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青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的素質顯現出參差不齊的現狀。加之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生自身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職業學校的學生暴露出道德觀念淺薄、法律意識欠缺、自控能力較差、前途意識缺乏、責任心不強等缺陷。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更多的教師只行使教書的職責,在課堂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要想改變學生的德育現狀,單單只靠“兩課”的開設是不夠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警示我們教育工作者,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刻不容緩。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學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立足專業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等,幫助學生掃除心理陰影。本文立足教學實踐,就高等職業學校藥物分析教學的德育滲透問題作以探討。
教師不但應該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應該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每位教師,不管是否自覺,本身就是學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上課提前10分鐘進入上課地點,進入實驗室需穿工作服,操作過程要嚴格規范不能因為節省時間就不按規范操作等等。
作為專業課教師,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是教師的根本,但僅憑教師的專業知識要實施德育滲透是遠遠不夠的。要求專業教師除了熟悉本專業的知識以外,還要有洞察學生行為的能力。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及相應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才能使我們的德育滲透工作得心應手。
藥物分析課程是一門研究和發展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科”,要求藥物分析工作者要具備基本的操作能力和質量觀念。我們所熟悉的一些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往往和檢驗人員的質量觀念和責任意識有關,例如“齊二藥”事件。藥物分析的課程任務就是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生質量觀念和責任意識的培養。
作為制藥專業的學生,藥物分析為制藥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應為將來的就業打基礎。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不管是在生產、檢驗和銷售等環節都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在藥物分析教學中要實施德育滲透,就要從以檢驗這一崗位群的崗位職責處抓手,讓學生理解責任意識的重要性。
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責任感和團隊意識,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項目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內容。組織、安排學生獨立學習,以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藥物分析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分組完成設計檢驗計劃、準備檢驗工作、實施檢驗任務、分析檢驗數據、評價檢驗結果等,讓一些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責任感不強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將會影響小組整體的成績,漸漸轉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如果教師以資鼓勵,還會樹立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達到我們德育的目的。
學生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合作意識都顯得格外重要。但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是“90后”的獨生子,家庭環境及社會的影響,使得多數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欠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缺乏。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實施教學,可以改變部分學生的現狀。合作學習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進行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多次的練習中,學生會找到合作的樂趣,消除了人際交往障礙。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震驚,還有擔憂,在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通過教師搜集和教學有關的藥品事故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案例,可以給學生更大的觸動和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專業課程的教學評價,以往都是單一的專業知識評價,教師很少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德育行為評價。作為藥物分析課程評價體系,除就用學生專業知識評價、實踐技能評價以外,還應引入德育行為的評價,例如學生上課的出勤情況、上課的表現情況、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同學的合作情況、在實踐操作中是否違反了操作規程、在數據結果處理上是否捏造數據、在實習實訓中是否愛護公物等等,以通過詳盡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規范學生的德育行為。
作為高職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單一的評價形式往往是以教師的評價為主,長此以往,就會使部分后進學生失去信心,甚至會有一些抵觸情緒。如果在評價中采用多種評價相結合的形式,例如學生自評、學習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收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能使其糾正不良行為,使德育滲透進一步深化。
[1]謝海青.淺談高等職業學校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技資訊,2008(34):175.
[2]楊輝.也談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