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羅山愛
“外購不足恃,國貨當自強。”這是自陳水扁時代以來,臺灣“國防部”和島內軍工業一直高喊的口號。可有臺媒19日爆料稱,臺軍“外購”與“國貨”均出紕漏,臺空軍賴以爭奪海峽制空權的美制AIM-120中程空空導彈頻繁出現保養問題,美國生產商傲慢地拒絕負責,而島內費了大力弄出來的“云豹”裝甲車也不“爭氣”,據說車體鋼板擋不了子彈,乘車士兵一旦上戰場或成“人體沙包”。
據臺灣《聯合報》19日報道,臺軍爭奪海峽制空權的工具——美制AIM-120導彈,連續3年發生雷達罩無故龜裂的現象,制造商美國雷錫恩公司不承認是技術瑕疵,僅許諾以優惠價格協助翻修,但臺軍不肯接受,堅持按“瑕疵品”模式盡快修復,美商要承擔全部費用,雙方迄今仍為此進行談判。據報道,美方早在去年的售臺武器協調會上坦承,除臺灣外,其他購買AIM-120導彈的用戶也有類似問題,美方判斷龜裂與臺灣氣候潮濕和地球引力有關。
但臺灣軍方似乎并不認同,曾有傳聞說美國在外銷武器領域有一套秘密的“藍燈計劃”,目的是掌握高科技軍品的流向,出售給盟友的裝備會事先在生產線上計算好某些部件的使用壽命,到了一定時間就會損壞,從而需要送回原廠檢修,屆時美國人一方面可以遙控盟友的軍事能力,一方面也可在維修時確認裝備是否曾遭拆解研究,甚至還裝入定位器確定是否被轉售第三方。有島內導彈專家稱,美航母搭載的F/A-18戰斗機全天候掛載該導彈執勤與作戰,“臺灣氣候再潮濕,總比不上天天在高鹽高濕的大海上漂的航母吧!美軍為什么不出這樣的怪事呢?”
在“外購”出現問題之余,臺軍“國貨”也出現紕漏。據臺灣東森新聞19日報道,島內“國防部軍備局”費時多年才推出的“云豹”戰車居然通不過防彈測試,不僅裝甲車體會被子彈貫穿,連車內的防彈隔板也被貫穿,這讓軍方大丟顏面。“云豹”戰車是臺軍基于未來快速反應作戰及國際輕型化陸軍趨勢而研制,甚至還被選定為陳水扁戰時逃難用“總統車”。
臺軍方匿名將領說,“云豹”戰車的鋼板抗疲勞與防彈性能基本過關,尤其在抵抗9毫米手槍彈,7.62毫米普通彈、鋼芯彈,12.7毫米曳光彈及破甲燃燒彈方面基本符合技術指標,但唯獨在“最大防彈極限測試”中遭受“某種穿甲彈”貫穿。有內部人士稱,這種穿甲彈實際就是由美制“勃郎寧”M2重機槍發射的12.7毫米鋼芯穿甲彈,只是官方不敢承認,“只要承認,所有造出來的云豹戰車全得報廢,連國防部長高華柱都要下臺”。該人士還透露,臺軍曾花數百萬元購買美國軍用標準的防彈鋼板制造“云豹”車殼,“國防部”高層卻下令不準進行防彈測試,避免影響采購“中鋼”生產的非軍用標準防彈鋼板。一名退役武器測試軍官說,臺“國防部”不敢拿進口軍用鋼板與“中鋼”鋼板PK,明顯有作弊嫌疑,連子彈都能貫穿的防彈鋼板還能拿來生產裝甲車,“當局簡直在制造鐵棺材,去送給解放軍當活靶!”▲
環球時報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