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忠,蔡忠剛,張曉民
(甘肅省中醫院影像中心,甘肅 蘭州 730050)
如今醫學影像技術已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所以醫學影像學的工作流程、操作模式及評價標準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但這些新方法、新技術在對人類醫療保健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增加了受檢者的輻射劑量,X線輻射誘發癌癥已有很多案例[2]。在許多發達國家,CT 檢查被認為是造成醫源性照射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3]。如何以最低輻射劑量獲得能滿足診斷要求的圖像,在輻射劑量與診斷圖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放射界共同關注的課題。在過去的幾年里,國內外放射界同仁在低劑量檢查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時,生產X線設備的廠家也致力于降低輻射劑量的研究,生產出了條件自動跟蹤的數字化DR 設備,多層螺旋CT 等設備,使輻射劑量降低很多??墒牵冗M設備的使用卻造成了有些影像技術人員對操作規程的不重視,忽略了規范化操作。
回顧分析我院近幾年數字化X線檢查病例,結合目前影像界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影像技術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視的問題分析總結如下。
由于醫院患者逐年增多,導致影像技術人員只求速度不求精度,簡化操作流程,沒有合理使用遮線器,如拍攝手指的照片也用14 ×17 英寸的探測視野。
很多影像技術人員在拍攝四肢片時仍然使用濾線器,導致增加了受檢者的輻射劑量。
很多影像技術人員習慣用大劑量X線攝片,以追求更好的圖像質量。因為數字化攝片時,當攝片條件高出最佳條件幾倍時,不會造成費片,反而會減少量子斑點對照片的影響,而傳統屏(片)系統攝片稍微高出最佳條件都會造成費片。
部分年輕技術人員和實習生業務知識不夠扎實,實踐技術不夠熟練,出現體位設計不合乎臨床要求或體位擺放不標準的情況,還有攝片前對患者沒有進行很好的指導溝通,導致重復攝片。
部分年輕技術人員在CT 掃描中常利用薄層掃描或增強掃描。
簡單分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一步探索如何以最低輻射劑量獲取最佳診斷圖像的目的以及影響這一目的要素。比如設備的配置(越高檔的設備輻射劑量越低);影像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被檢查者變異的隨機性;影像醫務人員的責任心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不可能對放射檢查的所有程序進行評價,且國際上也沒有對有關診斷檢查做出患者輻射劑量界限的推薦性建議,故筆者認為應制訂放射醫學檢查的影像質量標準,嚴格貫徹X線應用的“正當化”、“合理化”、“最優化”原則。作為影像專業人員,“正當化”、“合理化”、“最優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不能錯誤地認為最低的拍攝條件是降低輻射的最終目的,要正確地意識到,規范化操作才是降低輻射最主要的因素。影像技術人員要重視規范化操作,注重工作細節,應做到以下幾點。
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在不影響診斷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縮小照射野,這是降低檢查輻射劑量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條件。
在對患者進行四肢攝片時,要去除濾線板,以降低攝影條件,減少輻射危害。
做好檢查前對患者的交代及訓練工作,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對被檢查的患者,應做好檢查區以外部位的遮蓋防護。
在CT 掃描中,能少掃的不要多掃,能厚掃的不要薄掃,能不增強的就不增強,以最少的檢查層數達到最佳的診斷效果,防止只圖追求圖像質量而隨意加大掃描條件行為的發生。
檢查時盡可能讓陪護人員離開,必要時應讓陪護人員穿上鉛防護衣,并盡可能讓其離球管遠一些。
定期檢測設備、機房的X線防護和泄漏等情況,并時常進行修理和維護。
隨著放射衛生學的發展以及公眾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重視X線檢查中的輻射危害問題。國內外不少學者曾對X線檢查進行反復劑量測量,從測量結果看,在醫用X線檢查中,患者所接受的平均劑量均在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輻射防護標準規定的允許值之內,而且人體一次接受的醫用X線檢查仍然是安全的,但安全并不等于沒有損傷。盡管目前先進的數字化X線設備使X線輻射劑量已經降到很低,放射界同仁或學者也都在積極尋求更低劑量的學術方面的檢查方法,但作為影像技術人員還是要明白操作的規范化對降低輻射的重要性。
[1]秦維昌.醫學影像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55(2):113-114.
[2]Colang Je,Killion Jb,Vano E.Pationt Dose From CT A Literature of Review[J].Radiol Technol,2007,79(1):17-26.
[3]鄭鈞正.研究電離輻射水平與效應的重要文獻——UNSCEAR 報告書[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2002,22(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