
新教師入職后,由一位中級職稱以上的老教師作為其督導教師,實行一對一的督導式教學帶教。督導教師必須制訂完整的帶教方案和考核評價方案,包括上課技巧、技能操作等方面,并且以身作則,嚴格把關。督導教師上理論課,新教師必須在課前預習教案,實驗課則做好實驗用物的準備并輔助帶教,督導教師應酌情安排新教師進行幾次試講,課后師生反饋點評,及時交流溝通。
目的是強化新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加快提高教師專業化素質,建立一支優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潮州衛校是第二批“國家示范校”建設單位,師生技能競賽活動已經融入校園文化,而新教師作為技能競賽主要的生力軍,在壓力中顯現動力。各學科組不僅進行實踐技能競賽,理論考試也是教師技能競賽內容之一,從而激勵新教師加強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更早、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
通過聽課以及督導教師的一對一教學帶教,新教師可明確本專業課的特點,以及各知識點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及層次,把握每節課重點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通過參與實驗教學管理,特別是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可以明確教學工作的具體開展方式。在實驗輔助帶教中,與學生充分接觸,加深對衛校學生的了解,把握課堂教學進度,顯現自信心、成就感。
醫學是生命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衛校主要培養的是實用技能型人才,除了參與醫療活動之外,還要能夠處理與病人及其家屬的關系,處理與其他醫務人員的關系。新教師在入職前應多聽優秀教師如何將人文修養有機地融入醫學專業課堂教學中,領略老教師展現的人格魅力,從中自覺、主動地模仿和學習。
衛校教師多畢業于醫學院校,在教學理念上相對滯后,缺乏對教學新理念和模式等相關知識的了解,沒有系統教育理論的指導,教師的實踐活動缺乏依據,影響到教育的科學性。在入職前應對其進行技能素質培養,有利于新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并加以鞏固。
新教師第一次備課往往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對以后的備課產生影響,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教師入職前經過一年的技能素質培養,對學校設置的學科、各學科開設的先后順序、教學計劃和大綱、課時分配和學年編制等有了進一步了解;在備課過程中,通過與學生接觸,可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從中把握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分清主次,選擇適宜的課堂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