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孝
鞍山市鐵東區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鞍山 114000)
投擲是通過短時間的爆發力作用于器械上使器械獲得較大的速度投擲到最遠。所以,需要經過對運動員進行科學、系統、可行的訓練,使運動員的力量素質、速度素質和專項技術能力等方面達到最高水平。初中階段的投擲項目主要包括標槍、鐵餅和鉛球。筆者有多年的業余投擲項目訓練經驗,并結合帶領初中生進行投擲項目實際的基礎訓練,對如何更好的選擇優秀的初中生,參于到投擲項目比賽與訓練中來,總結歸納了多年從事基層投擲的練習內容和方法,談談如何加強業余體育人才培養的一點看法。
我國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大都在 11~15歲,針對初中階段投擲項目運動員科學選材不僅可以縮短運動員的訓練周期,還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基層廣大教練員對基礎選材工作非常重視。由于基層業余體育訓練缺少較先進的化科學測量儀器,初中階段投擲隊員的選材,主要通過直觀的察看與簡單的身體和機能簡單的測試,初略選擇出利于投擲練習的運動員。因此,投擲的基層選材工作主要以身體形態為主,再加上基本身體素質的運動水平去評判。
現階段國際投擲項目的運動水平不斷提高,對運動員的科學選材越來越顯得重視,尤其是對兒童、少年如何進行科學選材更為重要。相對初中生來說能參加業余投擲訓練的重點是體能,著重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尤其是對運動員的未來身高、臂展、體重進行預測。
通常我們經過對投擲項目運動員的膝關節、踝關節,特別是髖部、肩部關節的靈活性要好,反之不利于技術的掌握,另也影響投擲工作距離。及時了解運動員的身體柔韌狀態并為隊員制訂相應的訓練對策,使之在柔韌性方面提高。
我們主要以快速力量為主導的體能類型為主的擲投中群項目,運動本身的特征決定了在快速力量競技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決定了運動員是否能達到優秀投擲運動員的標準。此類身體素質的發展更要求隊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方式完成投擲所需要的技術動作,更強調了隊員應具有的爆發力較強和具有加大的最大力量。在練習中,我們必須的按照投擲項目的爆發性、突然性的急劇用力和用力次序是肌肉用力運用到投擲項目的顯著特征。因此,我們在安排隊員在快速力量訓練中要注重觀察其技術動作能否按照正規的要求。
身體素質的各方面訓練是運動員提高運動能力,身體機能和合理掌握技術的基礎。由于正常的青春期和身體生長發育期處于整個初中階段,我們就必須對投擲項目的隊員的身體素質的各方面進行強化練習,在初中階段隊員的發展身體素質的最佳時機,我們能夠針對隊員的運動器官、內臟器官、神經系統、以及柔韌、力量、靈巧、彈跳、速度等素質進行全面訓練,使投隊員能較好的提高其運動能力和身體各項素質,能夠合理的訓練好投擲技術的專項的能力。
訓練中,主要針對初中的隊員身體和力量等能力沒有達到成人的水平,安排輕器械或者模仿的徒手練習為主。例如,鐵餅項目練習,(以右手為例)右手持較輕的鐵餅進行預擺的練習,身體的扭緊程度達到最大,反復持續 3組(每組12~15次),后針對扭轉髖部進行練習,進行 4組(每組12~18次),然后在進行手持輕器械轉動右腿和轉動右部髖關節的練習,進行4組(每組12~14次),通過這些技術動作的分解練習,提高隊員的主動用力轉體、轉髖的動作和正確的揮臂轉體動作姿勢有較大的輔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選擇輕器械和較輕的鐵餅不可太重,應遵循先輕器械后重器械,訓練的強度也應該從小到大,并且在每組的練習時間間隔應較長,等練習熟練了以后過渡到器材的練習中來,這樣能很好的穩定和提高隊員的投擲技術動作。
力量素質是投擲隊員的重要素質,是完成高質量技術動作和取得抱負成績的保障。在初中階段的隊員隨著歲數增大身體的肌肉的力量也能顯著增強。所以,在初中階段兒童、少年的力量素質訓練中藥遵循著其生理發育的特點。經大量研究表明,過早的進行大力量的素質練習可至肌肉僵硬,阻礙了靈活性和速度的提高,力量素質訓練沒有重視到培養和發展兒童、少年的重要性,都是和現實情況不符的。因此,我們在業余體育訓練中,針對初中階段的投擲項目隊員的訓練,要掌握好運用較輕的運動負荷發展隊員的身體爆發力的練習為主。在日常生活和業余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多注意隊員的性別、年齡和練習時間,合理的調整訓練安排,安排課后的放松練習,并根據每名隊員的特點,制定出適合其自身發展的訓練計劃,保障每名隊員都能通過業余訓練達到或超過最佳效果。
通過以上的總結和分析可知,如何搞好初中生在業余體育投擲項目的訓練,提高投擲項目的運動成績,首先應注重選材,其次發展力量和速度是重點,最后專項的技術是核心。教練員要多注意隊員的性別、年齡和練習時間,合理的調整訓練安排,安排課后的放松練習,并根據每名隊員的特點,制定出適合其自身發展的訓練計劃,保障每名隊員都能通過業余訓練達到或超過最佳效果。
[1]中國田徑協會.中國青少年教學訓練大綱(2009).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2]黃文勝.青少年的投擲訓練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4):95~96.
[5]林德華.王新坤淺談初選兒童少年投擲“苗子”應觀察研究的原因.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