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在家屬院里和鄰居打羽毛球,不小心扭傷右腳。當時感覺不太痛,硬撐著踮腳走回家,腳踝處筋骨已經錯位般疼痛難忍。到醫院拍片證實是輕微骨折,醫生打了石膏,讓回家臥床休息,說沒有幾個月就難以下地。鄰居來看我時帶來了個土方,是一位鄉村老中醫在她父親骨折時傳授的。將60克骨碎補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7天后飲服,每次1小杯,每天2次。鄰居說,骨碎補溫補腎陽,強筋健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從一周前開始服用,感覺腳傷恢復很快。
河南鄭州 朱玉霞
骨碎補又名內碎補、石巖姜、猴姜、毛姜等,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苦,歸腎、肝經,有補腎強骨、續傷止痛、活血止血的功效。因其以腎治骨,能治骨傷碎,為骨傷科要藥,故名骨碎補。中醫臨床常用于治療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跌撲閃挫、筋骨折傷等病癥。
骨碎補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地區,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雜質,干燥備用。鮮品外用,療效尤佳。介紹幾款簡便效優的驗方,請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治傷筋斷骨、疼痛不止
①骨碎補、自然銅、虎骨、灸龜甲各15克,沒藥3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時每次取藥末3~5克,用溫酒一小盞送服,每日3次。
②骨碎補100克,白酒1斤,浸泡5天后即可飲服,每次服50毫升,早晚各1次。
治跌打損傷、紅腫疼痛
①骨碎補15~25克(鮮品50~60克)。水煎2次,藥液混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
②骨碎補25克,生姜15克,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③骨碎補60克,川芎20克,田七粉15克,冰片10克。共研細末,調勻裝瓶。每次取藥末25克,以白酒調為膏狀,外敷患處,常規包扎固定,每天換藥1次(有傷口者不宜敷)。
治腰腿疼痛
骨碎補30克,肉桂40克,牛膝20克,檳榔50克,補骨脂90克,安農香60克(入胡桃仁搗勻)。共研細末,制蜜丸如梧桐子大,裝瓶備用。每餐前取藥丸6克,溫酒1盅送服。
治關節脫位、骨折
在關節復位或正骨手術后,取骨碎補(去毛)和榔榆皮適量,共同搗爛,加面粉適量,調成糊狀,敷于患處。隔日換藥1次。
治挫傷、扭傷
①鮮骨碎補、鮮酢漿草、鮮鵝不食草各適量,共搗爛,加入米酒、白糖少量,調拌均勻,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②骨碎補60克,研細末,同生姜、菜油、茹粉少許,調拌均勻,外敷患處,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治腎虛久瀉
骨碎補適量,研成細末,每次取藥末6克,入豬腎內煨熟,佐餐食用。每日2次。一般連用3~5天即有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