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學生不是學教材,而是用教材來學”的理念?!巴卣寡由臁闭脼閷W生構建了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學習平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課前拓展預習,課中拓展感悟,課后延伸踐行的方式,開闊學生的眼界和胸襟,豐富其閱讀體驗,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拓展;有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拓展預習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拓展預習,廣泛涉獵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構起屬于自己的意義理解。如教學蘇教版第十一冊《錢學森》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們對錢學森的愛戴,體會錢學森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搜集有關錢學森的資料。當這些資料匯到一處時,這些多角度的不同信息,讓學生完整地認識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心里留下對人物充滿個性化的理解,從而激發起閱讀沖動。此外,有些課文還可圍繞事件進行課前拓展預習,如《微笑著承受一切》《大江保衛戰》等課文。
二、拓展感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納入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與教材的局限,搜集、閱讀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當然,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
1.抓住語言,感悟文本。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把握教材資源,根據其特點組織閱讀教學。如教學蘇教版《錢學森》時,理解錢學森所說的話:“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去理解,談體會,同時安排練習:“是啊,祖國雖然窮,但錢學森相信只要中華兒女一起努力,我們的祖國不僅會從黑暗走向光明,也會從貧窮走向,從走向……”這個拓展訓練的創設,不僅鍛煉了學生積累詞語的能力,也使學生感受到錢學森拳拳報國之心。
2.突破難點,豐厚文本。每一節課的教學難點往往是教材蘊涵深刻含義的地方,在難點處進行拓展,能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蘊涵的深刻含義。如《天火之謎》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雷電的厲害,從而感悟“天火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這樣借助課件來突破教學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也讓文本更加豐厚了。
三、延伸踐行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法寶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應樹立語文大閱讀教學觀,靈活拓展教材文本,實現學生自主搜集整合信息、課堂教學延伸、綜合性學習深度拓展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拓展延伸閱讀時空,把學生從小課堂引向大課堂,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去求知,讓課外資料課內化,將閱讀教學演繹得更加美麗。
1.在結尾處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廣闊的空間?!按笳Z文”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學完了課文并不意味著知識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又一個開端。如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后,可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延伸閱讀,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感受其散文的內在美與外在美。
2.編寫主題手抄報、制作網頁等,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手抄報形式多樣,學生通過辦報可有效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在動手編寫手抄報前,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去提取、查找一些名言警句、好詞佳句、學習感悟、生活隨筆和優美的插圖等。如學習《春聯》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編“走進春節”的手抄報,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地進行拓展延伸,恰到好處地把握文本教學資源開發的度,可以讓學生從教材這座獨木橋走向無限延伸的寬闊大道,拓寬視野,促進其語文素養的提高,讓閱讀教學更富生氣,更具實效。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