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精實案”、“精進案”兩次大規模裁軍行動后,馬英九上臺以來一直在醞釀新一輪大規模裁軍計劃。美國《防務新聞》4日稱,在臺海形勢日益緩和的背景下,這一計劃卻意外被迫推遲。據臺灣《中國時報》5日報道,原計劃裁軍6萬的臺軍“精粹案”,因“國防組織六法”未過,被迫推遲一年,這不僅可能將導致計劃2015年推動的募兵制跟著拖延,原本因募兵制實施有望擺脫義務役的數萬臺灣青年也可能因此被選入軍營當大頭兵。
《中國時報》稱,臺“國防部”5日針對“精粹案”計劃向“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精粹案”原定在2014年將臺軍總員額從27.5萬人降至21.5萬人。臺軍將官員額將由現在的393人削減為292人,現行陸、海、空、聯、后、憲6個司令部,整并為陸、海、空軍3個司令部。但報告坦承,兵力精簡計劃受阻,不僅恐將造成計劃于2015年開始的募兵制被迫延宕,屆時還會因“裁的還沒退、募的又進來”,導致人員維持費不僅無法調降還將暴增,讓原本已緊繃的“國防預算”更雪上加霜。臺“國防部”坦言,“精粹案”延后將讓軍心士氣低落,預料將對中高級干部生涯規劃產生不確定性,造成人心士氣低落,對人才保留產生影響,恐將爆發退伍潮。
據介紹,臺軍從1997年至2001年實施“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案”(簡稱“精實案”)。該案是臺軍50多年來規模最大、牽涉面最廣、幅度最深的一次組織再造,將臺軍總人數從47.5萬削減到38.5萬。陳水扁上臺后推動的“精進案”進一步將臺軍總人數壓縮到27.5萬。按照臺軍計劃,這兩次大規模裁軍將通過裁減部隊員額,優化兵力結構,簡并編制機構,減少指揮層級并突出專業兵種部隊建設,提高臺軍的現代化水平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但裁軍效果卻并未讓島內社會滿意。臺“中央社”批評說,臺軍只裁作戰部隊,高級軍官和非作戰部門基本不動,結果是臺軍中“將官多如狗”。據統計,1992年臺軍中平均1名將官統領730人,“精實案”后1名將官統領不到700人,“精進案”后1名將官統領645人,而“精粹案”實施后,1名將官統領503人,屆時臺軍將只保留16萬作戰部隊,非戰斗部隊則占總兵力的近1/3。▲(魏云峰)
環球時報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