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成良 本報記者 王亮亮
美國商務部將于當地時間20日下午就一項廣受關注的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及其組件是否存在補貼一案做出初步裁決。外界預期,美國政府做出肯定性裁決的可能性很大。路透社19日稱,美國總統奧巴馬預計將通過裁決,力挺美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以“清潔能源領域的冷戰”為題報道稱,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曾表示,“美國正面臨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競賽,不作為的代價將是美國喪失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領導地位”。
該報將新能源領域技術競爭比喻成“一場冷戰”,稱德國、日本、西班牙、韓國等國都在力爭成為主要的清潔能源產品出口國。而美國對中國發起挑戰則是擔憂中國公司在出口低成本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風能產品上具有“不公平”的先發優勢,并進而“窒息”美企生存空間,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將在未來數年控制風能和太陽能市場。
此次案件是去年11月由7家美國企業發起的。它們聲稱中國太陽能產品傾銷幅度為49.88%-249.96%,獲得的補貼率高于所調查產品允許得到的補貼限額,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相關產品征收10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
本次裁決美方一再推遲,與該案件的敏感性和復雜程度有關。這是美國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的第一起貿易救濟調查,在美國太陽能業界和社會激起極大爭議。此外,由于美國上下游許多相關企業與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的利益息息相關,很多企業公開與中國太陽能企業站在一起,反對由少數幾家美國公司提出的這起訴訟。由包括MEMC電子材料公司、西屋太陽能公司,以及尚德和英利美國分公司在內的25家企業組成“買得起的太陽能”聯盟,反對向中國產品加征關稅,認為這將提高美國市場上太陽能產品價格,并威脅10萬個美國工作崗位。更多沒有參與訴訟的美國企業表示,中國價格便宜的太陽能產品拉近該產業與普通消費者距離,促進該產業迅速發展。“買得起的太陽能”聯盟所代表的企業的工作崗位占美國太陽能行業的97%-98%,涉及民用、商用太陽能板安裝及國內太陽能制造業。而發起訴訟的7家美企中領頭羊“太陽能世界”提供崗位不到2000個。“買得起的太陽能”聯盟主席基格·沙說:“我們不允許幾家公司的反華活動威脅美國太陽能業及數萬名美國人的工作”。
“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組件做出肯定初步裁決的可能性很高”。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貿易問題專家斯蒂夫·蘇拉諾維奇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總統大選年,中國已變成美國政客向選民標榜他們正在“采取行動或做一些事情”的靶子。他說,這個案子被提出,就是因為它涉及中國。
英國廣播公司說,這是中美貿易關系緊張的最新跡象。美國商務部19日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這基本為美國針對此類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掃清道路,預計周三還將公布是否接受對來自中國的不銹鋼拉制水槽產品的“雙反”調查申請。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太陽能板以性價比為主導,價格上占很大優勢,質量不敢說最好,但肯定合格。此次案件中企輸的可能性仍存在,但太陽能行業本就應以國內為主,過去產品90%以上出口,如今應更多轉向國內市場,并加強研發。▲
環球時報201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