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蓮
石油天然氣行業這幾年的海外并購可謂是如火如荼。即便是在國際油氣并購市場2011年大幅降溫的情況下,國內三大油企巨頭逆勢而上,成為國際油氣并購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而今年,對于包括三大油企在內的眾多能源企業來說,海外收購前途未卜。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油氣并購市場共發生600起,預計全年并購交易金額為1500億美元,比2010年下降超過30%。而以中石化為首的國內油氣巨頭在海外的并購金額仍然高達近200億美元,僅次于2010年,成為有史以來第二高的紀錄。
國家發改委公布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巨頭7個海外項目的核準通知。
獲批的項目包括:中石油參與殼牌公司加拿大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及LNG(液化天然氣)合作一體化項目,中石油乍得H區塊勘探開發項目,中石油投資阿富汗阿姆河盆地勘探開發項目;中石化收購加拿大日光能源公司項目,中石化收購殼牌公司喀麥隆資產項目;中海油收購加拿大歐普提公司項目,中海油收購圖洛公司烏干達1、2、3A區塊各33.3%權益項目。
如此來看,今年對于三大油企來說,仍舊會有一場海外收購的狂歡盛宴。
數據庫統計,2012年2月中國并購市場共完成62起并購交易,其中披露金額的有56起,交易總金額為64.73億美元。與1月份相比,2月并購案例數量增加17.0%,交易總額大幅上揚114.8%。從并購案例數量上看,能源及礦產行業遙居榜首,共完成16起案例,占案例總數的25.9%。
但是,盡管三大石油巨頭近兩年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海外收購,但是其國際化程度仍遠落后于國外大石油公司。
“中石油集團的海外油氣產量只占公司總產量的30%,中海油和中石化的這一數字則更低,而其他國際石油公司都達到了60%以上?!敝袊图瘓F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衛忠說。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吳謀遠表示,今年我國油氣企業的海外并購將穩步推進,上游仍是合作重點,政府會推出更多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國家層面的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但是安全和地緣政治將是油氣合作最大的挑戰。 他預計,今年我國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氣權益產量將繼續保持5%到10%的增長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顯示,中國在油氣方面的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其中石油和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雙破55%,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速超過20%,進口量大幅攀升,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為24%。
報告預測,2012年我國石油和原油進口量繼續增加,原油進口增速可能超過石油。天然氣消費量有望超過1500億立方米,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超過5%;天然氣產量將達1100億立方米;進口量繼續快速增長,對外依存度超過30%。
走出去勢在必行,但是海外收購這條路,每個企業都走得頗為坎坷。
有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0年的全球大型企業并購或者兼并事件中,真正取得預期效果的只有50%,而中國有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經濟損失數額巨大。
以中石油為例,因2010年年底至今持續的中東和北非政治動蕩一直沒有平息,直接導致中石油旗下長城鉆探工程公司在利比亞和尼日爾等6個較大的海外項目合同中止。
據統計,中石油這6個終止的項目預計全年影響收入12億元,損失已超過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增長的海外并購數量也讓三巨頭背負了一定的財務壓力?!?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1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經營現金流下降明顯。2011年1~9月,兩家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凈值分別下降13.3%和17.8%。
張衛忠指出,在海外投資增多的同時,中石油和中石化受到下游業務虧損的影響,去年前三季度,不少國際石油公司利潤增長超過50%,兩巨頭的利潤卻分別只增長8%和14%,“增收不增利”比較突出。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告訴記者,海外投資經驗不足、決策失誤導致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投資項目上頻頻失手,虧損嚴重。加上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資項目缺乏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約束、權責不分等亂象,進一步加劇了海外投資的低效率。
但是,即便如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在能源短缺的情況下,選擇進行海外擴張和投資是很必要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