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敘利亞特派記者 李逸達 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特約記者 曲恒
聯合國-阿盟特使安南說敘利亞政府接受10日為停火最后限期,但鮮有輿論對此持樂觀預期。美聯社4日稱,敘政府軍開始陸續從部分城市撤回基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晚些時候則說暴力沖突和流血事件未斷,不見停火跡象。聯合國將派維和部隊監督兩派停火,先遣團5日抵敘。眼下,敘政府軍是邊打邊撤:把重型武器撤出控制區以顯誠意,但嚴防反對派武裝乘虛而入。政府說,要避免“重蹈1月覆轍”。
所謂“覆轍”指敘利亞今年1月與阿盟就派遣觀察團達成協議后,從部分城鎮撤軍。敘政府官員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時反政府武裝趁機坐大,局勢日益失控,政府軍付出慘重代價才奪回部分據點。
敘《祖國報》援引政府高層人士消息稱,有關政府軍10日前完成全面撤軍的說法“存在偏差”,10日前將撤出重型軍事裝備,而非全面撤軍。該高官還表示,要嚴防反政府武裝利用“政府遵守協議撤軍之時”加重暴行,“當全體民眾都享有安寧時,政府才會全面撤軍”。
多家西方媒體4日援引敘反對派說法,稱當局撤軍只是“空談”。因為4日“霍姆斯市中心發生爆炸,機槍聲不時傳來,政府軍仍在大馬士革近郊搜捕,坦克在街頭巡邏,遍布交通要道的檢查站仍在正常工作”。
安南發言人表示,一支由5-6名聯合國維和專家組成的先遣組5日抵達大馬士革。《環球時報》記者從敘外交部獲悉,該代表團將就如何具體落實安南協議與敘方會談。英國廣播公司稱,先遣組將考察如何在敘部署200-250人的停火觀察團。敘利亞國內寄希望于“中立客觀的國際機構監督停火,建立保障機制,防止反政府武裝不遵守承諾,再度起勢”。
敘反對派此前表示,政府軍先撤出重型武器,他們才停火。本月1日的伊斯坦布爾“敘利亞之友”二次會議上,反對派仍在積極尋求物質援助和國際施壓巴沙爾下臺。埃及《消息報》稱,敘兩派要價不同,對撤軍的理解不同,很難真正停火。
敘國內的局部激戰正向不可預知的小股襲擊和暴力事件演變,《環球時報》記者所在的大馬士革,反政府武裝每天都搞游擊戰襲擾,制造恐慌情緒。可生活指標回升,倒讓大馬士革民眾多了幾分樂觀期待。近兩周敘鎊對美元匯率回升,首都停電時間減少,部分商品價格回落。名叫哈尼亞的大馬士革中年人對記者說:“一切接近尾聲,敘利亞人將很快走出危機。”▲
環球時報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