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燁純,張興平,黃 艷,徐 丹,邵曉月
(畢節市衛生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畢節市是胡錦濤總書記擔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時親自倡導并經國務院于1988年6月批準建立的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試驗區。站在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高度,畢節市職業教育應該進一步挖掘潛力、再創輝煌。畢節市中職學校女生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她們的教育是我市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市中職女生72%來自農村,她們情感豐富,渴望理解,成人意識強,但絕大多數又表現出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自控力不夠、偏離行為突出、人際溝通能力差等不足。解決我市中職女生存在的這些問題,重點是加強對中職女生的教育管理與情感輔導。
隨著我市中職學校多年來的無門檻擴招,學生整體素質呈下降趨勢。通過隨機抽樣調查方式,筆者對我市衛生學校、七星關區職業中學、黔西縣職業中學3所中職學校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我市中職女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主要表現在:(1)適應能力不強。對于大部分中職女生來說,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也就不能很好地進行專業學習。(2)自控能力差。人際關系的不協調,異性之間的不愉快,常常使得中職女生煩躁不安,甚至借故發泄,破壞公物,或無故吵鬧等,部分女生還會出現厭食、沉默不語等現象。(3)意志品質弱,挫折感強。對于中職學校女生來說,學習、生活、人際交往3方面遇到的困難,很容易成為她們的挫折點,使其產生失敗感、迷茫感,進而造成自信心下降,甚至出現自卑心理。
主要表現為:(1)情感豐富而情緒不穩定。中職學校女生富于幻想,易被感動、被吸引,但情緒不穩定,個性不成熟,遇到不滿和矛盾時,容易激動,甚至難以控制。(2)人際關系復雜而脆弱。中職女生雖然內心有較強的交友需求,但她們大多心胸較為狹窄,喜歡斤斤計較,嫉妒心強,情緒不穩定,常把自己的心思、心事隱藏起來,不會主動告訴教師和家長。(3)性心理發育趨于成熟,但易沖動。性意識從懵懂走向成熟,對異性產生不可抑制的好奇、向往,具有與異性交往的沖動和欲望,但心理波動大,易沖動,缺乏自我控制意識。
中職女生大多數是中考的失敗者,往往缺乏對職業教育和所學專業的基本認識,認為職業教育是低等教育,沒有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的學習、生活缺乏信心,沒有清晰的目標。她們大多學習基礎差,學習信心不足,主要表現為:(1)學習基礎差。中職女生大多數文化基礎較差,常產生厭學、畏學情緒,尤其害怕考試,對學習沒有興趣也沒有信心。(2)理想現實化。相當一部分女生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思想的影響,不愿把精力過多地放在學習上,整天挖空心思研究“愛情”。
(1)不當的性行為。如今大量的影視作品、網絡信息過多地渲染了男女情感,這對缺乏一定鑒別力的中職女生來說具有一定的誘惑力和思想侵蝕,對她們產生了一些誤導。處于青春期的女生天真率直,愛幻想,好新奇,喜歡刺激,甚至會將“游戲”當做現實。其中,有的是由于幼稚,生活在幻想中,不想結果如何;有的是由于偏聽偏信,自以為找到了人生的依靠;有的是為了某種目的,心甘情愿走入“游戲人生”的誤區。由于沒有學習上的壓力,判斷分析能力較弱且是非不明,中職學校女生早戀人數較多,存在不當性行為的人數占被調查者的14.6%。通過個案深入查訪,發現極個別女生的性行為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縱欲、享受或物質利益。(2)逃課、曠課、夜不歸宿等偏離行為存在。有些女生為了吃、玩、樂,學習上不求進步,行為上墮落,對紀律漠視,可以不計后果地逃課、曠課、夜不歸宿,個別女生還參與打架、拉幫結派、破壞公物、偷盜等。
調查發現,36.9%的受訪者存在人際溝通能力不強、適應性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自卑、敏感、偏激。步入職業學校后,部分女生表現出種種不適應,她們沒有多少生活閱歷和交往經驗,而自尊心又特別強,在與同學、教師交往受挫后,刻意回避與人交往,以致處于自我封閉狀態,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特點。(2)親情溝通不夠。中職學校女生多數來自農村,她們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很少,對子女的關心不夠。個別單親家庭更是如此。(3)貧富懸殊導致心理失衡。有些女生因家庭貧困而心理負擔過重,她們不想讓同學知道自己家庭的窘境與壓力,內心又自卑、敏感、壓抑。(4)泄憤、報復心理。由于社會化程度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當女生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問題時其內心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尤其是得不到有效疏導及合理解決,就會形成心理障礙,以致行為偏激,導致女生之間發生爭吵、群毆、毀物泄憤等現象,甚至指使校外閑散人員來校滋事。
我市中職女生72%來自農村,僅不到30%的女生來自城鎮,她們每個人的學習經歷和生活環境不盡相同。有些女生不切實際地盲目追求所謂的時尚美、潮流美,卻不明白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青春靚麗、天真活潑,不需要過多外在的修飾與浮華[1]。作為中職生,衣著裝束要符合學生身份,但有些女生濃妝艷抹、奇裝異服,自詡這就是“潮”,就是美麗。在消費觀念上,有些女生不考慮家庭經濟能力,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只為追求所謂的潮流。更有甚者,在無錢去高消費和享受都市生活時,偷盜他人錢物。這都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審美觀、愛慕虛榮、貪圖享受,不能理性看待自己及復雜的社會環境而導致的畸形心理和行為偏離。
中職女生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女生教育管理體系不健全與應對策略的針對性不強。因而,要解決中職女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需完善女生教育管理體系,切實加強教育管理策略的針對性,以生理、心理、情感教育為突破口,突破中職女生教育的瓶頸。
按照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大綱》的要求,對中職學校女生開展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育,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知識教育,同時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誠信美德等方面的教育,端正廣大中職女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她們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針對中職女生的特點,開展相關法制教育,促使她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做到不違法、不犯法,并懂得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真正懂得保護自己,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到遵守校紀校規,遵守日常行為規范,不做任何違反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的事,自覺踐行“四自”精神。
加強班主任、學生會和共青團的干部隊伍建設,隨時掌握女生思想動態。要設立“女生信箱”,加強心理咨詢輔導室建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情感輔導和心理援助工作,定期聘請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面向女生進行生理、心理健康知識和青春期情感教育講座等,使女生了解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要根據女生年齡特點分階段、分年級,有針對性地設置性健康教育的具體課程和內容,根據她們在青春期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等方面的實際需要進行教學、咨詢、輔導和援助,真正提高中職女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對行為規范、情感交往的認知度和健康水平。
要重視對中職女生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這對其今后的就業成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中職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女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鼓勵女生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多考證,不僅拿到畢業證,還要拿到職業資格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以及其他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她們的動手能力、操作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為她們設計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她們的自信心,提高女生就業率。
構建適合我市中職女生特色的課程體系,是中職女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把國家的培養目標與中職女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制定具體可行的教育目標,開設適合中職女生發展需要、有女性特色的專業和課程。如把中職女生性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增設語言類、文藝類、體育類、信息類和家政類的選修課程。另外,要有針對性地開設有助于中職女生成長進步的特色課程,如女性心理學、婦女運動史、女性美學、女子行為規范、社會性別意識、女生心理健康與思維訓練、國家保障婦女權益法律與女性社會責任等課程。
(1)加強愛學校、愛班級、愛同學的團結協作教育。加強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尊重、樂于協作、對工作勇于負責、對他人無私奉獻等情感培養。(2)開展熱愛學習教育。幫助女生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習意志,掌握學習方法等。(3)加強自我約束能力培養。幫助女生自我分析思想情感、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等。(4)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使其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中職女生不怕臟不怕累、吃苦耐勞精神,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意識。(5)開展是非觀教育。使她們明辨是非、真假、美丑,尊敬教師和父母。
(1)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課堂教學、集體活動、班會、課外活動、實踐實習等都是情感教育的課堂。(2)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極大的熱情和關愛,對女生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要用春天般的情懷溫暖她們。(3)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借助人文環境以境育情,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4)開展心理輔導,增強心理調適能力。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信念、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消除不利于心理發展的因素,培養健全的心理品質,調整學生的意志行為。
中職女生青春期的生理教育和性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市中職教育的薄弱環節。中職女生存在的許多問題都是由于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健康教育不夠所引起的。加強對中職女生的性健康教育,讓她們認識到,不當性行為的危害,不僅損害身心健康,還會干擾學校的正常秩序,影響班風、校風、學風。女生的不正當性行為,會形成不良的個性特征,且一旦形成后,矯正的難度很大[2]。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有針對性、有重點的中職女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使女生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成長,理智處理性沖動,正確調節情感的波動,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成熟。
(1)德育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對女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言傳身教,從女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講授女生關心的內容,以提高女生的思想素質和綜合能力。
(2)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班主任在做好班級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時,應更多地關心、愛護、幫助女生,特別是性格內向、家庭貧困、單親家庭、情感波動較大的女生和有違紀行為、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的女生,使她們都能健康成長。同時,要明確班主任是班級女生教育和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女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凡是因對女生不關心、不熱心而導致出現重大責任事故的,應追究其責任。
(3)黨團組織和學生會工作。每學期學校舉辦的業余黨校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都應選拔優秀的女生參加,在發展黨團員中注重對女生的教育、培養和發展。學生會、團委要設立女生部,統一協調女生教育管理。并根據女生特點開展有益健康的活動,充分發揮中職女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4)廣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充分發揮女生的作用,一方面結合女生的特點開展活動,另一方面結合重大事件和重要環節如入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就業指導教育來引導教育女生。
(5)社會、家庭。女生的教育和管理需要社會和家庭配合開展。應號召女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達到了解社會、關心社會、認識社會的目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校教育一定要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對學生在校取得的優秀成績要及時告知家長,對個別學生在校嚴重違紀行為也要通知家長,必要時請家長到校共同教育,使之盡快轉變。
總之,女性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民族整體素質的高低,影響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關注中職女生就是關注我們的民族,就是關注我們的文明,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中職女生的教育管理是搞好班級建設、樹立良好校風、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方面,也是學校培養“四有”新人的必然要求。因此,中職女生教育應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育模式應以預防為主,教育領域應從人格輔導擴展到學習、生活等多方面。
[1]劉法根,焦賀彬.中職學校女生教育管理的做法和體會[J].職業技術,2010(6):16-17.
[2]童巧云.關于職業學校女生問題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9(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