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美、日特派特約記者 李景衛 李勇 李珍 ●本報記者 郭芳 ●魏輝
“澳中關系面臨新考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6日拉響“警報”,原因是該國禁止中國華為公司競標其全國寬帶網項目。這個被稱為澳大利亞“信息脊柱”的大項目價值高達359億澳元,華為作為唯一一家建成已運營類似網絡的電訊設備制造商卻連競標資格都被“剝奪”了。澳大利亞官方給出的理由是“擔心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澳總理吉拉德26日辯護稱,此舉符合國家利益。澳大利亞前外長唐納則質疑這種擔憂“荒誕”,并稱“認為華為卷入了網絡戰的觀念,可能僅是因為這家公司來自中國”。日本《周刊新聞》就此評論說,中國雖然崛起,但很多國家對中國還是充滿深深的疑慮,而討厭一個人,甚至對其發型都不滿意。中國學者何茂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用了一個詞總結中國企業“走出去”遇到的不公平對待——“國際民粹”。
澳政府禁止華為投標
“澳大利亞禁止華為投標寬帶網項目”,這是法新社26日報道的標題。文章說,中國電訊巨頭華為投標澳大利亞全國寬帶網項目遇阻,據稱是出于澳方對網絡安全的擔心。澳總理吉拉德辯護稱,此舉符合國家利益。“全國寬帶網是巨大的基礎設施工程,你們會期待政府謹慎決策,確保這一基礎設施工程如我們所愿,我們已經采取了這種決定”,在首爾出席核峰會的吉拉德對記者說。
澳大利亞數月前就私下把“禁令”傳達給華為公司。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披露,澳司法部去年年底向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長、退役海軍少將約翰·洛德宣布了這一禁令,告訴他不要投標全國寬帶網的任何供貨合同,因為不會成功。報道稱,禁止華為投標的決定是政府根據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的建議作出的。澳官員還告訴華為,堪培拉發現了中國的網絡襲擊。華為隨后展開公關,資助多名反對派議員訪華,并計劃贊助橄欖球聯盟堪培拉奇襲隊,以改善在澳大利亞的形象。但華為的努力并沒有打動澳政府。澳司法部長的發言人26日說,全國寬帶網是“澳大利亞信息基礎設施的脊柱”,政府有責任竭盡全力保護它的完美無瑕及其運載信息完整無損。
“中國的網絡襲擊”和所謂的“軍方背景”是澳大利亞向華為下“禁令”的主要原因。法新社26日說,華為一度得到澳大利亞全國寬帶網公司的認可,但堪培拉進行了干預,因為華為的創建人是前解放軍工程師。澳大利亞總理、外長和國防部長的電腦被疑在去年3月遭到黑客攻擊,其源頭疑為中國。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網站26日稱,問題的核心是擔心華為設備可能有“后門”,使中國能夠竊聽或攔截網絡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與美國保持一致,卻破壞了與中國的關系。
對于澳政府的做法,華為表示失望。法新社26日援引華為澳大利亞公司政府和公共事務主管杰里米·米切爾的話說:“我們顯然對此失望,華為將繼續開放和透明,努力尋找辦法,證明我們的技術安全。”華為中國總部26日發給《環球時報》的聲明說,作為世界領先的國家寬帶網絡供應商,華為希望在澳大利亞的國家寬帶網絡項目中發揮積極作用,但這最終取決于澳政府和國家寬帶網絡承建公司的決定。華為對于目前的決定深表遺憾,仍將繼續以開放透明的態度,為網絡安全提供保障。該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強調,華為希望向外界澄清,該公司沒有軍方背景。
澳大利亞反對黨也質疑政府的決定。天空衛視澳大利亞新聞臺26日稱,去年在華為贊助下訪問華為工廠的反對黨金融事務發言人羅布說,這種禁令將加強海外投資者對澳大利亞的“悲觀觀點”。他還表示,過去4年,陸克文-吉拉德政府已經破壞了澳大利亞與中國、印度、日本和印尼的關系,禁止華為競標是“一個功能不調政府笨拙、無禮和不專業的最新之舉”。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之一、前外長唐納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華為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2004年就進入澳大利亞市場,對它卷入網絡戰的擔憂簡直是“荒誕”,并稱“認為華為卷入了網絡戰的觀念,可能僅是因為這家公司來自中國”。
“國家安全祭壇上的不幸羔羊”
在此之前,華為等中國通訊公司已多次在美國等國遭受過類似“待遇”。英國《金融時報》說,華為作為唯一一家建成已運營類似網絡的電訊設備制造商,參與了包括英國在內的8個國家類似項目的建設。對于華為而言,被排除在這一合同之外,如同它在美國曾經的遭遇一樣。作為世界通訊巨頭,它已經征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歐洲的市場,但由于其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任正非曾是解放軍軍官,美國政客懷疑它是中國政府或軍隊的代理商,其設備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華爾街日報》26日稱,華為一直尋求在美國立足,但被美國的國家安全焦慮所阻止。2008年,華為收購3Com公司告吹。2010年,華為在投標Sprint Nextel公司網絡升級項目時再次受挫。去年年底,美國國會對華為和其他中國電訊公司進軍美國市場是否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展開調查,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政府可以利用這些設備跟蹤電話和電子郵件,或者破壞甚至摧毀電訊系統。
美聯社則重點強調澳大利亞與中國、美國微妙的關系。報道稱,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鐵礦石和其他礦產的需求促進澳大利亞經濟繁榮。但堪培拉對北京軍費開支增長和在亞洲日益自信感到不安。美國和澳大利亞去年9月宣布將網絡安全納入其防務聯盟。奧巴馬去年11月還宣布向澳大利亞北部派遣軍機和2500名海軍陸戰隊。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稱,澳大利亞警方前網絡安全官員麥克吉本表示,如果是因為安全原因,他支持澳政府的這一禁令。麥克吉本說:“美國思科公司和中國華為的不同在于他們的地理位置,我懷疑他們的產品中都沒有后門,因為這樣做失去的太多……但你需要問問自己,(美國和中國)哪個政府對我們更忠心,誰會在需要的時刻支持我們。”
“華為可能淪為國家安全祭壇上的不幸羔羊”,做出這一判斷的《悉尼先驅晨報》26日說,盡管華為發動魅力攻勢,但它未能消除與中國軍隊有關的指控。事實上,華為做什么也不能改變美國將中國稱為“最積極、最持久”的對美網絡襲擊者的事實。華為將一直帶有“中國大型電訊公司的污名”,這個國家正與美國發生激烈的網絡沖突。在《華爾街日報》網站上,網友pug_ster留言道,所謂的中國網絡攻擊借口完全是澳大利亞和美國政府的玩笑。如果澳大利亞以“中國網絡攻擊”為由禁止華為,也許中國應封殺麥當勞和必勝客,因為它們增加了中國人的腰圍。
“西方心理上對中國崛起接受不了”
事實上,類似的困擾并不只發生在中國通訊企業身上。投資被拒、收購遇阻的事情近年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不時發生。澳大利亞“商業旁觀者”網站26日稱,不要對安全關切感到驚訝萬分,3年前,中國的五礦集團收購OZ礦業一處礦產就曾遭遇阻力,因為該地接近烏美拉導彈試驗場。前情報分析員懷特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隨著中國越來越富,越來越有技術能力,當然也變得更加野心勃勃,它將做更多這類事情,我們不應對此感到驚訝。”
日本《周刊新聞》26日以“不喜歡一個人包括那個人的發型”來形容華為在澳大利亞被禁止競標一事。文章稱,很多國家將政治原因連帶到經濟合作上,這點美國尤為突出,當出現與其意見相左的國家時,美國總喜歡采用經濟制裁的手段,有時候將經濟領域合作當做外交、政治手段。中國雖然崛起,但依然是很多國家“防范的敵人”,很多國家對中國還是充滿深深的疑慮。就好比討厭一個人,甚至對其發型都不滿意。
說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受阻,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26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他說,上周與一些學者在外交協會座談時,法國前外長韋德里納坦言,西方心理上對中國的崛起“接受不了”,因為僅20年前中國還是丁當響的窮國。韋德里納說,美國尤其接受不了,歐洲好一些,但就他自己而言,心理上接受這個現實,10年之內都不太可能。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則將此總結為“國際民粹”。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很多國家在發展初期都會遇到的問題,歷史上日本,甚至美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都經歷過這一過程。現在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難免會有一些人使用不正常的競爭手段。中國企業對此應該有所作為,自己強大了就容易得到認可。另外,中國企業應該更好適應國際規則,使股份情況、制度、業績更加透明。▲
環球時報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