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靜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再議班級管理模式制度化
梁曉靜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班級管理模式制度化能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穩定和鞏固班級心理架構、提升班級整體水平。建立、健全制度化的班級管理,不只需要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機構和資源,更需要長期的班級心理建設和師生的緊密配合。現從學生需求和概況分析入手,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提出班級管理制度化實施方法和建設重點。通過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促進學生與班級的同步成長與進步。
班級管理;制度化;心理建設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教育發展政策背景下,中職教育所肩負的職責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歸根結底是為社會輸送德、智、體各方面合格的基礎專業人才和社會急需的技術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周期短,因而班級管理在學校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在2011年秋季入學的中等職業學校新生中,筆者對所帶班級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創新與設計。該班共4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男、女生各占總人數的60%和40%。班級學生所學專業為中醫康復技術,學制3年。學生平均年齡16.5歲。
通過對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的分析,發現該班學生具有以下特點:(1)平均年齡小、文化水平低。(2)缺乏職業及人生規劃意識和理念。(3)紀律松散、自我管理能力和約束能力低下。(4)無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5)缺乏學習的信心和方法指導。(6)多元智能發展失衡。學生的語言智能、自我意識智能、邏輯數理智能、人際關系智能整體發展程度較低,造成了學生在學習、溝通、交際、自律等多方面的問題和障礙,并因此引發了學生在校的各種不適和心理波動。由于其忍耐力強、身體素質良好,在班級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班干部因個人能力局限有時未能完全執行有關管理措施的情況下,其智能呈現緩慢而逐步上升的整體發展態勢。
經入學調查與訪談結果統計,該班思想穩定的學生占總人數的55%,仍有45%的學生思想波動大,使得班級整體學風、紀律欠佳,學生對學校生活和管理制度無法適應,有著強烈的抗拒和逆反心理,配合度低。在行為上表現為:不遵守紀律、無視規則、違紀現象屢禁不止等。確立了學習目標或初步確立了學習目標的學生僅占總人數的50%。仍有半數學生無法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不僅在學科學習上成績較差,課堂紀律也極為松散。65%的學生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45%的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和人生毫無規劃,紀律意識淡薄,自律性差,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主動學習。對比男、女生思想情況,女生普遍優于男生,75%的女生思想穩定,學習目標明確,對自己的職業、人生也有初步的規劃,紀律表現較好,配合度較高。半數以上的男生思想波動大,無學習目標或無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且未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未來極為茫然,凡事不在意也不上心,自律性極差。
針對該班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德育工作改革和發展方針,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長效機制、強化制度化管理、幫助學生進行適宜的心理建設勢在必行。經過班主任、班干部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已實施以下制度化的班級管理措施。
制度的完善需要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支持,即需要國家的、行業的、學校的、班級的層層架構,層層落實。環環緊扣,缺一不可。知法才能守法,遵紀的前提在于熟諳紀律、認同紀律管理和自覺接受紀律約束。通過堅持深入地學習和理解相關的教育、教學制度和規定,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學習有了約束,在正面的激勵下,學生的違紀行為逐漸減少,對學校生活的適應度和配合度大大提升。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看,班級管理的過程實質是班主任利用物質的、精神的、制度的資源,引導學生實現班級管理目標,達到教書育人目的的過程。這些資源包括班級管理中運用的人、財、物、信息、思想、文化、制度、機構,如班主任和班干部投放的時間和精力、班內的各項規章制度等[1]。教育管理信息的準確性要求班主任對國家、紀委、行業和學校的規章制度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傳達學校指令和進行班級管理決策的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善用資源、信息到位,與學校管理理念協調一致,互相輔助。
良好的班風、學風建立在對學生不良習慣和班內不良風氣的批判及修正的基礎上,同時也建立在學生對人、對己、對世界的正確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過于簡單、粗暴的班級管理和評價方式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耐心、細致地工作及嚴格周全的管理外,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還需有長遠的考慮,做好長期計劃,制訂短期目標,松弛有度、步步為營。在班級開展適宜的心理建設活動的同時,勤于分析學生心理變化情況,逐漸建立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的凝聚力。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教會學生知恥而后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錯誤先學會面對錯誤和改正錯誤,進而戰勝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管理和監控,發現盡管本班整體班風、學風仍存在很多問題,但紀律管理已從緩慢上升的自然發展狀態轉化為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和相互監管的新態勢。
班級管理工作要認真對待、正確處理“第一次”的事情,無論獎懲,對于學生都是一種震撼與觸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堅持相關規定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同樣問題同樣處置,持之以恒,不可時緊時松。班主任對違紀學生所作的思想工作,要堅持有主題、有方法、有步驟,工作方法上堅持心理疏導、批評教育為主,行政處罰手段為輔,爭取得到家長的理解配合,家校共同教育。堅持狠抓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外,協調、調動學生思想中一切積極因素促進班級成員良好習慣的共同養成,保證班級心理建設的開展。
健全而科學的班級制度化管理,意味著要采用適合每位同學的管理辦法。學生性格各異,心理狀態不一,且生活經歷與學習能力差別很大,因此,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日常管理中,建立和鞏固穩定堅實的班干部組織基礎。班干部敢于對其所分管的工作進行積極的討論,提出個人見解并及時有效地對所發現的問題與班主任進行溝通與探討。對于違紀的學生,應耐心了解其實際困難,竭盡所能為其創造良好心理環境,鼓勵他們堅持好習慣,改正自身的壞習慣,逐漸融入班級和學校生活。鼓勵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實際在不同的方面有所發展,承認并肯定每位學生的進步以及為爭取進步而付出的努力。對學生善加引導,班級的正面能量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
學生的不良習慣往往也反映了某一個或某幾個階段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監管的缺失。現階段班級管理深入化和制度化開展必然會觸及學生入學前的不良習慣,無視或逃避都不是最佳方式,班級管理在短期內出成效的最大障礙在于學生不良習慣所造成的在校不適癥,其引發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于重新為他們創設心理環境,建立及培養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幫助其逐步擺脫慣有的思維定勢,重新了解和認識自我。
傳統的教育工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只是知識傳授、行為訓練的工作。其實,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啟發智慧;不僅要訓練行為,更要培養人格[2]。應該堅持做到:(1)制度化建設與心理建設同步;(2)紀律監督與心理監管同步;(3)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4)班級建設與黨、團建設同步;(5)行為訓練與人格培養同步。這樣才能保證班級管理制度化的實施和順利開展。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監督者和總指揮,時刻以學生精神和思想需求為工作的出發點,了解學生各方面、各層次的需求,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專業技能培訓及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關系。班主任與班內行為較極端的學生一起探討未來職業與人生的規劃,從自身職業和人生訴求上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使其對專業發展做出理智的選擇和調整。截至學期末,該班總人數為36人,男生22人,女生14人。經調查訪談及數據統計,80%以上的學生已適應了在校生活,思想狀況穩定,基本能自覺遵守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違紀率較前期下降了25%,無重大違紀現象或事故;班級成員參與社團活動、學校活動的比率增大,多元智能綜合發展水平有所提升,班級操行、德育狀況也有所改觀;半數以上的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調適中確立了學習目標,掌握了初步的中醫理論知識及中醫康復技術;絕大部分學生開始重視并思考職業及人生規劃。在“留得住、學得進、走得出”的職教培育方針指導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班級管理制度化建設已完成初級目標。中期目標將繼續嚴格制度化管理,為學生發展創設更優的管理環境和教學資源。班級管理制度化以職教實際為基礎,針對學生自身發展訴求,兼顧了班級管理建設和學生心理建設。班主任應當堅持細查問題根源、勤加勸勉的原則,堅持班級管理制度化建設并建立詳細的學生檔案,記錄學生和班級的共同成長和進步。
[1]梁曉靜.班級管理制度化小議[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40-41.
[2]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G630
A
1671-1246(2012)20-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