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清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2)
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思考和實踐
康美清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是中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培養面向基層的實用型、應用型人才,為廣大勞動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更突出的貢獻。
科學發展觀;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
中醫藥歷經數千年的實踐,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當今,在傳統文化受到新思潮沖擊時,中醫藥的發展及其如何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也面臨著考驗,筆者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得到了一些啟示。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就業壓力的增大,曾經“廢除中醫”的思想和行動使一部分中醫藥學習者產生了猶豫,甚至離開了這個行業。中醫藥學習者應該明白,“每種醫療手段的消失,都是對人類健康權的一次剝奪”。專業思想不穩定是干擾學風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中醫臨床教育是一個特殊的門類,有鮮明的學科特點和教育特色,其專業思想教育是中醫教育的重要環節,關系著中醫科學的振興,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因此,堅定的中醫臨床專業思想和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強烈的事業心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中醫事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外在條件和內在根本。
1.1 “以人為本”是中醫藥的特色優勢
根據我國國情,國家加大醫學高職高專教育力度,培養實用型、應用型、適應基層醫療需求的人才,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建設的本質要求和核心——“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中醫藥的發展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史的經驗總結,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對中醫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中醫藥極富內涵、極具特色的優勢所在。
1.2 機遇和保障,是中醫藥良好發展的保證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該《意見》在扶持中醫藥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遵循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國家將加大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投入,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城鄉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臨床醫療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這是我們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發展的好機遇。由于受經濟下滑趨勢影響,人們可能會降低醫藥消費等支出,更需要“簡、便、廉、驗”的中醫藥發揮優勢,這是中醫擴大服務范圍的契機。
面對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必須科學管理,狠抓人才培養,保持、發揚中醫藥特色與優勢,這是中醫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科學發展觀突出強調了發展的為民性、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多樣化的質量觀才是中醫確立大眾化階段高等醫學教育質量觀的基本出發點。對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而言,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探索其教育質量要素,培養適應基層醫療、農村醫療的中醫臨床職業人才,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1 更新理念,快樂中醫臨床教育
熱愛生活,其實是對教育本質的一種新的思考,教育藝術的精髓在于快樂教育[1]。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厭教厭學弊端,我們提出了快樂中醫臨床教育的理念,也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
2.1.1 樂教樂學,充分發揮“雙主體”作用任何成功的教育教學,都是兩個主體相互協調的結果[2]。快樂中醫臨床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對高職高專中醫藥教育有客觀的評價和深深的熱愛,做到善于學習,善鉆教材,善研教法,善攻中醫臨床技能,培養良好品德,立足于科學實際,依據學生心理、年齡發展的不同階段、層次,采取適宜學生領會和接受的方法、原則。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良好的情感、新穎的知識、熟練的技能、滿意的中醫藥臨床療效都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快樂,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中醫的淵源與發展,創新實踐中醫臨床能力并全面發展,為廣大勞動人民的健康事業注入活力,成為中醫藥發展的生力軍。
2.1.2 德能立業,培養合格中醫臨床人才隨著當前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要求的轉變,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培養的學生不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心態,“德”與“能”是學生就業的“兩把鑰匙”。
醫學生將來的服務對象是人,除具備精湛的臨床技能外,還要講醫德,尊重病人,努力減輕病人的軀體疼痛和經濟負擔等,所有這些均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快樂中醫臨床教育理念在有效提高教學主體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教師理智的愛,尊重學生的個性、價值和尊嚴,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和諧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有助于其建立良好的人際情感和救死扶傷的高尚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善于繼承和吸取中醫學優秀文化,勇于探索,成為具有責任感、自豪感、集體主義情感的人才。科學發展觀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為基層輸送合格的、實用的社區全科醫學人才。
2.2 優化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課程
2.2.1 將師承融入當代高等中醫臨床教育中醫藥院校教育有統一的教材、規定課程和約定學制,師從專業面較寬,有利于大批中醫職業人才的培養。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強調因材施教,突出個性化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之一,對具有傳統科學特色的中醫來說尤為重要。中醫學是經驗醫學、實踐醫學,師承教育是中醫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主要形式,將其有機地融入現代高職高專中醫教育體系,在時間及內容上統籌安排,可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也是實施個性化教育,培養高質量、實用型中醫藥臨床人才的有效途徑。
2.2.2 合理選擇教材,加強實訓課程配置中醫藥傳承了中國古代哲學背景,文化底蘊深厚,文字表達較抽象,辨證論治的臨床技能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地實踐練習、總結提高。教師在運用快樂教育法時,不能為趣味而趣味,失于浮淺,流于庸俗。在選擇教材時,教師應在充分考慮并安排教學大綱規定內容的同時,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動機,把這種動機引向學生的自我目標建立,并使之與教學目標統一起來,達到對教材的處理、發掘、傳達具有正確性、邏輯性。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根據高職高專培養實用型、應用型臨床專業人才的目標,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大中醫臨床實訓課程比例;另外,針對課程多、學制短、實訓課學時仍然不足的情況,開展了課外中醫臨床技能培訓班。這些優化課程配置的教學改革在實踐中取得初步成效。
新時期的科學發展觀,指導高職高專中醫臨床在快樂教育理念中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使學生能主動、和諧、全面地發展,掌握中醫藥專業基本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中醫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將課堂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促進個人全面發展,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統一,反過來個人全面發展也會推動社會進步。服務社會,是構建中醫臨床教育辦學模式的核心和目的,也是所有教學行為的價值所在。只有這樣,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才能在社會、教育、人三者之間和諧發展。
總之,在當今西醫思維占絕對優勢的時代,對于高職高專中醫臨床教育,務必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中醫學的精髓,加強中醫臨床教育和實踐,讓中醫更好地為衛生事業發揮作用。
[1]黃淮.快樂教育新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1,11(1):26.
[2]張先松.“快樂體育”教學的嘗試[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19(3):75.
G420
A
1671-1246(2012)15-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