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在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進南泥灣。南泥灣位于延安東南約百余里,荒無人煙,給部隊的生活、生產帶來了很大困難。三五九旅在開進南泥灣以后,在“一把镢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下,迅速掀起了生產熱潮。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王震由于成績卓著,被評為陜甘寧邊區大生產勞動英雄。毛澤東對南泥灣墾荒非常重視,曾親自去南泥灣考察。
1943年秋,毛澤東來到了南泥灣三五九旅旅部。毛澤東來得很早,一進到南泥灣,看到長勢喜人的莊稼心里十分高興,一邊走一邊看,連連稱贊王震有辦法。他和地里勞動的干部戰士親切交談,整整走了一個上午。王震認為毛澤東經過半天坐車的顛簸和步行,一定很累了,于是請他先到旅部吃飯休息。毛澤東聽后笑著說:“剛來就開飯,可見你們糧食很多啊!”
吃飯時,毛澤東問起部隊的伙食。王震向毛澤東匯報說:剛來的那年,平均每人種3畝地,一般每天只吃兩餐用南瓜、洋芋、野菜伴合小米或玉米面做成的雜合飯。1942年以后,隨著生產的發展,每人每天可吃到一斤半糧,一斤半菜,每月兩到三斤肉。今年每人平均種地10畝多。部隊提出的口號是:不要政府一分錢、一寸布、一粒米,做到糧食經費全自給。明年的口號是“耕二余一”,每人生產指標是6石1斗細糧,不僅自己要夠吃,還要給政府上交公糧。
飯后,毛澤東叫王震陪他去金盆灣附近視察。當王震陪著毛澤東走到一個放展品的房子里時,毛澤東看著那近兩尺長的谷穗,結了四個棒子的玉米株,小磨盤似的大南瓜,非常高興。毛澤東還參觀了戰士宿舍、養豬場等地方。王震多次勸毛澤東回去休息。但毛澤東毫無倦意,興致勃勃,一直到天黑才回到住處。
毛澤東在南泥灣的幾天中,白天,由王震等人陪同,察看莊稼,巡視部隊,和戰士、老鄉交談,接見勞動英雄。晚上,住在陽灣的一個窯洞里,和王震等一起討論工作。
(摘自《人民政協報》,作者賈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