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曾是國家財政的“大管家”,經手錢財以億兆計,但生活卻十分簡樸自律。一年11月10日,周恩來去陳云那里,發現他擁著棉被辦公,仍抵御不住寒氣。周總理于心不忍,馬上表示特許這里提前幾天供暖氣,陳云卻堅辭道:“11月15日,供暖的時間是我定的,我不能破這個例。”
作為國家的理財人,本該給人財大氣粗、高山仰止的感覺,但陳云卻如此簡樸自律、從嚴要求,不得不令當下少數干部心生羞愧、如坐針氈。“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當下少數領導干部,一邊高喊為民一邊假公濟私,一邊高調反腐一邊大肆斂財,濫用職權者有之、徇私枉法者也有之,殊不知“其身不正,有令難行”,干部不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影響力和號召力可想而知,于群眾中的威信也不言而喻。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不能破這個例,就是從點滴做起,不給自身犯錯誤的機會,從律己開始,身教言傳按規矩辦事。“正身直行,眾邪自息”,黨員干部要以此為鑒,制度面前不能兒戲,原則面前不能破例,以身作則,身正令行。
嚴于律己,守法奉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領導干部,只有自己愿意并且能夠做到的事情,才能要求別人去做,這就要人人平等,與群眾同一要求,同一戰線,不能自身搞特殊,更不能隨便搞破例,要站在群眾的角度,站在對方的立場,從群眾利益出發,從工作實際出發,來制定切合實際的政策措施。
以其身正,不令則行。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領導干部,要想有感召力,形成威望,就必須事事為先、時時爭先,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其身正,不令而行”,這樣才能有親和力和說服力,才能起到模范作用,帶好頭,領好路。
以身作則,行勝于言。“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率先垂范,不僅是要看你怎么說,更要看你怎么做,“言必出,行必果”,作為黨員干部要真抓實干,把口號落實到行動上、把承諾兌現在服務上,變“照我說的做”為“照我做的做”,這樣才會“無聲勝有聲”,起到好的教育激勵意義,形成高度凝聚力和戰斗力。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