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 雞西市統計局 侯艷華
承接產業轉移 促進經濟發展
黑龍江省 雞西市統計局 侯艷華
我國產業正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后發展地區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已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作為黑龍江省東部城市,雞西市應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工作,促進經濟快發展、跨越式發展。
由于資源供給或產品需求條件發生變化,某些產業從某一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一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行為和過程即叫產業轉移。產業轉移一般是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產業開始,進而擴展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從地域看,主要是由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這在客觀上為產業承接地區帶來了要素注入效應、技術溢出效應、優勢升級效應、關聯帶動效應和機制體制更新效應,能使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融入到發達地區經濟發展體系之中,有利于充分發揮其資源與勞動力優勢,擴大優勢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更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是欠發達地區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良好契機。
1.思想保守、觀念落后。近年來,雞西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較快,但有的干部、群眾在思想觀念的解放還不夠,重招商引資而輕管理;部分干部、群眾對發達地區先進管理理念的接受能力較差,開放合作與市場意識不強,這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雞西發展的障礙。
2.基礎設施不完備。由于資金緊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生產、生活設施不完備,交通運輸成本高,信息流通不通暢,工業園區基建和配套設施建設不到位,客觀上構成雞西經濟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的現實阻力。
3.自有優勢發揮不足。雞西已探明礦產資源54種,其中煤炭儲量占全省近1/3,石墨儲量居亞洲之首,但深加工不足;勞動力資源豐富,省級技工學校兩所每年培養大量專業技術人員,但大部分技術人員選擇在發達地區務工;有著地緣優勢,但與周邊地區在交通、產業等方面的關聯對接程度不高。
4.面臨著周邊地區的競爭壓力。就黑龍江省東部六市的發展比較而言,“十一五”期間,雞西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都排在第五位,并且各地紛紛出臺各種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力度。如雞西不加快發展,就有在激烈的競爭中被邊緣化、被淘汰的危險。
1.解放思想,加強觀念意識對接。產業轉移具有周期性,雞西須緊緊抓住這一稍縱即逝的良好機遇,樹立起強烈的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在思想上、觀念上、行動上全面對接,積極主動地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有效的措施,“引鳳入巢”,引進合適產業,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搭建高效的產業轉移承接平臺。產業轉移是以企業為主導的經濟活動,多以投資形式出現,但本質上是現有生產能力在空間上的整體或部分轉移。雞西市作為資源城市,要承接好產業轉移,關鍵還是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形式,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全面推介地方的區位優勢,并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增強招商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充分發揮已構建的招商平臺的作用,走出去,主動找項目,要力爭多引進大項目、大公司;要充分發揮現有10個工業園區的承接體作用,特別是石墨產業園區、煤機產業園區和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要明確各自產業定位,統籌發展。
3.立足優勢,實行區域戰略對接。以納入發達地區為戰略目標,根據比較優勢制定與區域發展聯動的中西部地區戰略發展規劃,明確本地區主要產業定位和發展調整方向。產業轉移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因此,應認真分析研究東部產業轉移的規律、特點和區域承接點。資源稟賦是區域經濟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最有利、最有優勢的條件,充分利用稀缺資源,可以形成區域獨特的經濟優勢,有利于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雞西市作為煤炭城市,想打造“石墨之都”、“煤機之城”,必須引進煤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等大企業的入住。另外,便利的交通設施,相關的倉儲、物流業等,都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4.努力提高工業園區軟硬環境的承載能力。發達地區轉移傳統產業主要是為了獲取區位優勢并降低要素成本,轉移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則以獲取綜合競爭優勢為目的,更注重承接地投資軟硬環境特別是信息和諧社會化、技術、設施、人才、研發配套能力和體制配套條件。
5.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傾力打造園區,大力推進以道路、水、電、氣、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形象進度,強化集聚效應,增強園區對項目的承載力和吸引力,為吸引產業大規模轉移到雞西創造條件。
6.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和開發機制。建立健全園區配套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精簡、統一、高效、便捷的園區管理新體制。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對轉移項目實行一個機構管理、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實行土地出讓金地方所得“零地價”、綠色通道服務“零距離”,探索建立財稅獨立核算體系。
7.落實機制服務項目。提高對承接產業轉移重大意義的認識,在全市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進一步落實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強化監督,嚴格獎懲,使重點項目招得成,進得來,留得住,辦得快,形成“搞好一個,引進一批,帶動一片”的生動局面。
book=4,ebook=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