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下有不少夫妻,沒法用幸福或不幸福來衡量,而是介于兩者之間,處于一個“灰色地帶”——亞婚姻狀態。他們有法律意義上的婚姻,卻沒有完整、正常的家庭生活;夫妻之間有了不和諧因素,甚至出現了危機,但沒有改善的途徑或意愿。過去,導致這一情況的一個突出原因,是夫妻長期兩地分居,現在,亞婚姻已不是分居夫妻的專利,一些朝夕相處的夫妻,隨著婚齡的增加,激情漸漸消退,也會變得貌合神離。調查顯示,當今有22%的夫妻處于亞婚姻狀態。這樣的夫妻表面和睦,卻掩蓋著夫妻冷戰、相互漠視及身心煎熬。有些人也想努力改變,但卻無從下手,表現出無能為力,一片茫然。那么,一對恩愛和睦的夫妻,如何才能繞開亞婚姻雷區,避免成為亞婚姻夫妻呢?
各忙各的,
小家成了“旅館”
陳漢和楊琳原是大學同學,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戀愛,畢業后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殿堂。兩人將家安在省城,并制訂了一個“八年計劃”:三年內各自在事業上立足,五年內按揭買房,八年內生孩子、買車,真正融入這座城市。
按理講,這是一對有理想的年輕人,值得贊賞,可令人驚訝而又無比遺憾的是,當他們的宏偉計劃得以實現時,他們的婚姻卻已經處于“旅館型”亞婚姻狀態。
最初,宏偉藍圖的激勵和甜蜜愛情的滋潤,讓兩人租住在條件簡陋的民宅里也不覺得苦。每天下班后,他們按照約定在一個位于兩人單位之間的車站碰面,然后一起擠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回家,在出租屋附近的小超市買買菜,再一起下廚。那種相依相伴、苦中作樂的日子,至今仍讓他們回味。
這種幸福的小日子持續了大半年。當年春節,兩人盤存,所有存款加起來也就1萬多元。陳漢沉默了一會兒,說:“以這樣的速度,我們的八年計劃根本無法實現,得改成十年計劃,到那時想要孩子恐怕也生不出來了。不如這樣,你繼續做你的小白領,維持我們的生計。這1萬多塊錢給我做啟動資金,我自己干,力爭多掙些錢!”“你能做什么?”楊琳疑惑地望著斯斯文文的丈夫,想問又不敢問。陳漢說:“我想好了,做水晶餐具。我有個朋友在一家航空餐具公司做營銷,早想拉我一起做。”出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楊琳選擇了支持。
從此,陳漢每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常常深夜歸來醉意蒙眬,疲憊不堪。楊琳看著心疼,想煲個湯給他補補,陳漢卻連喝湯的工夫都沒有——晚上回來他累得甚至不想洗漱就要上床睡覺,楊琳熱好湯端上餐桌時他已經打起了呼嚕;早晨起來,他總是倆眼一睜便心急火燎地起床,匆匆洗漱后便拎起公文包就走:“要趕一批貨,晚了就來不及了!”話音未落人已出門。
看丈夫這樣辛苦,楊琳坐不住了,也開始在事業上尋找機會。她原本在報社做文秘,工作任務不重,壓力也不大,但整天做那些瑣碎的工作,不易出成果,工資也較低。正好單位搞競爭上崗,她勇敢地站出來承包了教育專刊,負責策劃、宣傳和創收。憑著一股為早日實現家庭目標而奮斗的闖勁,楊琳很快把這個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一年后光業績獎金就拿了十幾萬元,而陳漢的創業也很順利,一年下來掙的錢跟楊琳不相上下。
婚后第四年,他們的存款超過了30萬元,一合計便買了一套80平方米的兩居室,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住上了自己的房子。
搬進新居后,兩人更加努力,還貸的同時決定攢錢生孩子。夫妻倆仍然早出晚歸,拼命工作。兩年后,除去生活和還房貸,他們不僅還清了裝修的借款,又存了一筆錢,足夠生養孩子了,可他們誰都沒有提要孩子的事。陳漢的母親從老家來看他們,建議他們早要孩子,并許諾負責幫他們照看,可兩人卻異口同聲地說:“還是先忙事業吧!”他們的理由是,事業做得順,得趁勢而上,抓緊機會掙錢,一旦停下來,一來會錯失機會,二來會懈怠,以后再想提起勁頭恐怕就難了。其實他們心里都很明白,已經習慣了眼下各自忙碌的生活,根本不愿意停下來生孩子過居家日子。
又過了幾年,陳漢和楊琳在事業上都順風順水,存款自然不斷遞增,可兩人之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基本上像長住一家旅館的兩個房客,見了面打個招呼而已。后來連招呼都懶得打了,各自悄無聲息地進進出出。唯一能證明兩人還有夫妻關系的是他們仍睡在一張床上,但基本上都是一上床倒頭便睡,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交流。有時難得有機會面對,想說點什么,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時間久了,兩人連對方有什么想法都不知道了。有天楊琳的一個閨蜜到他們家玩,一下子就察覺不對勁,問他們是不是“亞婚姻”了。楊琳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跟閨蜜一細問,頓時恐慌起來……
差距懸殊,
婚姻成了“面子工程”
余梅婚前在一家酒店做VIP客戶經理,身為某公司銷售經理的洪文經常照顧她的生意,一來二去兩人走到了一起。
婚后第三年,洪文憑著不俗的業績,剛剛30歲就當上了公司總經理助理。余梅在慶幸自己有眼光的同時漸漸放棄了在事業上的追求,一心要做個賢內助,輔佐丈夫成就事業。她主動攬下了全部家務,給忙碌的丈夫提供全方位服務。盡管自己也很辛苦,但為了丈夫的事業,她任勞任怨,樂在其中。
不久,余梅懷孕了,要想兼顧事業與家庭已經力不從心,便向丈夫提出回家做全職太太。洪文覺得自己一個人養家完全不成問題,孩子出生了也要有人帶,家務也要有人料理,與其請別人,不如讓老婆回家。就這樣,余梅做了全職太太。
從精明強干的客戶經理到溫柔賢惠的家庭主婦,余梅的角色轉換很順利,她不再關注市場、客戶、業績,不再奔波于各種聚會,眼里只剩下丈夫和孩子,除了在家做家務,就是去商場、超市或菜市場采購,再不就是到樓下跟小區的媳婦們交流育兒馴夫之道。孩子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茁壯成長,10歲就拿了市里的奧數冠軍;丈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心情好身體棒,40歲了還像個帥小伙兒,而且坐上了副總經理的位置。余梅十分得意,跟人聊天不出三句話準扯到老公孩子身上。
幾年后,孩子很爭氣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住校了,周末才回來。忙碌慣了的余梅突然閑了下來,很不適應,正好有人在小區的活動室里支攤兒打麻將,她便經常去捧場,偶爾也跟左鄰右舍的主婦去廣場跳跳舞,日子重新鮮活起來,只是面對丈夫時她越來越有一種怪怪的感覺,似乎提不起什么興趣。而丈夫對她,也漸漸冷淡,倆人根本聊不到一塊兒去。有一天她手氣特好,打麻將一個下午居然贏了800多塊錢。回到家她興致勃勃地向老公炫耀,洪文卻擺擺手說:“整天輸啊贏啊的,你無聊不無聊啊?”余梅一下子呆住了,心想丈夫難道嫌棄她了?會不會有外遇了才這么煩她?她開始緊張地觀察丈夫的一舉一動,但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可能是累的吧,她安慰自己,依然打打牌跳跳舞輕松度日,只是她再也不跟丈夫報告她的輸贏,而丈夫也從來不提他的工作。其實,即使丈夫說了她也不感興趣,也聽不懂。
以前兩人可不是這樣的。孩子尚小的時候,丈夫偶爾會跟她提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有次喝了點酒,回到家跟她說了很多職場上的爭斗,說到動情處眼圈都紅了,她卻聽著聽著睡著了。丈夫怪她對自己漠不關心,她很無辜地說:“我還能怎么關心你啊?做家務帶孩子給你做飯,還不夠嗎?你工作上的事我又不懂,也不感興趣,更幫不上你。”當了全職太太后,余梅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丈夫關心的金融風暴、經濟景氣指數之類的,她根本聽不懂。有次洪文公司聚會,要求帶家屬。余梅翻箱倒柜挑了一套自認為最合適的套裝穿了去參加聚會,結果到了現場一看才發現自己太老土了。別人為了跟她老公套近乎,約她去做SPA,她本能地問人家:“SPA是什么東西呀?”把洪文難堪得臉上都快掛不住了。從那以后,丈夫再也不帶她參加任何公務活動了,也不再過問她的生活,但逢年過節親戚朋友間必要的應酬,兩人還是夫唱婦隨,做得非常到位,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個男主外女主內事業有成家庭和睦的幸福之家,但真實狀況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洪文不是沒想過結束這種貌合神離的婚姻,但想到妻子為家庭的付出,理智便戰勝了沖動,他不想讓自己良心不安,更不想讓外人指指點點。而余梅也不愿過這種同床異夢的日子,尤其是后來耳朵里不時傳來丈夫跟誰誰誰曖昧的消息后,她心里也弊屈,但她也很清楚,如今憑她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自立,她更不想放棄眼下優裕的生活和表面完整的家庭,只好隱忍。但她心里知道,自己的婚姻已經成了典型的面子工程。
誓死不離,
夫妻變成仇敵
還有一種亞婚姻狀態屬于家暴型。有對夫妻的故事說起來有點惡俗,一開始女主人公胡芳是被同情的對象,相當于家喻戶曉的秦香蓮,而男主人公陳正軍就是那被人唾棄的陳世美。所不同的是,胡芳不是以被拋棄的弱者身份控告“陳世美”,而是以強悍的方式自衛,最終以惡制惡釀成惡果。
兩人原在同一家工廠上班,后來工廠改制,他們買斷了工齡。夫妻倆拿著幾萬元錢從賣螺絲釘起家,一步步將生意做大,后來做成了當地建材行業的龍頭老大,同時代理了幾個品牌的衛浴、廚具產品,擁有幾家連鎖店。像許多臉一闊心就變的世俗男人一樣,陳正軍有了婚外情。胡芳得知后氣極敗壞,不依不饒,以最猛烈的方式當著陳正軍和眾多圍觀者的面,撕破小三的臉,同時也撕碎了自己的婚姻。陳正軍惱羞成怒,當場給了胡芳一耳光,并揚言要休了她!
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原本陳正軍因為背叛同甘共苦的發妻還有一絲愧疚,玩婚外情也是遮遮掩掩的,可被胡芳這一鬧,他還真鐵了心要離婚!胡芳哪肯善罷甘休?從此死死盯住陳正軍,并發誓絕不離婚,除非她死了!她的理由非常簡單,只要一天不離婚,這個家的家產將來就都是兒子的,她不能讓那個殺千刀的小三占了便宜!開始,陳正軍還以為她只是嚇唬他,沒當回事。當他將擬好的離婚協議遞到胡芳手上時,胡芳二話不說,沖進廚房操起菜刀就向自己的手腕割去,鮮血頓時噴涌而出,幸虧搶救及時,才沒釀成大禍。陳正軍再也不敢提離婚的事,怕胡芳真的尋死會給兒子造成傷害。但從那以后,他跟小三就明目張膽地同居了,只是為了兒子才偶爾回一次家。為了刺激胡芳,逼她同意離婚,陳正軍有時趁兒子不在家時還公然帶著小三回家。胡芳仍然誓死不離婚。
這天陳正軍知道胡芳在家,又故意帶小三回家,還在胡芳面前跟小三秀恩愛。胡芳氣得操起晾衣服的鐵竿撲向小三,卻被陳正軍牢牢地扭住了胳膊……陳正軍萬萬沒有想到,一雙冷漠的眼睛正狠狠地盯著他——兒子那天因為起床晚了,竟沒有去學校。兒子冰刀一樣的眼神,直刺得陳正軍脊背發涼,逃也似的離開了家。
一對夫妻就這樣互相折磨,一直維持著血淋淋的婚姻,但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兒子在這種充滿仇恨和暴力的家庭里漸漸蛻變。直到有一天,夫妻倆幾乎同時接到派出所的電話,才知道他們14歲的兒子居然在一場群毆中失手打死了一個人。
如今,已經滿頭華發的胡芳經常蹲在勞教所門口,希望兒子能讓她看一眼;曾經的建材大腕陳正軍則破罐破摔,成天用酒精麻醉自己,經常醉醺醺地在大街上鬧事……
及早預防,
繞開亞婚姻雷區
不可否認,在許多看上去完整的婚姻背后,亞婚姻狀態正在不可抑制地蔓延。不少家庭在形式上維持著婚姻的外殼,夫妻雙方卻無話可說,熱情不斷下降,愛情逐漸流失,彼此勉強湊合著過日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亞婚姻也一樣,其狀態有很多種,上述三個小故事只是概括了其中的幾個主要類型。但不管是哪一種類型,都潛藏著危機與風險,有的還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從小處來說,它傷心傷身,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從大的方面講,一旦隱藏的矛盾爆發,會影響家庭與社會和諧,甚至直接釀成惡性事件。
一個基層婦聯組織在調查的亞婚姻狀態實例中,已經發現一些家庭成員的抑郁癥、自閉癥等心理疾病與亞婚姻存在著緊密聯系,其中在亞婚姻家庭成長的孩子出現上述狀況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份對少年犯罪現狀調查分析報告也表明,家庭氣氛異常是造成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而亞婚姻家庭就在氣氛異常家庭之列——夫妻關系異常,雙方自顧不暇,很少關心子女。同時,這種家庭中的兒童由于缺乏家庭溫暖,容易形成感情冷漠、煩躁、孤獨、怪僻的性格,成年后極易走向犯罪。此外,據分析,處在亞婚姻狀態的男女,大都對生活現狀委曲求全,其中受害的女性相對高于男性。亞婚姻狀態一旦形成,極易變成一種習慣被雙方自然接受,長期的壓抑必然對雙方的心理與生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南昌大學心理學專家陳建華教授說,亞婚姻現象的出現,是當下婚姻關系亮出的黃燈,這是一個需要引起注意和警惕的信號。如果不能及時調整,不僅會使婚姻的質量下降,也有可能使婚姻成為一個空殼。
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亞婚姻家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對待。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專家董鴻揚說,亞婚姻狀態是一個十字路口,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雙方的感情漸漸復合。本文上述的旅館型家庭、面子型家庭,夫妻之間通過努力都有復合的可能。另一種是婚姻走向破裂。本文上述的暴力型家庭,已經完全沒有必要苦苦維系。
那么如何及早預防,繞過亞婚姻雷區呢?董鴻揚說,兩個性格、文化、生活環境不同的人結合、生活在一起,必然會產生矛盾,關鍵是怎樣對待矛盾。首先,應重視溝通。缺乏溝通的婚姻必然缺少共同語言,應該盡量找尋兩個人的共同點、共同的興趣,加強交流。第二,心理調適,注重自省。結婚不是人生的終點,更不是感情的終點,應該在婚姻中不斷更新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反省自己,增強自己對對方的吸引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第三,提高警惕,如果發現婚姻亮了“紅燈”,要及時解決。
不難看出,繞過雷區的關鍵詞是“溝通”。長期在基層從事婦女工作的陳玉蓮女士認為,夫妻間和諧交流是美滿婚姻不可或缺的。一對夫妻只有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不斷交換愛和激勵的語言,才能創造出一種有助于維持幸福的環境。怎樣才能順利溝通呢?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妻子一直想做全職太太,但丈夫始終不同意,盡管他的生意做得很不錯,足以讓全家衣食無憂。他的想法很簡單,夫妻比翼雙飛才有活力。多年以后,妻子在職場如魚得水,與丈夫始終恩愛有加,無論志趣修為,還是關心的話題,兩人都有交叉點,共同語言很多。再回過頭來看自己曾經羨慕的那些全職太太,她們盡管享受了安樂,但最終不是婚變,就是被社會拋棄,成為落伍老大媽。這位妻子這才體會到丈夫的苦心:催她工作,拒絕她“回家”,并非狠心,而是另一種愛。只有夫妻同步,共同提高,不斷交流,才能維持婚姻的長久健康。
對于夫妻交流,另有專家給出了很具體的建議:配偶心情不快時,要耐心、體貼地聽其訴說;配偶做了不妥之事,不要刨根問底,也不要埋怨責怪,以免損傷對方的自尊心;同配偶談話要真心誠意,不能消極敷衍,否則會影響相互間的信任度;不要胡亂猜疑,這會嚴重妨礙夫妻感情交流;坦然表示自己的愛意,無言的愛撫可傳達豐富的情感,還可起到消除誤解、迅速和解的作用。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