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瑩
(貴陽護理職業學院,貴州 貴陽 550081)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加入世界組織,我國護理教育逐步走向國際化,這種國際化進程促進了涉外護理這一新興專業的誕生。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僅十多年的時間涉外護理專業便已遍布了全國各大中專院校,因此受到了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學院迅速成立了涉外護理教學團隊,于2010年面向社會招收了第一批涉外護理高職學生,該批學生均為高中畢業生,學習積極性高、主觀能動性強。
病理學是一門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的重要醫學基礎學科,更是位于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引導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本內容,又要符合涉外護理的專業特點,雙語教學模式就成為了該課程的最大亮點。
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目前教育部暫無統一的教學要求。雙語教學的全標英文全稱是“Bilingual education”,作為專門的術語通常翻譯為“雙語教育”。目前,對于雙語教育的界定國內外有幾十種之多。例如教育學家朗特里指出:“雙語教學是將學生培養成能夠用相同的能力使用兩種語言的教育,他在學校中學習,至少每一種語言使用一半”;世界語言學專家麥凱指出:“雙語教育這個術語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其中一種語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在我國,雙語教學指的是能夠在課堂上熟練運用漢語與英語兩門語言進行學科的教與學,并熟練地運用漢語和英語進行學科知識上的教學與交流,最終達到師生均能運用兩種語言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科學習、思考和研究[1]。
目前世界上比較流行的3種雙語教學模式分別為:浸沒式(Immersion model)、過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維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3種[2]。根據我院護生基礎英語參差不齊、醫學英語水平有限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中英文對照、點—片—面逐步滲透的教學模式,遵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于我院雙語教學還處于嘗試階段,為了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仍以母語為主。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如在肺炎章節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名詞有肺炎(pneumonia)、大葉性肺炎(lobar pneumonia)、小葉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等。預先講解重點醫學詞匯的含義,不但可以降低隨后課程的教學難度,還可以增加學生接觸醫學英語詞匯的機會。醫學英語的發音復雜、單詞冗長,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發音及熟悉構詞原件,加深理解詞義,迅速擴大詞匯量。如hyperplasia(增生)、hypertrophy(肥大)、hypertension(高血壓)都是以hyper-開頭,以后學生看到以這個詞根開頭的單詞就會知道它有“超過、多”的含義。
詞本無意,意由境生,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語境即上下文。如在高血壓章節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hypertrophy(肥大)的含義,我們可以用連貫的英文告訴學生:Adult myocytes cannot replicate and therefore with pressure or volume stress undergo hypertrophy(成熟的心肌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在面對增加的壓力或容量負荷時只能通過增加細胞的體積即肥大來滿足機體的需求)。該段英文生詞少,簡單易懂,卻又直截了當地指出了高血壓心肌肥厚的原因與“肥大”的含義。中文與外語在教學過程中靈活穿插,相互印證,學生不僅樂于接受還提高了他們學習專業詞匯的信心。同時,因為我們采用的是多媒體教學,因此可將抽象的英漢語言描述轉換成一目了然的圖片,將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和描述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現出來,在強化視覺刺激的同時,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隨時調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因為如果過份強調英文的使用比例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就會被語言障礙所干擾,可能會使學生對雙語教學產生畏難甚至抵觸情緒,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經過了以上“點、片”的訓練,面對含較多醫學詞匯的全英文段落或章節時,學生的畏難情緒明顯降低。在本學期病理學的教學中,我們明顯感覺到涉外護理班的學生學習本學科知識的積極性遠大于其他班級,上課前教室與走廊里瑯瑯的讀書聲與上課時積極踴躍的發言均可充分說明這一點。不僅如此,涉外護理班期末理論考試的過關率明顯高于其他班級,達到100%。我們相信,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來源于內心對知識的渴求。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雙語教學不但能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也使他們更加符合涉外護理專業的要求。
深入宣傳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使師生對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得到統一,激發師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英文原版教材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長遠的益處。但其內容多,學生把握不住重點,并且語言難度大,學生不易理解。另外,英文原版教材昂貴,這也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應對照中文版的《病理學》教材,挑選合適的英文原版教材及相關英文文獻制作病理學英文閱讀資料分發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可以在網上發布臨床病理討論資料,鼓勵學生閱讀英文病例,就各個不同病例用英語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參與討論。學生還可以通過網上留言或E-mail的方式向教師提出意見,這對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都很有幫助;另外,我們還可將授課教師的英文講稿上傳到網絡上,學生對在課堂上未能及時接受的知識,可以通過課后閱讀教師的講稿進行復習鞏固。
我院留學歸國教師數量不多,且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師大都為醫學專業人員,故在英語表述中很難達到100%確切,而且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教師的英語能力都只停留在閱讀水平,聽、說的能力較差。眾所周知,英語醫學詞匯有很強的專業性,大多來源于拉丁語和希臘語,而且復合詞很多,發音音節多且雜。因此,要保證雙語教學體系有一個穩固扎實的基礎,確保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切實提高教師的英文水平。可結合我院實際,定期舉辦雙語教學提高班,對實行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然后定期預講,利用集體備課的時間提出不足與改進措施;若條件允許可陸續派我院教師前往雙語教學效果好的其他醫學院校甚至國外院校學習。師資是決定雙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確實是一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程。
[1]趙新洛.關于雙語教學教材改革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7):144-145.
[2]徐盛林.使用英文教材進行雙語教學初探[J].大學教育科學,2004(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