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嗎?生活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們,每天都有特定的睡眠姿態,以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去尋覓食物和對付天敵的侵襲。
蝙蝠睡覺時,常常用腳鉤住房梁,頭朝下倒掛著。擅長爬行的懶猴,則愛在樹上睡覺,頭藏在兩腿之間,兩臂抱緊樹枝,蜷成球狀,它身上有保護色,外表縮成圓團,與樹干混為一體,可以起到隱身掩護的作用。生活在珊瑚礁里的瀨(lài) 魚和鸚鵡魚,每晚睡在自制的睡袋里,而睡袋是這些魚用鰓蓋下面的腺體所分泌的粘液造成的。鴛鴦總是成雙成對,白天形影不離,晚上相依相偎共眠,雄鳥的右翼向左掩蓋著雌鳥,雌鳥則用左翼向右簇擁著雄鳥,恩愛無比。睡鼠則是冬眠動物中有名的“瞌睡蟲”,它一睡就是6個月,睡時呼吸變得非常微弱,身體幾乎僵硬,可以把它當球那樣滾來滾去。
自然界的生存競爭非常激烈,如果麻痹(bì)大意,一味貪睡,就有生命危險,所以,許多動物睡眠時都保持“戒備狀態”。白頭翁和白鷺等鳥類喜歡用一只腳站著睡覺,這對自身是個約束和警戒,以避免睡得太沉太久。在飛禽中,雁的警惕性最高,它們睡在江湖河洲中,往往千百成群,總有老雁在一旁守衛,如遇到襲擊,就會鳴叫報警,而老雁由于暴露目標,往往會犧牲掉自己。
生長在山林中的刺猬,勢孤力單,膽子較小,它不敢平躺在地上睡覺,而是蜷成球形,活像個大毛栗子,只留兩個鼻孔透氣,使偷襲的敵人望“球”興嘆。大象是自然界的龐然大物,按說它可以高枕無憂,恰恰相反,大象的鼻子十分嬌嫩,最怕蚊蠅和螞蟻等鉆進去搗亂,所以總是站著睡覺,以確保平安。
所以,動物們睡覺不單純為了休息,也是在激烈的自然界競爭中求生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