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清新縣委提出圍繞“造主體、演主角、興主業、做主心骨”,創建新載體,采取新措施,努力打造“經營型、服務型、學習型、誠信型、創新型、廉潔型”黨組織,不斷探索新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科學化進程,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個平臺三級中心”構筑“為人民服務”新載體
“一個平臺三級中心”,即縣黨政綜合服務指揮平臺和縣鎮村(社區、企業)三級黨政綜合服務中心。縣黨政綜合服務指揮平臺,由指揮中心110通過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擴展功能,將服務內容擴大至消防救援、供水供電、醫療救急、防災減災、森林防火、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縣鎮村三級黨政綜合服務中心,是縣鎮村(社區、企業)三級聯網、多功能、“一體化”、綜合性的服務平臺。其中的村級黨政綜合服務中心,重點建設便民服務站、志愿者服務站、綜治維穩工作站、黨群活動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農家書屋等“三站二室一書屋”,為村民提供包括治安維穩、文化科技、事務代辦等全方位的服務,并實行群眾事務代辦制,借助信息化無紙化辦公,推行辦事材料“預審制”,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成事。目前已建成93個包括縣、鎮、村(社區)、企業黨政綜合服務中心(站),共為黨員群眾辦理各種事務16100多件。年內,我們將全面完成全縣其余114個村級黨政綜合服務中心(站)建設,進一步豐富“為人民服務”的新內涵。
標準化建設為村級黨組織定標立規
縣委著眼于提升村級黨組織的威信和形象,出臺《清新縣村級組織標準化建設意見》,通過對村級組織定標準、立規范,提出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使全縣90%以上農村黨組織建設達到功能定位、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組織生活、制度建設、服務黨群、黨務村務公開、檔案管理“八個標準化”。一是明確功能定位,建好隊伍。縣委在把村干部的補貼和村級組織的運作經費足額納入縣財政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村級黨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領導,支持并保證村民委員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婦代會等組織依照法律法規正確行使職權。二是完善陣地、提升功能。今明兩年,每年確定15個殘舊村級辦公場所,縣財政支持每村1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使村級辦公活動場所到2015年普遍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年內全面推進村級黨政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并著手組建農村黨群志愿者隊伍開展志愿行動,做到功能擴展,服務升級。三是完善制度、規范運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村“兩委”聯席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賬鎮管等各項農村民主管理制度,較好地形成了黨領導下村“兩委”協調運作機制;建起規范的黨務村務公開欄,打造“陽光村務”,提升農村檔案規范化管理,推動全縣90%以上村黨支部分類定級達到好的等次。
“提質”工程為村級組織強肌健體
針對農村發展黨員入口不嚴、出口不暢、結構不優、素質不高等問題,縣委出臺了《清新縣農村黨員“提質”工程實施意見》:一是從增量上明確工作重點。緊緊圍繞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重點將“雙帶”能力比較強、熱情服務鄉鄰的人員列為增量重點,努力擴大黨員在農村的社會影響力。二是競爭擇優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全面推行農村基層組織推優制度,入黨申請前須有一次以上的志愿服務記錄;在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前,必須獲得村級團支部、婦代會、村委會過半成員的推薦;申請人答辯須經過半數黨員、村民代表測評并獲得過半數同意的,方可擇優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并重點教育培養。三是加強培養考察擇優確定發展對象。教育培養期內,入黨積極分子必須至少參與一次志愿服務活動,每季度提交一次思想工作匯報,并以書面方式征求黨員、群眾意見,經征求半數以上黨員、村民代表意見并獲半數以上同意,方可由支委會討論確定為發展對象,并嚴格執行政審程序。四是注重群眾公認確保新黨員質量。全面落實發展黨員公示制和票決制,在接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時,要以書面方式征求群眾意見,經過半數以上村民代表參加測評,并獲過半數以上同意的,方可提交黨支部大會投票表決。五是加強管理,完善不合格黨員退出機制。以書面形式民主評議黨員。明確不合格票占到會參評黨員人數60%以上的為不合格黨員。對不合格黨員,視情節分別采取限期改正、勸其退黨、黨內除名的方式進行處理。同時結合黨員干部誠信體系建設,建立黨員誠信檔案,定期開展黨員誠信等級評價,實行動態管理,并將黨員誠信等級運用到評先評優、經營創業、勞務就業等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縣通過《意見》新發展黨員472名,對3名不合格黨員進行暫緩登記處理。
村組兩級議事會探路鄉村治理新模式
針對村民自治制度下存在村委會監督缺失等問題,清新縣委著眼于強化黨的領導,結合目前農村推行的“四議兩公開”制度,全面推行建立村組兩級議事會制度。在村民小組一級,通過村“兩委”成員和本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的黨員、村民代表和杰出鄉賢聯合提名,提交村“兩委”聯席會議審定后,由村民小組長召集2/3以上的戶代表會議進行投票或表決,選舉議事會長1名、成員3—7名,議事會牽頭村內公共事務管理、村規民約、財務管理和村務監督,以“兩議三公開”(即議事會商議、村民代表或戶代表會議決議,決議公開、實施公開、結果公開)的方式,做到“共謀共建共管共享”。 如禾云鎮井塘村一隊率先成立7名成員組成的村小組議事會,迅速通過了久拖不決的村中停車場的建設決議。在行政村一級,議事會成員候選人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采用黨支部推薦、黨員推薦、村委會推薦、村民代表推薦、個人自薦五種方式提出,交黨支部審定后,由村黨支部委員會組織選舉產生。成員中黨員、村代表、鄉賢各占三分之一,每屆任期三年。議事會負責組織開展本村公益事業、經濟建設和發展規劃,反映村民的意見建議,對村委會工作進行監督、協調。議事會可受理村民對村委會成員提出的罷免案,也可以召集村民代表會議提出對村委會成員的罷免案,從而克服人情社會中群體意志演化成個人行為的弊端。目前,全縣已有11個行政村、79個村民小組成立了議事會,為村民辦理久決不下的村務1397件,為探索基層鄉村治理長效機制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機制構建黨員干部誠信體系
縣委建立誠信辦,出臺《關于加強黨員干部誠信體系建設意見》等系列文件,計劃從農村開始試點,到2014年前,建立覆蓋全縣的黨員干部誠信體系。黨員干部誠信等級實行百分加分制,100分以上的評為四星級黨員干部,90—99分的評為三星級黨員干部,80—89分的評為二星級黨員干部,70—79分的評為一星級黨員干部,69分以下的為不評定等級黨員干部。針對農村黨員,重點細化政治素質、道德品質、遵紀守法情況、獎懲情況、資產狀況、征信狀況、商業誠信狀況、志愿服務記錄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標準。目前已完成了縣鎮村干部和農村普通黨員兩個類型的黨員干部的誠信信息征集,并在部分農村進行試點,如在禾云鎮井塘村今年七一前評定星級黨員30名,3名黨員不定等級。村黨員干部誠信等級每年評審一次,實行動態管理。同時,黨員干部誠信評定結果,應用到創業扶持、評選表彰、干部使用、勞務就業上,為加強黨員干部教育管理提供抓手,為引導社會誠信作出榜樣。如禾云鎮結合紅色創業信貸,幫助星級黨員爭取創業扶持資金60萬元,受到了黨員群眾的普遍歡迎。