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娜,原 英
(哈爾濱市衛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多媒體教學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費 娜,原 英
(哈爾濱市衛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多媒體教學;婦產科護理;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婦產科護理是一門理論枯燥、抽象、實踐性很強的臨床護理學科。由于婦產科的特殊性,教師難以進入臨床進行教學。有些疾病又涉及個人隱私,更鮮有病人愿供教學之用,加之我校護理專業的學生大多是17~18歲的孩子,對此學科的內容知之甚少,而傳統教學學生難以理解,也難以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和普及將有效地改變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婦產科護理課件已成為多媒體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筆者根據自己幾年來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實際情況,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婦產科護理教學經歷了板書、掛圖、幻燈片等多種模式。以往的教學主要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憑借板書、畫圖等增加學生印象。但是,由于婦產科的特殊性及其所面對的人群,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而學生看不到的東西就很難理解,所以只能死記硬背,這樣進入臨床實習很難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因此,改革婦產科護理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勢在必行。
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及臨床經過難以理解,例如“正常分娩”的臨床經過及處理,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許多遍,學生也難以理解全過程;人工流產、上環術、取環術等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缺乏真實感,臨床也無法直接窺視,而采用視頻技術,同時結合模型和掛圖,解決了婦產科護理示教難的問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針對子宮脫垂的分期和慢性宮頸炎,筆者制作了一系列圖片,使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子宮在女性生殖道的狀況,看到了5種不同的宮頸炎類型,結合身邊接觸的人群及廣告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提高了臨床思維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的知識常常掌握得更迅速和牢固。好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能使學生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便于理解,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在每章課件結束時加入一些自測題,講授完本章節后,采用講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回答試題,答對時不吝惜贊美之詞,用“你真棒”、“非常好”等語句進行表揚,并報以掌聲;答錯時用“沒問題,再來一次”等語句進行鼓勵,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避免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又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本堂課內容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及時進行拾遺補缺,充分體現了“愉快教學”的現代教育特色。
學生的認知水平總是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體的。婦產科護理知識雖然真實存在,但卻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僅靠教師空洞的講解,讓學生自己去想像,難度很大。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圖表、動畫形式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將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絕大多數學生反饋,此法教學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使自己的興奮點被激發,將那些不易表述的知識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來,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啟迪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從而加快學習速度、增強教學效果。
我校一貫堅持教學的雙核理論,即“核心知識”、“核心技能”。由于婦產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僅僅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就必須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還要有熟練的實踐技能。“核心知識”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基本上能夠熟記其中的內容,而要想真正掌握護理技能是有很大難度的。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加之醫學知識內容繁多,病例、臨床表現等知識又抽象、不易理解,每堂課聽完,學生總會有種疲憊感,課堂吸收率很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改變了這一現象,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作用是通過現有的媒體,創造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其內在的潛能,使其掌握科學的臨床思維,盡可能地將視覺感受轉變成觸覺體會,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從而促進教育模式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婦產科護理教學中要講授各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傳統的文字描述和講解雖能講述出各種疾病的臨床特征,但學生很難形成直觀的印象,只是從文字上認識該??;考試時雖也能得到高分,但到臨床上見到具體病人時卻做不出診斷,成了真正的“高分低能”。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結合實際病例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使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隨時對接,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幫助學生提高臨床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教學雖不及多媒體教學形象,但其最大的優點是教師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跟上授課節奏,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講解在書本上找到本節課的知識點。而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后,學生過多地關注了課件中的內容,課后不知道本堂課的核心知識在哪兒,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的動態圖表、圖片、錄像片段等“過目就忘”。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也正是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而多媒體教學的弊端,又可以用傳統教學的長處來彌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掌握節奏,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常規教學方式的關系,避免造成本末倒置、重點不突出的不良局面。讓現代化多媒體和傳統的教學媒體共存于課堂中,不能厚此薄彼。
多媒體課件可以突出對象的本質因素,為了便于觀察,還可以根據需要變大為小、變動為靜、變快為慢或變慢為快等,使難以直接觀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感受能力可及的范圍之內。模像直觀的這些獨特的作用,使它成為現代化教學的主要手段。但是,模像直觀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模像與實際事物間有一定的距離,有時學生難以把模像知覺同真實的對象聯系起來,甚至產生不應有的曲解[1]。因此,在制作和使用直觀教具時,要注意教具與真實事物之間的正確比例,要把學生不熟悉的對象和熟悉的對象作比較觀察。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要把模像直觀與實際直觀結合起來。
總之,多媒體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充實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愉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能為教學改革創造一個良好契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把握好多媒體課件使用的尺度,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1]李志.學校心理學教程[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4.
G420
A
1671-1246(2012)18-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